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赣水之浜——滕王阁》作者:三木,图:三木

(2022-11-15 08:08:10)
原创散文《赣水之浜——滕王阁》作者:三木,图:三木

散文《赣水之浜——滕王阁》

退休后的20195月,与同学结伴随旅游团游览了江西省的庐山、婺源、景德镇、南昌。景点风格迥异,处处让人耳目一新,尤其坐落在赣水之浜的滕王阁,更是蔚为壮观。

唐高祖李渊之子元婴,公元639年封为滕王,因品行不端,骄纵失度,贪黩(du贪财之意)凶暴,非议甚多。为此,从胶州移职洪都(今南昌)。元婴为证明不存谋篡之心,便在赣水之浜筹建阁楼,供其研习工笔,专攻画蝶,巧弄音弦,招募美淑,纵酒欢歌。因阁楼建筑规模恢弘,所用之物奢华,又是滕王所建,为此称谓滕王阁。

1300多年的岁月里,滕王阁被毁28次,重修29次,每次重修都有铭文记载,最后一次重修时间是198516日,1989年重阳节落成。此次重修,有铭文为证,现摘录几句,供您考证。“永徽四年,滕王创就。王勃作序,传美于后。千载兴废,二十有九”。

重修后的腾王阁,我认为一定比前28次壮观而华丽。因为新材料的引用,建筑技巧的采纳,文物保护的重视,设计水平的提高,都使第29次重修大放异彩。

旅游团安排我们4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我深知时间紧揍,为此在步入景区大门时,我购买了宗九奇、张仲禄所著的《滕王阁史话》一书,以备选择重点景观和回家后随时查证资料。

滕王阁,已经不是一座单体的阁,而是一处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由主阁和后阁两大单元组成的国家5A级景区。如果进入景区,你想把滕王阁里的所有文化符号统统收入囊中,绝非易事。无奈只好根据《滕王阁史话》按图索骥。首先,我们一行6人,找到合适的拍照角度,在滕王阁正面拍下了集体合影。回头凝望主阁最上方的《滕王阁》匾额,蓝地金字,字体恢弘,势压下三层牌匾,可谓独具匠心。然后,随排着长队的游客,拾阶而上进入主阁。主阁楹联最为醒目,是伟人毛泽东亲笔草书王勃《滕王阁序》摘句:“落霞与孤鹜(wu奔驰之意)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门左侧,是李元婴和王勃简介,右侧是历代重修铭文。进入阁廊中间,仰望琼顶,顿然醒悟,滕王阁为什么不叫楼而称阁,原来阁为上下中空,而楼则分层。因为时间关系,不敢在每个文物面前过多立足,只是匆忙拍照,草草离开。既然如此,也记下了九重天、毁阁战事、《牡丹亭》壁画、出土编钟、元婴工笔画蝶、元婴把盏劲舞等景观。转到阁顶后侧,面对宽阔的赣江,我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偏西太阳直射赣江的霞光,贴江翱翔的白鹭,江心行驶的大船,对岸林立的高楼。此情此景,我心潮澎湃,赞叹自己不惘此行。

坐电梯返回阁下,我们一行疾步赶往后阁。一路前行,不敢过多贪恋美景。此刻,我选择了边走边录的方式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奢华大气、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等,不必细述,但就建筑风格而言,就能迷倒我这个外行。后阁,从设计理念看,它只是主阁的陪衬,决没有喧宾夺主之企图。从建筑风格看,与主阁有明显区别,一是现代化元素居多,没能按唐代风格复原;二是元婴当年就寝不可能如此豪华,只是用现代理念诠释元婴当年奢侈罢了。

滕王阁除了王勃《滕王阁序》外,历代文人墨客均留有上呈诗赋。当年洪都府阎都督宴请王勃时,曾留妙联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看到这幅楹联,我陡然升起敬佩之意,心中叹道:妙!妙极了!为滕王阁留赋题字的不都是赞美之声,还有许多讽刺名句。明末大将军刘名綎(ting)题诗曰:“幼习干戈未习辞,滕王阁上逼题诗。江南好景君同赞,塞外烽烟我独知”。不能不说,武将题诗更有风趣,更加直率。

完成滕王阁游览,大脑装下的东西少之又少,好在我购买了《滕王阁史话》,闲来翻看,仍能回味无穷。但要深耕滕王阁沧桑岁月,兴废更迭,颓塌焚毁,需要颇费一番功夫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