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瑜伽與道家文化(一)于伽著

(2016-06-07 11:33:19)
标签:

杂谈

瑜伽與道家文化(一)于伽著


知足


瑜伽與道家文化不約而同地都提到「知足」這一話題。


《瑜伽經》第二章三十二节说:“潔淨(śauca)、知足(santoṣa)、苦行(tapaḥ)、研讀經典(svādhyāya)和敬神(iśvara praṇidhānāni)構成奉行(niyamāḥ)。”也就是说,知足是瑜伽五精进之一。《瑜伽經》第二章四十二节也说:“潔於知足(santoṣād),獲得(lābhaḥ)至上(anuttamaḥ)喜悅(sukha)。”這句表達了「知足常樂」的意思。


而在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提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也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名望和生命誰更值得親近呢?生命與財貨誰更值得贊美呢?得到與失去誰給值得擔憂呢?過分愛惜名聲就要付出很大耗費,過多貯藏財物一旦損失也必然巨大。所以,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的平安。這裡著重提到「知足不辱」的論斷。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還這樣說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裡又提出了「知足者富」的概念。


有一個民間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麼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麼?


還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青年總是哀嘆自己命運不濟,生活多舛,既發不了財也求不到一官半職,終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了一個老和尚,當他看到老和尚一臉的平靜祥和時不由得嘆了口氣。老和尚攔住青年,問他為何嘆氣,青年說:「我看到你開心的樣子覺得很羨慕。為什麼我總有這麼多的煩惱?為何我既有一技之長而又一貧如洗?」老和尚說:「年輕人,你明明很富有啊!」青年問:「富有?我除了煩惱什麼也沒有。」老和尚並沒有急著解釋,而是繼續問他:「那麼,假如有人給你一千兩銀子,換你十年的壽命,你換嗎?」「當然不換!」「給你五千兩銀子,換你的健康,你換嗎?」「不換!」「給你一萬兩銀子,換你的生命,你換嗎?」「不換!」老和尚頓時笑了:「年輕人,到現在為止你至少擁有一萬六千兩銀子了,難道還不夠富有嗎?」


其實縱有廣廈千間,不過三尺安床,即使珍饈海味,只能一日三餐。清·翟灝《通俗編·禽魚》寫到: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有一則寓言里說人生最珍貴東西有兩樣,一是得不到,另一個是已失去。而這兩樣最珍貴的東西卻都是因為不知足。


知足者富,心安者貴。


附錄:


《瑜伽經》(于伽梵文譯本)2.32:

शौचसन्तोषतपःस्वाध्यायेश्वरप्रणिधानानि नियमाः॥३२॥

Śauca santoṣa tapaḥ svādhyāyeśvarapraṇidhānāni niyamāḥ||32||

潔淨(śauca)、知足(santoṣa)、苦行(tapaḥ)、研讀經典(svādhyāya)和敬神(iśvara praṇidhānāni)構成奉行(niyamāḥ)。


《瑜伽經》(于伽梵文譯本)2.42:

सन्तोषादनुत्तमसुखलाभः॥४२॥

Santoṣād anuttamaḥ sukha lābhaḥ||42||

於知足(santoṣād),獲得(lābhaḥ)至上(anuttamaḥ)喜悅(sukha)。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歡迎參加2017年6月7-11日武當山于伽老師的「瑜珈斷食养生及中國道家文化」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