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哈他瑜伽之光》第九讲(第六节)
5月26日21:00-21:20
主题与作业:
一、第二章内容:
1、呼吸控制的前言
2、左右脉净化呼吸法
3、六种清洁法
4、八种调息法
5、哈他瑜伽练习的成就特征与练习注意事项
二、艾扬格《调息之光》
呼吸在,生命就在。
呼吸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所以,调理你的呼吸。
——《哈他瑜伽之光》第二章第三节
一呼一吸 如此重要
对于瑜伽人更是如此
让我们听艾扬格大师如何讲述其奥妙
▼
01.
吸气(pūraka)是个体为了成长和进步而吸取宇宙能量的过程,它是行动之路(pravrtti mārga)。在吸气中,无限与有限结合。吸气时,吸收了生命的气息,仔细地,温柔地,正如闻到一缕花香后,芬芳均匀地遍布全身。
02.
做瑜伽体式时,修习者的心意和气息好似一个热情四溢的孩子,随时准备发明、创造和彰显自己的能力。然而,调息法中的气息如稚嫩的婴儿,需要母亲格外的关注和照顾。正如母亲燕爱她的孩子,愿意为了孩子的幸福献上自己的生命,意识也要如此养育气息。
03.
要想理解吸气的艺术,最根本地要理解它的方法、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粗钝和精微的层面,然后,一个人才能体会调息法的精华。我们该注意到,意识和普拉那(注:即生命能量)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个母条和她的孩子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这种关系,肺部、横膈膜和肋间肌必须在体式中被训练和磨炼,气息才能有节律地移动。
04.
呼吸过程中,意识的行动就像一个在远处观看孩子玩耍的母亲。虽然表面上是松弛的,但是她的心意是警觉的,也就是边仔细地观察着孩子,边彻底地放松。
05.
母亲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时,她陪伴着孩子,拉着他的手,指引他通向学校的路,还要叮嘱孩子在学校要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要认真学习。母亲放下自己,全心全意地关注孩子,直到他习惯了学校的生活。同样地,意识也要转变自己,与气息的步伐一致,像母亲似的跟随着气息,引导气息有节律地流动。
06.
母亲训练孩子要小心谨慎地走路和过马路。同样地,意识也要带领气息流过呼吸通道,使细胞能吸收它。孩子逐渐有了自信,也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这时,走到学校的大门口,妈妈就会放开手。相似地,当气息精确地有节律地流动,意识就会观察气息,使气息与身体和真我结合。
07.
吸气时,习练者尝试把头脑转变为普拉那的接收和分配中心。
08.
吸气时不要鼓胀腹部,因为这会阻碍肺部充分扩张。吸气和呼气都不能过分用力或者太快,否则,心脏会因用力过度而受伤,大脑也会受损。
09.
呼气(rechaka)是吸气后释放气息的过程。呼气时排出不洁的空气或二氧化碳。呼出的气息温暖干燥,习练者感受不到气息的芬芳。
10.
呼气是自我能量(jīvātmā)的流出,与宇宙能量(Paramātmā)结合的过程。呼气使大脑沉静。它表示习练者的小我向真我(the Self)臣服,并且融入真我。
11.
呼气时身体的能量渐渐与心意的能量结合,再与习练者的灵魂融合,最终化入宇宙能量的过程。呼气是从身体的边缘向着意识的源泉回转的息念之路(nivrtti mārga)。
12.
有意识地抬起胸部,使呼出的气流稳定流畅。
13.
有条不紊地吸气和呼气,密切留心呼吸的节奏,就像蜘蛛对称地织网,沿着蛛网来回穿梭。
14.
有的人吸气比呼气长,有的人呼气则比吸气长,吸气和呼气长短不同的原因来自我们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以及我们对挑战的回应,这个挑战与回应的过程改变了气息和血压,调息法的目的是消除气息和血压的不平衡与纷乱,使人不受干扰,也不受个性的牵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