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行走·鄠邑清涼山

标签:
鄠邑清凉山三清殿重阳宫刘诚喜 |
分类: 任宗权道长论道 |
天下清涼山多矣!唯戶縣清涼山,吾牽腸多年之处。
上誠下喜劉大煉師,早年與吾緣份深矣。劉爺曾於清涼山修行,後雲遊天下。吾於龍門洞擔任知客時,恰逢龍門洞三月廟會,劉爺攜一青年道徒登山,劉爺稱其小王,吾知此青年王姓也。白淨消瘦,英俊瀟灑。二人至客堂掛單,稟曰幫會。會期結束,吾極力挽留其常住。吾知其喜清靜,乃稟知上嗣下順田老監院,獲當家同意,留其爺孫獨居早陽洞。於是乎,早陽洞香火盛矣,香油錢多哉,皆老煉師之功也。田老當家頗受感動,自改革開放以來,早陽洞維修完畢至今,一直並沒無人放半文錢香火。自劉爺進住早陽洞,香客增多,香油錢亦在增多,誠破記錄哉。
出鄠邑鐘鼓樓四十分鐘,車至鄠邑清涼山下。清涼山乃鄠邑風景區域,山口有門,有村委會專職人員門房值班。陳法永會長打開車窗與之寒暄,值班者揮手放行。
吾考夫鄠邑清涼山,處南白廟鄉甘、澇二峪間,蔣村鎮富村窯村南,其勢呈南北狀,勢如臥龍,東曰馬鞍嶺,如蛇形盤踞,西曰吉寶山,勢如臥龜,南聳屏障曰五鳳山,似綠色寶石嵌於山巒之中。
據言,此處本無名之山。老子昔年駕青牛入關中,恰值酷暑,烈日炎炎,人牛煩熱,口渴難忍。青牛望山而叫,忽一陣涼風,自山上而來,世界驟然清涼,熱汗全消。遂駐足觀望,見山勢奇特,林木茂盛,風景秀美。於枯溪處掘土出泉,飲之,爽甜可口,如瓊漿玉液,乃讚歎曰:“美哉,清涼山矣!”隨成道家洞府,名揚關中,譽貫三秦。主峰東西兩側,溪水流繞,將清涼山環抱於中,素有“二龍戲珠”之稱。
車子迴旋輾轉,將至山頂時,乃見一石塔,陳會長言:劉爺羽化之地也。車至山頂平坦處,見一道院,陳複言:此清涼山劉爺故觀也。
下車正衣冠,隨山路至劉爺靈塋處,見石塔有劉爺道行碑文。其文曰:
劉誠喜俗諱紀元一九二二年農曆壬戌年正月二十四日誕於河北省唐山自幼習武崇尚道教少時於省內天罡山玉皇廟出家修行拜謝宗誠道長為師繼為全真龍門派第二十四代宗師一九五七年農曆丁酉歲秋雲遊訪道至今至鄠縣清涼山道觀拜顏道長為師併入籍於此顏道長羽化後劉即繼為清涼山道院之道長素嚴守道規研習道經操正堪範頌經舞琴雅韻常傳仙風道骨時人皆贊十年浩劫宗教事業被受衝擊六道長則作為當地富村窯村生產隊社員經常參見集體生產勞動之餘堅持修行習武改革開放金犁破土宗教事業亦解禁錮於一九八四年農曆夾子歲五月十日收焦信真為弟子徒永師傳研道學經典與當地信士廣結善緣方圓嬰幼少兒拜其道眾門下為義子者數百人眾在鄉閭間頗有好評其時在政府及相關部門關懷支持下師徒四處聯繫多方籌湊備受艱難遍曆甘苦對山上殘留古跡起始修復自出家後劉道長曾幾度雲遊訪道先後走遍諸多名山大川宮觀廟庵會悟高人研討經典天人哲理已悟心田後至河北省秦皇島天馬山處於二零零八年農曆戊子歲五月二十日子時羽化歸仙臨終曾囑隨行弟子李信忠人等按其夙願將遺體奉歸清涼山故地安葬期間省市道教協會領導重陽宮道長陳法永負責樓觀臺重陽宮等地道士共同協助富村窯經辦登真法會並在當地諸老者及眾信士配合下將道長安籍於此寒退暑來已曆三載為弘揚道長遺願振興仙山道院今立碑石為志之
北子
撰文張墾
西元二零一一年農曆五月二七日立
吾不知北子何意?然通讀其文,方知劉爺抱道一生。
祭拜畢,折身至道觀,簡陋的門,進的道院,方知此為後門。大殿時三清殿,牆壁彩繪破舊。陳會長言:此清時文物,保留原樣,不能翻新也。見一北方道長,未著白襪,未戴道冠,與吾等衣冠整齊,誠涇渭分明哉。
出大門,行不到三米處,一樓閣。旁有銅牌,上書:玉皇樓。一老婦已九十餘歲,臥於土炕上。見陳會長攜眾進,乃起身寒暄,方知其十分熟也。另一老婦,六十餘歲,言語間,知乃其女也。玉皇樓立於土崖之上,頗有氣概。
沿山而下,沿途有瑤池宮、藥王洞等幾處道觀,規模不到,吾等急於下山,未曾細觀,走馬而已,觀花而已。山下有處土地廟,正殿內供奉王靈官。
據言,清涼山每年春夏有兩次盛會.即農曆二月十五曰老子聖誕;農曆六月十五曰,老子登山讚歎清涼講經日。
同遊者:鄠邑重陽大萬壽宮陳法永,蘭州白雲觀陳理複,周至何祥林。
貴文子染汙瞎道人
癸卯年三月初五日於東湖大道觀清君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