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七国行(22)

标签:
带着瑜伽去旅行 |
分类: 带着瑜伽去旅行 |
东南亚七国行(22)古墓左看右看
今天继续单车游吴哥大圈。大圈全长26公里,在出吴哥城之前游览路线和小圈相同,只是它从北门出吴哥城,到普瑞克汉寺(Preah Khan)、尼亚克波安(Neak Pean)、塔桑寺(Ta som)、东梅本寺(Eastern Mebon)、普拉普寺(Pre Rup)再回到吴哥窟(Angkor Wat)。
小圈路线:
吴哥寺(Angkor
在吴哥六百座寺庙中,都是面向东方,因为按照婆罗门教的教义东方是吉祥的方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光明和幸福、繁荣和昌盛。只有吴哥寺是面西而立的,这佐证了它是一座帝王陵的说法,因为西方是死亡的象征。国王把它作为自己的陵墓,所以,高棉人也习惯把吴哥寺称为“葬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定保护的,仅指吴哥寺这一座,而不是其他的六百座。
巴肯山(Phnom
吴哥通王城(Angkor
巴戎寺(Bayon):
在柬埔寨—暹粒:巴戎寺(Bayon),吴哥文明的最后一道光,此后的建筑再无法超越这一建筑艺术高峰,东南亚长达五个世纪的吴哥王朝同时也画上了句号。Bayon,在柬埔寨语中是四面像的意思。它是吴哥城中最大的佛教建筑,也是真腊王朝的最后一座恢弘建筑。“高棉的微笑”是最大的看点。
巴方寺(Baphuon):
巴方寺(Baphuon)是十一世纪中期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在当时是整个都王城的中心,有三层,属金字塔形建筑。15世纪起,高棉政权遗弃了吴哥,另建造都城,这座废弃的王城于是逐渐被热带丛林所吞噬。经过二次修复,2011年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巴方寺才正式开放。
空中宫殿(Phimeanakas):
空中宫殿属回廊建筑,可以说是后来吴哥回廊建筑的雏形,是吴哥寺的前身。它包含了吴哥建筑艺术中的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皇宫遗址包括空中宫殿、男池、女池、皇宫古迹等保留下来的建筑,被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300米的墙壁所围绕。皇宫本身是木质结构,所以如今已经完全不复存在了,满目的荒草颓垣,自有令一番滋味。
战象台(Elephant
战象台又名斗象台,12世纪末阇耶跋摩七世所建,因下面墙上刻满大象雕塑而得此名。战象台正面朝东边的皇家广场,直对着吴哥王城的胜利门,是用来举行庆典仪式的地方,也是国王的阅兵台。观礼台前有一片广阔的广场。在吴哥时期,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酷的斗象大会,胜出的大象才能成为国王的坐骑。昔日辉煌的广场,如今堆满了乱石残垣。
癞王台(Leperking
紧挨着战象台北面的平台,就是“癞王台”,建于12世纪末。平台上有一尊雕像,其原型是吴哥历史上曾经患过麻风病的一位国王,平台也由此得名。这座雕像是复制品,真品目前藏于金边国立博物馆。
吴哥城之十二塔庙(Prasat
在战象台和癞王台的东面,掩映在树林中有12座用红砖修建的宝塔,这就是十二塔庙,又名12生肖塔,阇耶跋摩七世于十二世纪末所建。主要建筑材料是红土。十二塔庙分别坐落于胜利大道两侧,每侧各六座,其中沿皇家广场一字排开十座,每座塔的大门面对广场,另二座在更东边些,面对面,大门向着胜利大道。
南北仓库(Khleang)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道路二侧,有两个呈对称性的建筑,为阇耶跋摩五世、苏利耶跋摩一世于十一世纪中期所建,为南北仓。用途不详。南仓库,可以看出回廊状延伸的建筑中的连子窗。
圣琶丽寺(Preah
和圣皮度寺(Preah
大圈路线:
1、比粒寺(Pre
比粒寺(Pre Rup):是古代皇家贵族进行火葬仪式之地,看日落的好去处。
2、东梅奔寺(East
东梅奔寺 (East
Mebon)和比粒寺这二座寺庙的建造风格十分相似,都是一个三级平台,台上筑有五座砖塔。
最大看点是寺的第二层台阶的四个角落上有与真象大小的大象雕塑。
3、塔逊寺(Ta
塔逊寺 (Ta Som)又名“达松将军庙”,是一个很小的佛寺。东塔门可以看到巨树包裹了整个门廊的景象,寺门与树融为一体,这是整座寺庙的点睛之处。
4、涅槃宫(龙蟠水池)(Neak
涅槃宫(龙蟠水池) (Neak Pean)
于12世纪末所建,是一座象征着治水技术以及对治水的信仰的佛教寺院。涅槃宫的意思是“缠绕的巨蛇”。有共五个水池子:一个大水池,为圣池;四边各连接一座小水池,而大水池的水得个别通过四座雕有象(北水)、马(西风)、狮(南火)、人(东土)。
5、圣剑寺(Preah
圣剑寺 (Preah Khan)是当时国王为父亲建的家庙。圣剑寺是一座横贯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呈十字型的寺庙群,以东西向为轴线,对称的建造了一片寺庙。圣剑寺与塔布茏寺非常相似,那就是同样的古树吞噬寺庙,同样精彩的石壁雕像。这并不奇怪,因为塔布茏寺是阔耶跋摩七世为供奉自己的母亲而修建的,而圣剑寺是供奉自己父亲而修建的。塔布茏寺是“母庙”,圣剑寺是“父寺”。
郊外路线:
女王宫(Banteay
女王宫 (Banteay Srei)名称中包含了“女人的城堡”的意思,又称班迭斯雷寺,距吴哥城约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它的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称世,有“吴哥古迹明珠”的美誉。女王宫的特色——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北塔门右边的这位女神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是最大看点。
崩密列(Beng
在柬埔寨—暹粒:崩密列(Beng
Mealia)位于吴哥寺以东直线距离约40公里,是一座印度教寺庙,至今仍未进行修缮,仍沉睡在密林之中。它与吴哥寺相比,相似点较多,所以被称为“东吴哥”。由于比较荒僻,寺院的神秘气氛仍旧在密林深处弥漫。崩密列的神秘和惊险是独一无二的。“探险”和“穿越”是主题。
外圈路线:
被认为是高棉艺术开端的罗洛士遗址群位于暹粒市东南方,从暹粒出发沿着6号国道线向东南方向行走大约13公里便可到达。分为三处遗迹,分别由巴公寺(Bakong)、罗莱寺(Lolai)和神牛寺(Preah
罗洛士群之巴公寺 (Bakong)
巴公寺(Bakong)是罗洛士群里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庙。它曾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庙宇。用以供奉林迦(湿婆派)。建筑风格与印尼的婆罗浮屠类似。
神牛寺(Preah
神牛寺是吴哥古迹中最古老的寺院,源于寺院中供奉的神牛“难底”。为罗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筑,供奉湿婆和国王的祖先。寺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虽然是因陀罗跋摩一世祭祀先祖而建造的寺院,但祭祀先王苏利耶跋摩二世的意思更多。
罗莱寺(Lolei)
罗莱寺是阇耶跋摩二世于893年建造在高棉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池中央的一个小岛上,现水池已干涸,成为稻田。里面供奉的是湿婆林迦,门框上有梵文篆刻,其中的铭刻上写着献给他建造此庙所供奉的亲人。罗莱寺是国王祭祀以父王为首的祖先的寺院,成为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