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受新股发行分流资金的影响,经过前期强势上攻后,沪指在2260-2146的下降趋势线上轨及250日牛熊线双重压力下,遇阻回落单边下跌,终结六连阳。综观一周的走势,三阴夹二阳,周一冲高受阻回落,周二虚势迎新,周三新股申购“第二季”开启,令市场情绪趋于谨慎,主力以退为进回避申购潮,周四破位下行重回跌势,不仅一阴穿五线(10
20 30 60
20日),还下破了1849-1974点的上升趋势线上轨连线,宣告了前期对120日半年线突破的失败。黑周四魔咒再现,多头一片恐慌,空头趋势明显。反弹彻底结束。股指三阴吞六阳,犹如断头侧刀,2000点岌岌可危,周五虽然暂时止跌,但后市仍不容乐观。考虑到连续下跌之后,短线反弹一触即发,耐心等待止跌企稳信号出现。
从今年的沪指走势我们不难发现,几次反弹的高点在不断回落,无论是二月的2177,还是四月的2146,包括本月的2087点,250日年线一直压制着股指上行,都说明这里的压力不小,而下方的循环低点1974-1997-1991却基本维持2000点一线,每次下破之后,都迎来一波反弹。所以,可以预计的是,如果空方再次向2000点发起进攻,多方也会展开强烈抵抗。毕竟,新股发行已经开始,如果沪指跌破2000点关口,管理层好不容易展开的新股发行工作又将怎么办?投资者应该坚持半仓持股半仓打新的策略。
A股还是政策市,2000点有支撑,大盘又到了企稳的时候,下方可适当加仓进场,六月底前沪指仍将在2000-2050点间窄幅震荡。上周IPO的重启,由于出现疯狂“打新”,使得二级市场资金严重”失血“,制约了市场上行,但政策面及低估值水平封杀了下跌空间。周五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总体基调偏暖,但没有特别超出预期的利好。其中,有关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意见出台,有利于鼓励更多企业从长期着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也有利于二级市场的稳定发展。短期内对市场影响不大,这是需要长期慢慢消化的利好。
大卫仍然坚持认为:去年1849点至2270点以来的反弹第一波后的调整是否结束,2000点上下的筑底是否完成,去年的1849点是否成为像998、1664点的阶段大底,还需要时间来考验。历经七年调整的A股市场,未来下跌空间绝对小于上行空间,调整中的机会一定会大于风险。熊市之末不必过分纠结于短期的涨跌,2000点上下应是中长期买入的良机。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选择好的上市公司,耐心等待新的上升趋势行情的到来。目前投资者应紧跟市场热点及主力的步伐,在调整中调仓换股,积极选择绩优成长的品种埋伏,价值投资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不要到时重蹈只赚指数不赚钱的覆辙。对此大卫建议:对于目前已持有绩优蓝筹及题材、转型成长股的投资者,一律采取“中线持有,滚动操作”的波段策略。
个人分析 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赢亏自负
另外:在技术分析中,没有比均线系统更简单、更有效的在操作上得到更好的应用。均线指标的分析方法:短中长期形成多头排列时,持股待涨。反之,形成空头排列时,持币观望。当5日线与10日线金叉时底部已现,当5日线与30日线金叉时,我们看的是反弹;当5日线与60日线金叉时,我们看的是中级反弹;当5日线与120日半年线金叉时,我们看的是中期行情;当5日线与250日年线金叉时,我们看的就是牛市来临,将会有大行情。反之,5日线与其它短中长期均线死叉,就会有相应的调整及熊市的出现。投资者用这个方法对比你手中持有的个股,就知道该怎么操作的。假如你是一个稳健的投资者,可以设定交易条件是5周线与10周线行程金叉买进,持股待涨。反之,5周线与10周线形成死叉卖出,离场观望。因为一般来说任何一次5周线上(下)穿10周线都意味着至少有一个月以上的多(空)头市场。这在A股二十多年的历史上经过验证的,你不信是不行的。目前沪指还未收复5月线及5周线,5周线与10周线仍未形成金叉,你是否中期进场,就由你自已决定了。
宏观决定大势,政策催生热点,技术判断进出。先知先觉者赚大钱,后知后觉者赚小钱,不知不觉者只能站岗放哨。A股市场二十多年的历史都是这样循环的。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牛眼看盘遍地黄金,熊心测市处处是顶。根据大卫二十年投资生涯中精心研究的《5日线操作法》原则:“短线看日线,中线看周线,长线看月线”。站稳5日线短线进场,站上5周线中线持股,站上5月线长线持股。反之,跌破就离场观望。这样操作你既不会被踏空,也不会被深套。你不会在行情刚刚启动前下车,也不会在行情结束后替人站岗,这是一个成熟投资者应有的技术水准。对于波段操作者来说,当股指(个股)站上5日线之上时短期就可建仓,而跌破5日线后就要短线离场观望,以此为基础,按照此方法波段操作。六月底前只要未能收复5月线(2036)之上,中长期就应该持币观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