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41、由于越来越多孩子年纪轻轻就患上情绪疾病,印度德里打算帮助孩子从小就遏制住忧伤的根源。他们准备突破传统学术课程,建立一种“快乐课程”,通过瑜伽冥想、讲故事及活动来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控制抑郁症状。这个计划将学童分为3个年龄段:幼儿园到小学2年级、小学3-5年级、以及6-8年级。课程每天只占用30到45分钟,而且不计成绩,也没有教科书、功课或考试,为免进一步为学生带来负担。——《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2、印度从幼儿园开始教孩子“学习快乐”,抵御席卷全球的抑郁症!要为别人传播快乐,老师自身也必须是快乐的。为此,印度德里还举办了大型培训课程,有近2.1万名教师、校长和行政人员参加,课程负责人向这些成年人解释「快乐」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将快乐传授予学生。课程中,教师亦会参与学习正念、基本价值及自我表达的活动。正念令孩子能专心,说故事和小活动有助于他们培养价值观,自我表达则有助于建立自尊和自信。——《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3、人之所以会不快乐,不外乎与“心”有关。你可能会说,那环境、人际关系等等外在因素也都是导致人不快乐的主因啊!话虽如此,可我们都可以有主宰心的能力,来让自己在难以愉悦的处境中快乐起来吧!所以,才会有研究者提出“不快乐只有一个原因-心里错误的信念”,以及“强化正面思想的快乐习惯:对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等概念。——《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4、学习和赚钱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获取幸福,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让自己有选择的自由,有说不的权力,有拒绝人的勇气。体式与冥想也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幸福,拥有一颗平常心。——《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5、身处凡尘,仿佛最重要的不是修行,而是修心。如果心偏离了轨道,那么又将如何修行呢?《心经》有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修行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缘。缘看开了,心也就看开了。缘这一字可遇而不可求。聚是缘,散是缘,有是缘,无也是缘。多少修行者因为缘而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6、一个过于执着此生的人,不适合修行。而一个痴迷于因果的人,亦不适合修行。修行者需要的是一颗坚定的心,淡然的心。坐看庭前花开花落,闲望天上云卷云舒何等的惬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是何等的心境?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人生修行路不断的前行,终有一天会到达理想的境界。——《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7、总有一种期待,不曾落下;总有一种期待,整日萦绕于心头;总有一种期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修心,让心似莲般清新淡雅,似梨花般雪白洁净,似皓月般博爱明澈。让我们固守一片祥和、宁静的庄土。也只有修心后的人生,会在面对尘世时保持从容,淡然。不是伪装,而是一种沉淀。安然享受一片和谐宁静的庄园。也许这就是修心的人生真谛吧。心系一份美好,让我们向着修行前进。修心的人生,不仅是心静,也是心境。——《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8、心瑜伽和其它瑜伽的区别在于,它更注重对心的要求,即把修心放在首位,它认为只有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态即对意志的控制,才能最终达到无上的境界;什么是无上境界,就是无欲无求,直至心如止水,意识外放,最终达到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善即是恶,恶即是善,好即是坏,坏即是好的至高境界;从而达到佛陀所说的众生平等,人人可渡之无上心态。——《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49、不要试图一次性到达幸福的终点,瑜伽给你的是对抗不幸的能力。——《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50、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说过:“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我们是被爱的,完全因为我们的本色而被爱,或者尽管我们是这样的人,依旧被爱。”《圣经》里也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那么信仰瑜伽的人们,也能得到瑜伽的庇护,达到幸福的彼岸。——《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