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瑜伽经》(白话版 于伽编译)(二)

(2016-04-26 09:43:02)
标签:

杂谈


  

《瑜伽经》(白话版 于伽编译)(二)


第二章


2.1苦行、研读经典和向神臣服构成实践之瑜伽。

2.2它的目的是三摩地得以进入和障碍减为最少。

2.3无明,我慢,执着,嗔恨和贪生构成障碍。

2.4无明是随后其余四种障碍的温床,无论是潜伏的、轻微的、中断的 、持久的。

2.5无明是把无常、不净、痛苦和非我认作永恒、纯净、快乐和真我。

2.6我慢把觉知的自我当成真实的自我。

2.7有了快乐,跟随而来的是执着。

2.8有了痛苦,跟随而来的是嗔恨。

2.9对于潜意识的累世流转,即使聪明人也同样升起贪生之心。

2.10只有找出它们的根源,那些潜在的印象才会被彻底的征服。

2.11借由冥想消除它们的心念变化。

2.12障碍根源于业的温床,业会将过去的经验带到今生来世。

2.13如果根源存在,它的果报就构成一种生命的诞生、生命的长短和生命的历程。 

2.14他们愉快与痛苦是过往的善与恶原因产生的果报。

2.15对结果焦炉不安导致在业力中一直有痛苦。物质本性的特质功能是矛盾的,以及有分别心的人所有的事情的确都是痛苦的。

2.16尚未降临的痛苦可以避免。

2.17痛苦来自误将真实自我与本性合而为一,那是可避免的。

2.18悦性、变性、堕性构成物质三本性。它们组成元素 和感官,其提供经验 和帮助解脱的目的是可間的。

2.19可分別的、不可分別的、可界定的和不可界定的,构成本质特质四阶段。

2.20真实自我是纯洁无染的,它似乎可以改变内心的色彩变化,实际上它是不变的。

2.21物质世界中所有可以观察到的对象存在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获得对自我的觉悟。

2.22物质展示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觉悟自我,对达到这一目的的瑜伽人来说,物质展示已经失去它的价值。即使如此,由于世上存在着对事物只有普遍看法的其他人,物质展示本身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价值。

2.23结合是感知真实自我和本性力量的特性原因。

2.24它的结合源自无明。

2.25无明消失,结合也消失,去除这些,对那个全知神的领悟,及解脱的自由也可获得。

2.26不断地明辨和觉知是去除无明的方法。

2.27对开悟的瑜伽师而言,他的般若境界有七个层次。

2.28借着瑜伽八支的练习,不净被灭除,智慧之光被引向明辨之境。

2.29持戒、奉行、调身、调息、摄心、专注、冥想和三摩地构成八支。

2.30不伤害、不妄语、不偷盗、禁欲、不贪婪构成持戒。

2.31持戒是偉大的誓言,是宇宙法則,不受階級、地點、時間和情況的限制。

2.32洁净、知足、苦行、研读经典和敬神构成奉行。

2.33当被负面思想困扰时,应该产生逆向思维应对。

2.34暴力等负面的想法,无论已经完成,将要完成,或已被许可完成,都是以贪、瞋、痴为先导,它们有弱、中、强的区分,它们的结果是无尽的痛苦和无知。于是,应该产生逆向思维应对。

2.35一个人只要确立非暴力,在他的面前所有的敌意就会消除。

2.36当确立了不妄语的品质时,对行为和结果都会有所帮助。

2.37当确立了不偷盗的习惯时,一切财富就接近了。

2.38当培养了禁欲的习惯,便获得精力元气。

2.39当确立了不贪婪,生命诞生从何处就完全明了。

2.40借着净化而厌恶自己的身体,并与他人停止接触。

2.41当生命洁净后,可以获得心灵的喜悦,心注一处,感官控制,而且适合自我认识。

2.42于知足,获得至上喜悦。

2.43透过苦行,身体和感官的不洁净得以消除,获得超自然能力。

2.44通过研读经典,与崇拜的神相应。

2.45完全臣服于神,获到三摩地成就。

2.46姿势必需稳固舒适。

2.47借着精进努力,以放松状态进入无限冥想,就能掌握体位法。

2.48其后,不会被二元性打扰。

2.49处于稳定,舒适姿势获得后,控制吸气和呼气的动作,这就是呼吸控制法。

2.50呼吸控制的变化有外部的吸气、内部的呼气和停止不动的屏息,通过位置、时间和次数来调整呼吸的长短。

2.51呼吸控制第四种方法,是在对外部的吸气和内部的呼气时,超越呼与吸的范围。

2.52于是揭开遮蔽光芒的面纱。

2.53并且这样心更适合专注的练习。

2.54感官从他们自己的事物撤回,就像模仿心灵的特质,这就是摄心。

2.55从此,至高的控制了感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