网上备案制是推高房价的杀手锏
上海自发明了网上备案制,并由建设部在全国70个一、二线城市推广后,从而在整个宏观调控中起到了使房价推波助澜作用。这项制度的缺陷在于开发商害怕多次撤单而曝光,一次性提高房价的标价,其他竞争对手竞相仿效,产生了“多米诺效应”,一波又一波的把房价推向新的高峰。现在这项制度已经不再是戴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而是成了他们推动房价的金箍棒了
从2004年3月起,为配合中央的宏观调控,上海为了提高商品房交易信息的透明度,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出台了网上备案制度。当时管理者的初衷是为了抑止房价,使房地产交易更透明化,从而保护广大购房者的利益。但对于此手段从运行的几年结果来看,非但没有起到降低房价,反而使房价节节攀升,成为了推高房价的一把杀手锏。更为严肃的说,上海自发明了网上备案制,并由建设部在全国70个一、二线城市推广后,从而在整个宏观调控中起到了使房价推波助澜作用,是整个中国房地产价格控制不住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观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证实:
首先,由于备案制的产生,许多开发商害怕多次撤单而曝光,一次性提高房价的标价。网上备案制度的目的是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抑止房价。这样,透明度是高了,对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公司肆意违约撤单也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是,为什么房价还没有如期价降下来,网上备案制度反而成为房价的助推器了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这项制度设计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许多开发商和中介公司为了规避这一制度,总是一次性提高房价的标价,这种标价在网上公布后,看到的不仅仅是购房者,还有自己同业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掌握到这一披露信息是安全的,于是开始复制下效仿,这就产生了“多米诺效应”。“多米诺效应”最基本的特征是连锁反应,网上备案制度就起到了这种效应,开发商和中介公司盲目跟风,连锁反应,一波又一波的把房价推向新的高峰。这样一来,开发商和中介公司规避了多次撤单而曝光的风险,不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信用危机,竞相仿效的开发商和中介公司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高的标价,最终受害的还是购房者的利益。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在民间称为牌九。1849年8月16日,一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19世纪,成为一种世界性体育运动的代称。从那以后,“多米诺”成为一种国际性术语。不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商业领域中,只要产生一倒百倒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效应”或“多米诺现象”。可以想象的是,这种效应的主体牌九就是中国人发明,可见国人的仿效能力很强,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网上备案制推行的当年年底,上海的房价就涨了50%。所以,网上备案制度由于自身的制度缺陷,不仅没有达到抑制房价的效果,反而成为房价飙升的助推器。
其次,我们看看网上备案制度是否合法?备案制度没有法规或地方性规定,只有一个通知:《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按照法律的规定,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网上备案制度是公开了信息,有利于公众的查询,但是,这种制度涉嫌违反《公司法》和《知识产权法》。公开标价这是涉及商业机密的,违反公司法。每一个楼盘的价格是买卖双方共同协商定下来的,而这种价格也是有市场决定的。有专家认为,公开了也不能把房价降下来,因为这不是房价上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市场决定了这一切。一个城市发展了,房价就会涨,这都是市场规律。如果公开,那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单单是房地产业要公开?其他的也要公开,那整个市场就乱了套了。就没有什么市场竞争之谈了。公开标价也危害了知识产权法保护商业机密的规定。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买卖双方公平定下来的价格,也是公司的财富。如果把这种价格公开的话,侵犯了商业机密。在国外私人财产,国家是不参与的。
最后,我们不否认网上备案是全透明的,但后台是否透明,这是令人值得怀疑问题。相对于核准制,备案制还是进步,也是市场信任机制发展的结果,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政府网上备案管理人员能否担得起这样的信任还是个问题。对违法、违规开发商和中介机构将通过网上公示及在相关媒体进行不良记录公示等方式进行处理,是有利于对他们的监督,但是,正如上文所述:开发商害怕怕多次撤单而曝光,一次性提高房价的标价的问题又来了。这项制度的这个缺陷,现在已经不再是戴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而是成了他们推动房价的金箍棒了。近年来,定金纠纷、“一女两嫁”“半夜鸡叫”等商品房预售纠纷并没有因为信息公开而减少,房产商、自炒房价的现象也愈演愈烈。还有,人们还会对于网上备案管理人员的公正性提出合理的怀疑。因为网上备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不高的话,就很难保证他们与开发商和中介公司进行私下交易,这种交易的结果是网上备案内容的虚假,虚假的信息一经传播,造成的危害性更大。
本文参加新浪房产&堂堂网博文竞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