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伽感悟1025:身体就像是一块画布,瑜伽体式则是我们的绘画作品。
于伽感悟1026:禅宗讲,“大悟不拘小节”。在瑜伽中,领悟是真正重要的,它是提纲挈领的一个现象。一旦你领悟真正的瑜伽,把它拎了起来,所有其他的,都会跟随而上。
于伽感悟1027:瑜伽就像是绘画,阳瑜伽写实,阴瑜伽写意,画好了都能出神入化。
于伽感悟1028:瑜伽有控制或抑制的意思,但它很容易误解为压抑思想或情感。其实它是指随着冥想的深入,头脑专一以后,注意力转向内在,或超越内在意识流。在那种冥想当中,有一种对头脑过程的掌控,它是一个逐渐宁静的自然过程。只有通过实际的冥想练习才能理解这一状态。
于伽感悟1029:《瑜伽经》中提到瑜伽修行的次第的第二步驟是niyama,就是精进。所谓的精进,就是在你的生活中要有规则、要有纪律,这与放逸刚好相反。精进最简单的要求就是过着有规律的生活,这个要求就如同《皇帝内经》里讲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简单,但现在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于伽感悟1030:帕坦伽利在《瑜伽经》里所说的持戒,并不是自我抑制能量,而是引导,引导这些生命能量进入正确的方向。所以持戒的意义,就是给予你的生活,你的生命一个方向。
于伽感悟1031:瑜伽体式Asana是放松的意思,是处在深度的放松之中。就像在阴瑜伽中,非常放松、稳定地待在体式里。在这个体里,一点也不需要移动身体。就在那样的片刻,瞬间,你超越了你的身体,体会到了身心的合一。
于伽感悟1032:通常情况下,一个宗教信仰者对自己所信的教派越虔诚,往往思想就越僵化,行为就越固执,并将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及教派奉为唯一真理。在瑜伽界也有同样的现象。
于伽感悟1033:其实瑜伽的真理只有一个,经验者却用许多方式表达。
于伽感悟1034:我们学习瑜伽的细节,是为了忘掉细节,不要再为肌肉骨骼而斤斤计较。相反,让我们集中精力,用心聆听身体的声音。学过细节后,就别再纠结那些细节,别忘记正如人们常说的,"细节是魔鬼。"
于伽感悟1035:瑜伽冥想的修行,就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法。
于伽感悟1036:瑜伽本无流派,我们只不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路径,最终朝向合一的源头!
于伽感悟1037:如果按照瑜伽的真正意义,瑜伽是不可分的,因为各门各派瑜伽,对于修行者来说,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于伽感悟1038:瑜伽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我们不需要"外物"来让自己快乐。
于伽感悟1039:修行瑜伽的目的,就是从肉体的痛苦、对物质的执着、和社会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
于伽感悟1040:重要的是教义,不是导师。
于伽感悟1041:双盘和断食时如果没有极致的痛苦体验,就不可能有调理身体的功效,更不可能有极致的涅槃。
于伽感悟1042:作为瑜伽老师,我希望只教一件事情,那就是认识你自己的身体,深入探索你的内心,然后接纳并加以超越。你不是在了解我教了什么,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于伽感悟1043:观察瑜伽练习者的练习对于瑜伽老师至关重要。不应该仅仅自己在前面做示范,而不在乎学员们的个体差异和当时的状态。比如一个教练应该很清晰了解到:学生是如何呼吸的,左右呼吸是否均等,一边腿是否比另一边的腿要强,一边脚是否比另一边的脚要扭转的多一些等等。
于伽感悟1044:阳瑜伽是走向外在的能量,而阴瑜伽是走向内在的能量。
于伽感悟1045:瑜伽的练习是一个非常私人的练习,但有时我们会和一群人一起练习,比如在课堂里,但它仍被看作是个人的练习。要照顾到课堂上的每个学员,让她们每个人感觉在上私教课。
于伽感悟1046:艾扬格说过:如果一个瑜伽老师告诉你这个体式你不能做,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老师,他应该利用各种工具帮助你来完成。辅助工具的使用对于还不能完成某个体式的人是个福音。不要有门派之见,不管你练哪门哪派,都可以使用辅助工具。
于伽感悟1047:瑜伽是一种修行,而真正的修行无关技巧的掌握,它是对控制的一种放下,这才是修行。所有其他的东西实际上都是某种形式的专注而已。修行和专注是两回事。专注是一种纪律,专注是引导或控制我们的体验的一种方式。修行是放下控制,放下引导我们的体验,不管那个体验是什么。
于伽感悟1048:谭崔是修行的技巧,是探索内在核心本质的技巧。具有五千年历史的《谭崔经典》(Vigyan
Bhairav Tantra)字面意思是"超越意识的技巧"。
于伽感悟1049:练习瑜伽一段时间后,别人甚至自己都发现自己变了。或许不是我们变了,而是我们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己了。
于伽感悟1050:艾扬格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假“大师”可能会通过外表,如个人魅力或对灵性的纯理性知识,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但他不可能做到真大师所能做到的,那就是—唤起人们的最高理想,并且感动无数人的心。艾扬格真的做到了!
于伽感悟1051:艾扬格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假“大师”可能会通过外表,如个人魅力或对灵性的纯理性知识,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但他不可能做到真大师所能做到的,那就是—唤起人们的最高理想,并且感动无数人的心。艾扬格真的做到了!
于伽感悟1052:帕坦伽利说瑜伽修行向神致敬很重要,所以说敬畏之心是心灵修行的最高境界。
于伽感悟1053: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却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6周的时间就长到15米。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如果你每天练习瑜伽却没有明显进步,说明你还在扎根阶段,别急。
于伽感悟1054: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回归质朴无法到自然之美,禅意地栖居。而瑜伽恰恰能满足你这一愿望。
于伽感悟1055:瑜伽体式可以分为表演性质的和养生性质的。真正的(非表演)瑜伽体式是朴实而简单,体式中所包含着人体学、宗教修持法与人文关怀,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大文化,让人从中获得难以言表的身心愉悦。
于伽感悟1056:瑜伽是一座充满着复制品的画廊,却缺乏原作。
于伽感悟1057:禅宗讲,“大悟不拘小节”。在瑜伽中,领悟是真正重要的,它是提纲挈领的一个现象。一旦你领悟真正的瑜伽,把它拎了起来,所有其他的,都会跟随而上。
于伽感悟1058:同样一个体式,有差别的不在于外表,而是那颗心––那个最重要的精髓。
于伽感悟1059:一个瑜伽人就像一颗树,当不再炫耀自己叶繁枝茂,而是深深扎根泥土,它才真正的拥有深度。当一颗树不再攀比自己与天空的距离,而是强大自己的内径时,它才真正的拥有高度。树的生长需要深度和高度,瑜伽人的成长同样需要深度和高度!同样,当一个人不再是炫耀,而是照耀的时候,他的生命将变得真正的富有!
于伽感悟1060:让瑜伽体式自行发生在身体上。
于伽感悟1061:瑜伽总是用让你痛苦的形式来提醒你,你身体哪些地方需要疗愈。
于伽感悟1062:自古以来,各种宗教信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日常生活发生,并因此与外人形成明显的差异,常常又不经意间把这些差异容升为对立。修炼者被世俗社会视为异类,修炼者也常常自视清高,轻视世俗社会。在瑜伽界也有这类现象。
于伽感悟1063:瑜伽是一门精微的艺术和学科。瑜伽体式的和谐来自力量的和谐;力量的和谐来自肌肉和骨骼的和谐;肌肉和骨骼的和谐来自身体局部与整体的细节。所以瑜伽习练要更加注重细节。不是你能做几百个瑜伽体式就很好,而是必须做对每一个体式。
于伽感悟1064:为了不让瑜伽真理的路上人满为患,瑜伽让大多数人迷失方向。
于伽感悟1065:瑜伽的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于伽感悟1066:瑜伽,就是让身体做一朵开在岁月里的闲花,落红尽处,不求绚烂至极的繁华,但求一份恬淡清宁,在时光深处,找寻一种心灵的皈依。
于伽感悟1067:瑜伽冥想就是释放任何目标,只是坐坐。
于伽感悟1068:阴瑜伽,就是给自己时间去「做自己」,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允许自己放松,然后做本然的自己,回归初心。
于伽感悟1069:在阴瑜伽中,要学会放松。在体式中放松,让一切都自然发生,不要在体式中有人为的痕迹。
于伽感悟1070:瑜伽的第一基本功是放松,不是压腿、拉筋和劈叉。放松是训练出来的,山式就是放松训练,这种松是相对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找到身体上下左右前后六向的临界点,就是身体力量归零,怡神达意、舒适自然。所以山式不但不累还是一种休息。
于伽感悟1071:无论学习瑜伽还是学习佛法,都可以对抗世俗生活的虚无感,找到生命真正的出路和意义。
于伽感悟1072:阳光,不只来自太阳,也来自内心。健康,也不只来自外在的体式,也来自内心的平静。心里有阳光,能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自信、宽容、给予、爱、感恩,让心里的阳光,照亮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于伽感悟1073:体式比冥想难,那些体式不好而能安于静坐冥想就是证明。体式又比冥想易,那些无法静坐冥想但精于体式的人就是证明。原因在于,静坐冥想无非是生命和心灵的满足,而很少的物质财富与身体健康就能使生命满足。
于伽感悟1074: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的进来。体式必须有空间,能量才能充满身体。
于伽感悟1075:阿斯汤伽是诗,是呼吸的颂歌,可以行云流水般的运动呼吸;艾扬格是小说,是写实的小说,可以巨细靡遗地书写人体。
于伽感悟1076:瑜伽应该养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养眼,甚至花眼乱心;瑜伽应该化人,而不是化钱。
于伽感悟1077:学瑜伽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和心。
于伽感悟1078:瑜伽体式其实只是一只茶杯,而静心冥想才是里面的茶。至于茶杯好看不好看,这点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茶杯里面有没有装着茶。
于伽感悟1079:瑜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因为它是一场身主双赢的游戏。
于伽感悟1080:学瑜伽改变的是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去改变外面的世界;学瑜伽是改变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改变自己外表;学瑜伽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改变他人。
于伽感悟1081:使用你的身体练习,而不是用辅具练习,身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
于伽感悟1082:瑜伽和看书一样,都是保养灵魂的重要方式。
于伽感悟1083:阴瑜伽里有个体式叫蜗牛式。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苍鹰和蜗牛。苍鹰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因为它认准了自己的方向,一直在专注和坚持,它要的就是站在最高的位置,看到最好的风景!练习蜗牛式就是要学习蜗牛的这种精神。
于伽感悟1084:开始练习瑜伽,也是真正开始从身体认识自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步。
于伽感悟1085:瑜伽的修行,也是对头脑的五种状态的提升。先对治混乱(Kshipta/disturbed)和昏沉(Mudha/dull),达到散乱(Vikshipta/distracted),然后才容易到达专一(Ekagra/one-pointed)状态,并进入掌控(Nirodhah/mastered)。五种状态中后两种是深入的瑜伽冥想最需要的。
于伽感悟1086:练习瑜伽需要培养一种纪律,并遵循帕坦伽利《瑜伽经》中提到的系统的学习方法(anuśāsanam)。
于伽感悟1087:在瑜伽的修行中,你一旦能达到专一(Ekagra/one-pointed),瑜伽冥想的练习就真正开始了。
于伽感悟1088:在《瑜伽经》中,有一条非常简明的中心线串连整个瑜伽之道,这条主线就是超越障碍。经文的很多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都是这一主题的细化或精炼。
于伽感悟1089:瑜伽是减法,不是加法。
于伽感悟1090:艾扬格大师说过瑜伽对于健康只有三个作用:"让健康的人保持健康,抑制疾病的发展,协助疾病的康复。"所以大家不要把瑜伽的功效吹成无所不能,也不能把瑜伽的理疗说成包治百病!
于伽感悟1091:瑜伽其实就像读书一样,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作者的真实意图,一切阅读不过是我们在自己的背景和阅历上的误读。
于伽感悟1092:体式练习是摆脱身体的束缚与牵绊,唤醒心灵的觉醒与认知,并使之成长的过程……
于伽感悟1093:帕坦加利在《瑜伽经》中说过:"当你很容易就能完成一个体式,并可以触及到内心的无限时,你就达到了尽善尽美。"这无疑给了我们体式修行的方向。
于伽感悟1094:在练习瑜伽中就像在人生中,你会面对很多痛苦。其实痛苦就是我们跟“真相”在对抗,因为你不愿接受那个事实,所以痛苦难过。
于伽感悟1095:瑜伽是控制内心波动的练习,也就是学习平淡的练习。人生中,除了幸福和痛苦,平淡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生活。承受平淡,同样需要一份坚韧和耐心,平淡如同一杯清茶,点缀着生活的宁静和温馨。
于伽感悟1096:愿尝尽尘世烟火的我们,仍能用一颗淡然的心,在瑜伽中,守候生命最初的美丽!
于伽感悟1097:在我们练习体式时,若加上友爱与慈悲的修行,就可以为我们打下充满慈悲的世界观,让我们好好地与他人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
于伽感悟1098:阴瑜伽就像爱,需要恒久忍耐。既然是恒久忍耐,忍受到最后,才会有享受。
于伽感悟1099:阴瑜伽不需要努力,努力就会创造紧张,紧张就会产生痛苦。阴瑜伽会产生疼痛而不是痛苦,而疼痛是因为你身体的僵硬和毒素。
于伽感悟1100:阳瑜伽是一种努力,而阴瑜伽是放下努力。事实上,它是努力的反义词,它本身就是放松,也依据着轻松法则行事。让自己是空的,也就是指能量能够不受头脑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流动于当下,允许生命以它本然的面目呈现。
于伽感悟1101: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得苦;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得累;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得伤;如果你的生活以婚姻为中心,你会活得烦;如果你的生活以瑜伽为中心,你会活得安康;如果你的生活以信仰为中心,你会活得幸福……
于伽感悟1102:不存在什么这个瑜伽那个瑜伽。如果存在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瑜伽,一种是正确的瑜伽,一种是错误的瑜伽。
于伽感悟1103:很多瑜伽爱好者喜欢跟随新的西方瑜伽流派。据联合国教科文统计,近一百多年,证明人类错误理论达1500项。西方的现代文明只有100多年历史,他们创造和发明了许多的原理和原则,但曾经认为真理的东西,仅仅十几年,就被发现完全错误而被淘汰。我不否定瑜伽的创新,但我更重视传承。
于伽感悟1104:法国有句谚语:“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我就能说出你是怎样的人。”我也可以这样说:告诉我你喜欢练什么流派的瑜伽,喜欢什么体式,我就能说出你是怎样的人,比看手相查星座还准。
于伽感悟1105:一节瑜伽课上,如何把老会员和新会员,程度好和程度差的会员都照顾到,是考核一名瑜伽老师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芙蓉镜寓言》记有炒栗子的秘诀:“小者熟,则大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
于伽感悟1106:不知道基于什么原因,瑜伽人喜欢寻根究底。其实对于瑜伽,有时认识肤浅比深刻来得更美。为什么惊艳一瞥最美?因为那是一刹那的感受,来自心灵,没有世俗的分析,瞬间便美好。若有机会做长时间接触,也许不再美好,而可能变成丑陋。就像一棵树,根底是丑陋的,何不满足于花繁叶茂表面的美好?
于伽感悟1107:现在的瑜伽馆动不动就搞策划、促销和团购等营销手段。而我提倡的于伽精舍,对于瑜伽馆而言,寻找的并非顾客,而是老友式的知己;采取的不是极力推销,而是默默的口碑相传;希望的并非顾客盈门,而是只欢迎懂得瑜伽的人进来……
于伽感悟1108:练瑜伽要“关起嘴巴,打开心灵”。
于伽感悟1109:一个人如果能摒弃不良的体态和生活习惯,寻求非物质的精神方式,这个人就有了瑜伽生活的品质。
于伽感悟1110:读罢艾杨格的《光耀生命》才知道,真正的大师,就是他超越了“技”而近乎“道”。
于伽感悟: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也许你认为瑜伽是一件你需要日复一日练习的事情,来强健你的肌肉,拥有一个肌肉发达的身体。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它是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整日都在警觉观察、清晰觉知的生活。”所有真正的瑜伽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觉悟的生活。
于伽感悟:瑜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关注你的心。
于伽感悟:佛陀说过,如果存在什么罪的话,那就是懒惰。懒惰也是瑜伽修行道理上的最大障碍。
于伽感悟:瑜伽就像水一样,是没有形状的东西,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瑜伽也像钱一样,是没有性格的东西,在谁手里就像谁。
于伽感悟:带学生做瑜伽体式可分为步骤和要点。步骤就相当于做饭时的切菜、热锅、倒油,投菜、放调味品和最后放盐。要点就是要强调热锅冷油,强调盐要最后放等。步骤部分要干净利落,切忌啰里八嗦;要点部分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于伽感悟:在艾扬格美国的公开课上曾经有人问到:Guruji,为何你此刻讲的跟你在《瑜伽之光》上写不一样呢?大师笑着答到:“我的朋友,你这是在侮辱我吗?那本书写于三十多年前了,这么多年来难道你认为我退休了吗?”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瑜伽,不要墨守成规。
于伽感悟:崇拜或者效仿某瑜伽大师,不过是另一种迷失自我。
于伽感悟:就像所有的伟大经典,《瑜伽经》引领我们进入不同的特定观看方式,为我们创造出更加认识自己的契机。
于伽感悟:瑜伽私教是专家门诊,如果你还是个实习医生,最好先别碰它。
于伽感悟: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以前瑜伽体式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于伽感悟: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静坐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灰尘,让世界自己寻找通向你的路。”是的,只要你能安静地坐下来,你的烦恼与忧愁会像云一样慢慢消散,静坐知道答案。
于伽感悟:阿斯汤伽是当代瑜伽的基础,没有阿斯汤伽就没有后来的艾杨格瑜伽、流瑜伽、阿努萨拉瑜伽等流派。所以每个瑜伽人都应该学习和了解阿斯汤伽,因为它是当代瑜伽的源头!
于伽感悟:《瑜伽经》读十遍只是扫除文盲,读百遍方得其精髓。这就是书读百遍,其意自显的道理。
于伽感悟:喜欢阿斯汤伽的女人爱秀马甲线;喜欢阴瑜伽的女人爱中医;喜欢空中瑜伽的女人爱拍照;喜欢昆达里尼的女人爱音乐;喜欢艾扬格的女人爱学习也最败家,培训一辈子也学不完……
于伽感悟:冥想不是拿来思考的,而是让大脑安静,让欲望平息,如同将一杯浑浊的水静置,让浊物慢慢沉淀,清澈自然呈现。
于伽感悟:将千丝万缕的心念绑在一起,捋顺它,聚集成一束阳光,那就是瑜伽。
于伽感悟:一个人如果能摒弃不良的体态和生活习惯,寻求非物质的精神方式,这个人就有了瑜伽生活的品质。
于伽感悟:读罢艾杨格的《光耀生命》才知道,真正的大师,就是他超越了“技”而近乎“道”。
于伽感悟:有时瑜伽老师要像演员,要用眼神和动作说话,而非言语。
于伽感悟:瑜伽是无处不可的,于山中可瑜伽,得其空灵;于海上可瑜伽,得其辽阔;于花前可瑜伽,得其馨香;于树下可瑜伽,得其阴凉;于日出可瑜伽,得其阳光;于月夜可瑜伽,得其静谧⋯⋯
于伽感悟:体式只是一种手段,如果没有后续为人安心的调息及冥想,那不过是给口渴的人以盐。
于伽感悟:
最理想的瑜伽教学,不只是体式的教育,而应兼有精神的训练,成就一个具有健全生理与心理的人,以准备承担人世间的责任与压力。
于伽感悟:瑜伽就像爱情,都是奢侈品,有可以,没有也能活。
于伽感悟:作为瑜伽老师,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于伽感悟:瑜伽,理解不了就成了迷信,理解一部分就成宗教,理解透了就是无上智慧。
于伽感悟:爱默生说,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才多学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 瑜伽人中也有这两种人。
于伽微言:瑜伽是我忠贞的妻子,茶道是我最大的艳遇。
于伽感悟:只靠科学与知识的瑜伽不能救治心灵,因为心灵属于信仰之事。
于伽感悟:瑜伽有些动作是模仿动物的,能做的人有的不免就沾沾自喜。美国一富翁曾邀请非洲一部落村民到纽约坐飞机,让他们见识美国人的伟大,飞机的伟大。落地后富翁问这些村民有何感受?村民淡定地说:他们村上空的鸟也会飞。原来我们人类做的再好,最多是动物模仿秀,不值得炫耀!
于伽感悟:瑜伽不能只有体式没有冥想,体式不能只有解剖没有灵魂。达·芬奇为了在科学上掌握人的物理组织而解剖人的尸体。解剖完三十多具尸体后,他在手稿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我都解剖完了,“灵魂”究竟在哪里?
于伽感悟:尽管时代不同,瑜伽其本质和精髓是不变的,其追求都是从“身心合一”到“天人合一”。
于伽感悟:瑜伽冥想不是要得到任何东西,而是要去除所有的一切。
于伽感悟:帕坦伽利在《瑜伽经》里反复提到一个词,就是abhyāsa(练习)。所以要想达到瑜伽的完美境界,就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
于伽感悟:我正在凭借瑜伽来构筑自己的生活。有些时候,瑜伽就像丛林中一座跨过深渊的桥,我就是那深渊,我就是那丛林。
于伽感悟:瑜伽可以表达自我,也可以让自我安静下来。它将纷扰的噪音过滤掉,然后指出一条直抵内心深处的道路。换而言之,瑜伽让人生的小事和大事都待在自己应在的位置上。
于伽感悟:练习瑜伽就像从事其他运动一样,在某些日子,我们的身体渴望它,它是一种享受;而在其他时候,当我们的身体抵触它时,每一步都是挑战。但是哪怕那天你不情愿地开始瑜伽,它就像运动一样,在过程中往往会有转变发生,我们的身体在行动中从不情愿的抵抗转变为开始去享受。
于伽感悟:瑜伽流派中,有的以可以"打"学生著称,这和传统丛林中使用香板打禅僧,以及禅宗史上的“德山棒”一般,是为了帮助禅者消除业障,启发智慧,促使开悟,功用非同一般,同时有助于道场中严谨道风的形成。所以就像打香板是警醒而不是惩罚一样,瑜伽中"打"学生也是为了学生更好精进。
一个年轻人问一位得道的禅师:“智慧从哪里来?”,禅师说:“清净心”。年轻人又问:“清净心从哪里来?”,禅师说:“持戒”。年轻人再问:“如何是持戒?”,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于伽感悟:从古至今,都有人主张瑜伽这种修行,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折磨自身的肉体,直至达到极限。经受这种磨练之后,修行者的精神境界必将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获得人格的进步成长。这种修行,没有对错,喜欢不喜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于伽感悟:禅宗修行中有个不传之密:"守规矩,听使唤。"这六个字看似简单,但做起来极其困难。我们瑜伽的学子们,在瑜伽的学习与传承中,是否也做到了"守规矩,听使唤"呢?
于伽感悟:任何规律的练习都是好的。如果你坚持体式,它就会教导你;如果你坚持静坐,它也会教导你。绘画如此,写诗也如此。
于伽感悟:每日瑜伽,且单纯为瑜伽而瑜伽,这就好像在炉子上煨着一罐汤:它一直在那儿,已然准备妥当,可供你随时品尝,亦能容你揭盖添加其他佐料。它总是这样滋补、美味,还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这罐汤不必花哨,一些简单的配料就已经足够,而日常瑜伽也是如此。
于伽感悟:瑜伽既是行驶的帆船,也是航行中的风。即使是在那些行动之风微弱的日子里,依然会有一些行动和进步的产生。
于伽感悟:瑜伽是一种行动,这在《瑜伽经》里称作kriyā瑜伽。它是下定决心朝前迈进,成为任何我们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陷在自我的窠臼之中。
于伽感悟:无论你的身心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开始瑜伽就好。行动本身就会唤醒身心的状态,而这样的行动成为规律之后,它会带给你难以想象的丰沛礼物。
于伽感悟:真正的瑜伽是走心的,是学不来的,需要自己去悟。除非是自己的醒悟,否则都不是真正属于你的认识,而只是借来的羽翼。
于伽感悟:爱瑜伽是皈依,习瑜伽是修炼,传瑜伽是功德。
于伽感悟:瑜伽需要"悟"。如果“悟”可以经由学习或者分析而让未悟者完全明白,那么它就不是“悟”了。
于伽感悟:佛家说万法归一,道家说抱远守一,儒家说执中精一,基督教说默祷亲一,回教说清真返一,而瑜伽说连接合一。一就是万物共有、唯一的本源,也是自性精纯不二的本貌,一就是真理。
于伽感悟:就像佛经里经常提到八万四千法门一样,瑜伽也有不同的方法。但佛经同时提到不二法门,这才是修行中不变的真理。失去这一真理,只是徒增八万四千种盲点。
于伽感悟:印度的瑜伽和中国的道家都提倡做减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精进地清除心灵的污垢,直到破除所有的功利心,消解所有的欲望,达到一种无求,我们的真心才会展露出水晶般纯净的光芒。这与瑜伽提倡的是相同的。
于伽感悟:瑜伽是一门仁术,它源于一种根本的,深沉的爱,源于一种沉静的力量,而这些,又被瑜伽落实在了无数的生活细节上。
于伽感悟:有的人过于夸大瑜伽的功效,认为自己是包治百病的神医。其实像释迦牟尼佛那么伟大的人物,况且还八不能,何况我们普通人呢。作为瑜伽老师,能保证学员安全地练习瑜伽,引导会员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于伽感悟:很多学瑜伽的人特别喜欢指出别人身体的问题,而不知道自己身体的问题。其实就像学佛是修理自己,而不是修理别人一样,学瑜伽应该首先是调理自己的身心,其次才是调理别人。
于伽感悟:艾扬格托梦于我,说你们对他有误解!
于伽感悟:做一个智慧的瑜伽人,在行云流水般的体式里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
于伽感悟:不必急着要瑜伽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瑜伽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于伽感悟:阴瑜伽就像生命,除了感受平静,还应感受疼痛。
于伽感悟:自从一见瑜伽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于伽感悟:阴瑜伽是最简单的瑜伽,简单到只剩下灵魂和骨头。
于伽感悟:好多瑜伽人只喜欢体式不喜欢冥想,也许是瑜伽冥想就像道和佛提供的不是常识,而是超越常识的智慧,它不能带来即刻的利益。其实如果你拥抱冥想,就像你拥抱了智慧,真正的利益将在未来的某处等待着你。
于伽感悟:你可以折磨你的身体,但那跟帕坦伽利无关。
于伽感悟:在瑜伽中简单体式重复做,就像在一些宗教责任,通过重复某些字句、念诵、或者把意念守于某些中性的物体上,而产生某种暂时的,身心俱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