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经济的特点及有关规则(五)
通信产业经济的有关规则
四、竞争策略
竞争策略是基于对企业战略的理解而制定的,现在最为流行的莫过于蓝海与红海战略,红海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蓝海战略是基于新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竞争,在这里你相对于你对手是成本比他低,或是比他更加可以达到差异化的战略两者取其一,这是红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素。蓝海战略不局限已有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是在全新的一片市场天地中开辟的,但是很多时候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比如星巴克咖啡,原来麦氏,雀巢这些厂商都是采取低成本,在价格上竞争。实际上咖啡已经商品化,星巴克一出现就击倒所有对手,就在原有红海中开辟了蓝海,几乎达到垄断地位的高度。
目前的移动通信行业是一片红海,3G牌照发放之后呢?如果只发一张牌照,一家运营,蓝海形成的较为容易,但是当每家都运营3G后,可想而知,一齐进入红海,那么针对红海的竞争策略是什么呢?对于任何行业来说,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成本领先策略,二是差异化策略,三是集中化策略,三种策略只要运用得当,也会象星巴克一样在原有的红海中开辟蓝海。
1、成本领先策略
在移动通信行业,由于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所以在市场启动阶段,对于任何一个单个用户来说,成本领先策略不易表现不出来,只有在规模化效应起来后,企业之间的成本差距就出来了,以目前的移动和联通来看,在联通刚进入市场时,以话费便宜作为优势,不知情的人士还以为联通的成本低,移动在联通市场启动阶段,一直是不得已降低话费,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化,直到有一天,联通已经不再通过大规模降价来发展用户了。通信行业有个特点是规模经济性,新进入的市场挑战者必须通过低价来占领部分市场,而垄断者如果和市场挑战者一样大幅度降价,将会导致收入大幅下滑,因为市场上垄断者的用户占绝大多数,但当新进入者市场占有率接近25%时(只有两个竞争者的前提下),这时一般增长出现了乏力,原因在于垄断者已经勇敢的接受了降价挑战,在双方的固定成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垄断者由于用户群大,所以单个的用户成本小,同时垄断者降价不仅能发展新用户,同时也能从竞争者市场中挖来用户,而市场挑战者由于不断的降价,同时垄断者已经完全接受了降价挑战,对于市场挑战者来说,发展用户的力度已大不如前,市场价位可能接近于平均成本,降价空间已经很小,所以选择了不再大规模降价,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向着有利于垄断者的形势发展,垄断者这时如果主动挑起价格战,这个市场将进入更加垄断的状况。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目前占有明显的成本领先优势。因此在未来3G时代,谁能率先达到规模用户甚为重要。
2、差异化策略
当你与竞争者相比如果没有成本优势时,这时的选择应该是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分为两种,一是服务差异化,二是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是最不容易实现的,也是最容易模仿的,在国内的通信行业我还没发现在服务上遥遥领先者,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产品差异化,看看日本的KDDI是怎么做的,KDDI在日本移动通信市场上处于挑战者地位,当日本市场开通3G业务后,KDDI与DoCoMo不同的是,KDDI没有将3G业务重点放在对原有业务的继承上,也没有将数据卡、视频电话等3G典型业务作为重点,而是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差异化的、基于多媒体内容的移动增值业务,与位于领导者地位的DoCoMo展开了3G用户的激烈争夺。KDDI推出了很多2G业务没有甚至无法提供的新型3G业务,如整首音乐下载、游戏频道、移动导航、移动拍卖和移动广播等,DoCoMo发展的业务主要是基于2G已经成熟或存在的业务,目前在日本市场的3G新增用户数方面,两家运营商交替领先,难分伯仲。
3、集中化策略
集中化策略是针对小众市场,这个策略基于细分市场的基础之上,用集中化战略的适用条件:一是具有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二是在相同的目标市场群中,其他竞争对手不打算实行重点集中的战略;三是企业的资源不允许其追求广泛的细分市场;四是市场中各细分部分在规模、用户群特点、成长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国内外的通信市场中都有这样的案例,对照一下小灵通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我们可以明显感到集中化策略的体现,这是个完全低端的客户群,在小灵通发展的早期,无论是移动或联通都不可能实行集中化低端策略,同时产品的劣势也不允许小灵通追求广泛的细分市场,另外通信市场高、中、低端用户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韩国的3G发展过程中,LGT也采用这样的策略,LGT主要针对低端用户和年迈老人,为他们提供低廉的业务。未来的中国3G集中化策略也会有所体现,最有可能的是单独运营语音业务的运营商,试想如果四大运营商都在运营3G业务,随着3G网络的完全覆盖,2G网络的历史使命也会逐步宣告结束,但是由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会有不少用户仅使用语音业务,再由于2G网络的覆盖完好及折旧越来越少,会有专门的运营商来运营这个网络,相信会有不菲的利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