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解码3G运营连载 |
通信产业经济的有关规则
五、定价策略
企业定价总的要求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具体定价时都要明确其目标,企业制定营销价格的目标主要有两个:占有市场目标和获取利润目标。企业在定价时主要考虑三种情况:成本、需求和竞争对手价格;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成本是放在第一位的,但对于通信企业来说,由于行业特点原因,成本导向定价显得不那么重要,比如,通信企业前期投入非常高,但在制定单个用户的价格非常低,另外,相对于语音来说,数据业务占用的带宽远远大于语音,但语音的资费远远高于数据资费,这是有需求导致的,目前,语音的需求远远高于数据业务。下面我们对通信企业的定价策略作一总结:
1、定价基础—低价位运行
这里说的是通信企业的定价基础,这个基础是通信企业的两大特点所致:一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二是规模经济性,能达到规模用户是这个行业目前需求的所决定,通信产品现在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只要能有规模用户,收回高额成本不成问题,看看目前的四大运营商,在资费较低的情况下,还有几十乃至几百亿的利润。
2、渗透定价
渗透定价是对于新进入市场者而言,渗透定价是指以低于当前市场价的价格来抢占市场,在通信行业,当大家都有某一牌照时,技术没有多大差异,新进入市场者可能在网络覆盖、营销手段和营业服务上和市场垄断者还有差异,因此对于新进入市场者来说,唯一可用的就是价格了,回想联通刚进入市场时曾经就以低价抢占了部分移动的市场,小灵通也是如此,渗透定价是新进入市场者最有利的武器,最为关键的是,也是由于规模经济性这个特点,垄断者由于有大量的用户,在与新进入市场者竞争时,不太愿意大幅度降价,因为大幅度降价会直接导致收入的急剧下滑,这就给新进入市场者一个可乘之机。
3、版本定价
心理学中有一种“回避极端”的现象,大部分人在做选择时总愿意选择中间状态,可能是比较安全的缘故,在东方社会更是如此,东方理学如同我们的文明一样,有种自动“回避极端”的天性,中庸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曾经有人对微波炉做了个营销实验:当可供选择的集合仅包括一种109.99美元的廉价微波炉和179.99美元的中间微波炉时,顾客选择中档微波炉的几率是45%,当增加了一种199.99美元的高档微波炉时,同样的中档微波炉被选择的几率是60%!目前国内运营商在语音和数据业务上已经进行了版本定价的探索,针对数据业务的版本定价提几点建议:一是先定中间价(通过调查大部分用户能接受的价格),然后在定低、高端价格,二是在定低、高端价格时不要让低端用户抢了中间用户的市场,也不要让中端用户抢了高端用户的市场,三是特别对于数据业务,不象语音业务用户都熟悉,要有价位极低的体验价,因此说来,应该有四种价位,尽量不要再多,多了会乱。
4、捆绑定价
经济学研究以假设为前提,假设只有一家运营商同时提供有线宽带(如ADSL)和移动电话,目前有两个用户甲和乙,有线宽带的包月费是60元,移动电话的包月费是50元,这两个政策推出来后,甲和乙认为宽带就不上了,选择移动电话吧,那么这家运营商就获得100元的收入,如果运营商把这个两项业务捆绑定的资费是80元,甲和乙认为挺划算,都选择了捆绑业务,那么运营商就获得了160元的收入,由此可见捆绑带来了收入。其实不可能只有一家运营商,如果运营商由于捆绑政策的推出能从其他运营商那里挖走用户,那么就多了额外收入。在定捆绑价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捆绑定价产品需要具备相当的市场支配力,如再过几年拿小灵通与其他业务捆绑就不会见效,因为小灵通的资费优势已不复存在,没有什么市场了,也就是缺乏市场支配力了,二是捆绑定价产品的目标顾客要存在重叠性,如目前宽带与固定电话销售的捆绑,三是捆绑定价产品要有相似的市场定位,如800元的低端手机与300元的包月(含语音与数据)捆绑就不容易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