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瑜伽 |
分类: 博文观止:瑜伽文摘 |
181、课堂教学管理是瑜伽课堂的重点核心!Eva_天使亦魔鬼
实施瑜伽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个瑜伽老师对教学现场中教习活动本身的速度、节奏、段落衔接及学员注意力等的不断调控,为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为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顺利的保障。
一、瑜伽课堂教学节奏的处理:
课堂教学节奏指瑜伽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的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各种形式。这些可比成分主要有:教学连接的密度、速度、进度、重点度、强度、引导力等。通过这些可比成分的有规律的交替和变化,老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可以有效组织教学和调控学员注意力。因此,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既是教学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需要。
1、课堂教学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的教学任务的程度。这里的“质”指的是有效信息,其客观的衡量依据是学员练习的反馈程度。如:学员练习的状态反应、身体的触觉、练习的进展、把握的程度等。
2、课堂教学的速度是一个“量”的概念,主要指单位时间{通常60分钟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的量。提示:包括新的传授和旧的传授的巩固。
3、课堂教学的进度,主要指教授者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快慢程度。
4、课堂教学的重点度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相对概念,它主要指瑜伽课堂内重要的或主要的教学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例的大小的程度。如:觉知体式的当下时间比列程度。
5、课堂教学的强度,主要指师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把握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提示:持久的高强度,可使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都减弱,这点要引起注意。
6、课堂教学的引导力度,主要指师生双方共同沉浸于教学美的境界中所形成的情感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提示:引导力度的强弱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与低潮阶段的到来。
实践表明,把握好良好的教学节奏,可以把学员带入瑜伽质感美的境界,有利于提高教习质量;混乱失调的教学节奏则容易导致学员不满,并可能引发一些课堂问题行为。一般说来,瑜伽教学节奏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上述六种可比成分都可按照次第的趋势加以交替、重复、变化,多次循环,形成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
瑜伽课堂教学管理中,所有的变化模式,无论是哪种,在一定情况下,把握好节奏,都可收到好的效果。以上是就每种单个可比成分的变化而言,如果将多种可比成分放在一起考虑的话,就需要格外慎重地处理好各可比成分间的关系。
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可比成分可以在同一时间重叠出现,例如,强度与引导力度,引导力与重点度皆可重叠进行。有些可比成分则不宜重叠进行,而应穿插进行。例如,密度、强度、速度就不能同时进行,难度大时,速度宜慢,速度快时密度宜低等等,就容易给学员的练习造成困难,并引起问题行为。由此看来,瑜伽老师应很好地把握这些变化规律,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处理好教学的管理节奏,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此外,通过有关瑜伽教学实践还发现,教学节奏是否合理,课堂推进是否顺利,除取决于老师对教学节奏的规律性把握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瑜伽老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良好控制。在教学实践中,瑜伽教师的某些“过敏”反应,往往也是导致课堂节奏失调及教学推进不顺的重要原因。
这些“过敏”反应主要包括:
感觉行为过敏——指老师对学员的问题行为作出过敏的反应,如:小题大做,激化矛盾,自我不良情绪等。反应过敏的老师,往往对课堂内所有轻微的刺激,如:咳嗽、细语等都会作出强烈反应,对学员加以不满或指责;由此,造成学员练习带着情绪,课堂气氛的混乱,正常的教学进程遭到破坏。
节奏把握过敏——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次,对主题的重要部分不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教习或把握,刻意的在一些细小的节奏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结果形成节奏过敏。一些瑜伽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一些教学经验不足,初期刚毕业的老师身上存在这种问题,节奏过敏极易打乱教学节奏,冲淡学员的练习情绪,在瑜伽教学的进展上,它就形成了一种障碍。
要求期望过敏——指瑜伽老师对学员要求过多、过高,致使学员练习时无法应付,无所适从,甚至引发学员练习的不利情绪,导致一些学员放弃对瑜伽练习的追随,继而出现种种问题的行为。期望过敏不仅容易打乱教学节奏,而且容易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引起焦虑和不满,影响教学进展的完成。
一、瑜伽课堂教学节奏的处理:
课堂教学节奏指瑜伽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的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各种形式。这些可比成分主要有:教学连接的密度、速度、进度、重点度、强度、引导力等。通过这些可比成分的有规律的交替和变化,老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可以有效组织教学和调控学员注意力。因此,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既是教学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需要。
1、课堂教学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的教学任务的程度。这里的“质”指的是有效信息,其客观的衡量依据是学员练习的反馈程度。如:学员练习的状态反应、身体的触觉、练习的进展、把握的程度等。
2、课堂教学的速度是一个“量”的概念,主要指单位时间{通常60分钟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的量。提示:包括新的传授和旧的传授的巩固。
3、课堂教学的进度,主要指教授者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快慢程度。
4、课堂教学的重点度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相对概念,它主要指瑜伽课堂内重要的或主要的教学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例的大小的程度。如:觉知体式的当下时间比列程度。
5、课堂教学的强度,主要指师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把握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提示:持久的高强度,可使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都减弱,这点要引起注意。
6、课堂教学的引导力度,主要指师生双方共同沉浸于教学美的境界中所形成的情感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提示:引导力度的强弱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与低潮阶段的到来。
实践表明,把握好良好的教学节奏,可以把学员带入瑜伽质感美的境界,有利于提高教习质量;混乱失调的教学节奏则容易导致学员不满,并可能引发一些课堂问题行为。一般说来,瑜伽教学节奏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上述六种可比成分都可按照次第的趋势加以交替、重复、变化,多次循环,形成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
瑜伽课堂教学管理中,所有的变化模式,无论是哪种,在一定情况下,把握好节奏,都可收到好的效果。以上是就每种单个可比成分的变化而言,如果将多种可比成分放在一起考虑的话,就需要格外慎重地处理好各可比成分间的关系。
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可比成分可以在同一时间重叠出现,例如,强度与引导力度,引导力与重点度皆可重叠进行。有些可比成分则不宜重叠进行,而应穿插进行。例如,密度、强度、速度就不能同时进行,难度大时,速度宜慢,速度快时密度宜低等等,就容易给学员的练习造成困难,并引起问题行为。由此看来,瑜伽老师应很好地把握这些变化规律,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处理好教学的管理节奏,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此外,通过有关瑜伽教学实践还发现,教学节奏是否合理,课堂推进是否顺利,除取决于老师对教学节奏的规律性把握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瑜伽老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良好控制。在教学实践中,瑜伽教师的某些“过敏”反应,往往也是导致课堂节奏失调及教学推进不顺的重要原因。
这些“过敏”反应主要包括:
感觉行为过敏——指老师对学员的问题行为作出过敏的反应,如:小题大做,激化矛盾,自我不良情绪等。反应过敏的老师,往往对课堂内所有轻微的刺激,如:咳嗽、细语等都会作出强烈反应,对学员加以不满或指责;由此,造成学员练习带着情绪,课堂气氛的混乱,正常的教学进程遭到破坏。
节奏把握过敏——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次,对主题的重要部分不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教习或把握,刻意的在一些细小的节奏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结果形成节奏过敏。一些瑜伽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一些教学经验不足,初期刚毕业的老师身上存在这种问题,节奏过敏极易打乱教学节奏,冲淡学员的练习情绪,在瑜伽教学的进展上,它就形成了一种障碍。
要求期望过敏——指瑜伽老师对学员要求过多、过高,致使学员练习时无法应付,无所适从,甚至引发学员练习的不利情绪,导致一些学员放弃对瑜伽练习的追随,继而出现种种问题的行为。期望过敏不仅容易打乱教学节奏,而且容易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引起焦虑和不满,影响教学进展的完成。
二、瑜伽课堂段落的管理:
课堂段落,主要指瑜伽老师在课堂推进中的几个活动的阶段,如:课堂的开头调息部分和结尾休息放松部分就是两个不同的段落。课堂段落不同于教学过程的整体环节,教学过程的环节是教学过程展开和发展的整体程序,它与学员练习时内在的认识过程相一致。例如:我们设定教学过程四环节:调息——放松——体式——冥想放松,这就是从学员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出发提出的,而课堂段落是课堂整体教学外在活动阶段的划分。加强课堂段落的管理,并使之相互有机衔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一堂课的课堂段落大致可分为候课、课中、结束三个部分,下面分别对这几个课堂段落的管理作些探讨。
(一)候课:
候课是瑜伽老师课堂练习活动进入的预备状态,指瑜伽老师课前几分钟在教室门口或教室内等候上课。这是一堂瑜伽课的序曲,也是课堂活动的第一个段落。实践表明,候课有积极的教学意义。对瑜伽老师来说,候课可以使老师在开课前及时准确地进入角色。对学员来说,老师的候课是职业职责,是守时、负责、爱生的具体表现,它有利于唤起学员对这节课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学员情绪,使大家意识到就要上课了,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如:教师在教室里候课,还有助于与学员们的沟通,增进师生交往,融洽课堂气氛。相反,如果上课铃响了,老师才匆匆忙忙走向教室,即使不迟到,也需要一点时间镇定下来,稳定情绪需要时间,进入角色就受到时间的限制,这样,60分钟的课可能就变成了50分钟甚至更少。另外,经常性匆匆忙忙的走上教学台,对树立老师的形象有不利影响。教师候课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二)课中:
课中是瑜伽课堂教学的主体段落,从课程到结束前这段时间都属课中这一段落,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内容主要是在这一段落中完成的。因此,管理好这一段落,对于提高课堂管理效益,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瑜伽老师要管理好课中这一主体段落,除了要认真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以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本身吸引学员外,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课堂偶发事件和问题行为。课堂教学中,各种不期而至的“偶发事件”常令教师头痛不已。例如:静静的课堂中一学员突发的笑场,正放录音时教室突然停电等现象,某学员练习不当出现昏厥现象等,这些偶发的事件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如处理不当,都会引起课堂内混乱,从而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认真应付各种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好课堂中学员的各种问题行为,是一个瑜伽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管理任务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妥善处理各种“偶发事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瑜伽教师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瑜伽内涵素养,以及具备了一定的“机智”能力。从根本上讲,这些能力和教学机智的素养都是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瑜伽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勤于积累,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样,当课堂偶然事件发生时,教师就可以凭着足够的教育机智,冷静镇定地状态,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
(三)结束:
结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段落。经过60分钟练习,到教学结尾时间里,由于老师的控制力下降和学员的力度消失,这段时间课堂秩序最难维持。日常的瑜伽教学中,常有许多好的课程因结尾不佳而给人留下遗憾。因此,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与管理,也是瑜伽课堂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瑜伽课堂练习结束部分的管理,主要目的是完成课堂的“有序解散”,也就是通过设计和管理,使课堂教学在自然状态下随着教学任务的园满完成而正常的、有秩序的结束。课程结束时,瑜伽老师可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思索的余地,当然,课堂的结束方法很多种,只要注意积累和探索,这样,瑜伽老师就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好的结束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善始善终。
三、学员课堂注意力的调控:
学员的课堂注意力是指学员在课堂上,对一个体式练习对象的专注与集中,集中注意体式的对象,既可以是身体动作外部,也可以是学员自身的心理内部世界。根据瑜伽心理学,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信息的一种复杂的选择或过滤过程,学员的课堂注意力状态直接影响着课堂练习活动效率和课堂纪律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调控,集中学员练习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把握练习行为的“治本”方案。
依据注意力的自觉程度和意志力努力程度,学员的课堂注意员一般可分为:无意识注意力和有意识注意力两类。无意识注意力: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力,无意识注意力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意识注意力指有预定目的、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力,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受意识支配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新异、变化的动作刺激因素,最容易引起学员的有意识注意力。
提示1: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瑜伽老师应充分根据无意识注意力的这些特点,对学生的注意力加以调控。调控无意识注意力的关键,是要通过活动的进度、节奏、动作变化等程度的把握,始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集中的对象上。
提示2:影响学生有意识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是练习目标及对目标的理解,即练习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学员对练习的目的理解则越深刻,就越有助于引起和保持学员的有意识注意力的加强。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引导,是提高学生有意识注意力程度的重要手段。
实践表明,设定具体的课堂练习目标,阐明所学、所练习的价值,进行课堂练习活动的目标导向,有助于调动学员的有意识注意力的长期保持。
实际上,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以上提到的一些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控制方法,它们主要有:
(1)声音控制。声音控制指教师通过变化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2)眼神和表情控制。老师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员注意力的作用。例如:老师面部的表情、专注的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引导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情绪共鸣,调控学员的注意力。
(3)停顿。在练习中穿插作一个短暂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到五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若需要延长,则需要老师在控制的语速、语音、语言的把握上,带有引导力,感染力,鼓励性质的去教学,若缺乏引导的力度,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更不可毫无理由的停顿,一些瑜伽老师甚至常常用重复的引导语言,去填补体式的停顿,毫无内涵变化和停顿的讲话最易涣散注意力,引起学员的身体疲劳。
182、瑜伽教学法---月经期间的瑜伽练习
央尖准玛

首先,
也许需要了解的是, 在传统上, 或至少在古代的印度, 极少有妇女从事瑜伽修炼(至少不是公开的),
并不是她们被禁止,而是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状况使妇女从事着和男子相当不同的活动和角色。不象当今的现代社会,
妇女出与自愿或经济的压力或任何其他原因,在职业上工作上差不多被社会象一个男人那样使用着,承担同等的压力和责任.
过去的妇女不练习瑜伽,也许恰好和较少有现代的男子练习瑜伽的原因类似(没有人禁止男子练习瑜伽)。瑜伽由于其原本的严肃性,哲学性,学术性和苦行的性质而属于男性活动范围(和柔韧、减肥、保持苗条、维持身材、帮助产前和产后的问题等等女性语汇没有任何关系,你翻开《瑜伽经》连读一小时而不觉得疲劳和枯燥,也许你就明白些我说的严肃是指什么)。但遗憾的是由于商业的炒作,瑜伽渐渐失去了它的严肃性和哲学性,而变成了一种廉价的时尚,高雅的男士嫌它太大众化,大众化的男士嫌它太女子气,正统的男士嫌它太另类,另类的男子嫌他太类似健身。总之,种种误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在印度,妇女称经期为"moon
day",月亮日,是用来内省,隐退,休息,净化和冥想的日子。从生理上讲,由于荷尔蒙分泌的变化在体力和情绪上造成的影响,推荐的是尽量减少外界的激烈繁忙的活动和刺激,转而进入内省和静心的状态。职业妇女也许并没有很大的选择,在必须上班的时候“隐退”,但她们仍可以练习在这些日子里以一种低调和隐退的心态去活动,工作和与人交往,并改变瑜伽练习的方式。
从原则上讲,经期的瑜伽练习应帮助我们消除不适和疲劳,恢复体力,稳定情绪,保持内在的宁静(虽然通常的情况恰好相反)。每个妇女在经期身心受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那些有规律地练习瑜伽的女士应该培养出一种内在的“听觉”,倾听身心所发出的信号,并用你的直觉来判断今天应不应该练习体位,练什么和如何练习等等,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做决定。你可以选择彻底的休息,停止任何体位练习,也可以选择非常柔和的练习以便更好地放松,如坐在地面上的或用靠垫支撑的仰卧姿势和前曲姿势。这里的关键词是:休息、放松、平和和内省。
基于这一原则,在经期应避免的练习是:
1)避免所有倒置姿势(子宫位置高于心脏的姿势),这会干扰经期身体能量(apana)向下排毒的自然过程
2)过于剧烈的容易造成紧张和疲劳的姿势
3)保持过久的站立或平衡姿势
4)剧烈的后弯动作如弓式,骆驼式,轮式等
5)所有腹部剧烈收缩和运动的姿势如,腹部旋转(jathara parivartanasana)仰卧抬腿(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和船式(navasana)
6)跳跃
7)用手臂支撑全身平衡的动作
8)避免有难度的姿势或学习新的姿势
推荐在月经期做的体位都是缓慢、平静、温和和舒适的,可自己在家中练习的有:
1.坐角式(upavistha konasana):尾骨靠墙坐直,3~5分钟,闭上眼睛,关注呼吸
2.束角式(baddha konasana):尾骨靠墙坐直,3~5分钟
3.仰卧英雄式(supta virasana):背部和头用三四个大枕头垫高,前额高于下巴,5分钟
4.仰卧束角式(supta baddha konasana):用带子绑住骶骨和双脚,5分钟
5.头至膝盖式(janusirsasana):用椅子的边缘支撑头部,每边2~3分钟
6.单腿跪伸展式(triang mukhaikapada paschimottanasana):用椅子的边缘支撑头部,左右各2~3分钟
7.半莲花坐单腿背部伸展式(ardha baddha padma paschimottanasana):左右各2~3分钟
8.坐角式前曲(upavistha forward):身体前屈,用三四个枕头支撑胸部和头部
9.坐角式侧弯(upavistha to the sade):用三四个枕头支撑胸部和头部,左右各2~3分钟
10.双腿背部伸展式(paschimottanasana):用三四个枕头支撑胸部和头部,5分钟
11.仰卧尸体式放松(savasana):10分钟
调息:
平静缓慢的Ujjayi pranayama乌佳伊调息5~10分钟
nadi shodhana,纳地净化调息(鼻孔交换呼吸法)5~10分钟
Bramari pranayama,蜜蜂调息,2~3分钟
然后做仰卧尸体式放松(savasana)5分钟
这里的练习不是注重加强柔韧性和耐力,而是去体验"无为"和保持内在的觉醒和平静。经期实际上不但不应该是一个瑜伽练习者的障碍,相反它可以是深化我们瑜伽体验的和开发新的练习领域的机会。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花更多的时间阅读有关瑜伽的经典或哲学(不要认为这不是瑜伽练习),或只练习平静的调息和冥想,或练习japa,轻柔地重复念诵或唱诵曼佗罗。
另外,给那些在经期仍然必须教课的瑜伽老师的建议是,也许这是一个你练习更多地用语言和心灵,而不是用身体去教课的机会,你的学员也许也会有新鲜的感受。我们要始终记住,瑜伽不受我们的躯体、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唯一受限制的是我们对瑜伽狭隘的理解。
从原则上讲,经期的瑜伽练习应帮助我们消除不适和疲劳,恢复体力,稳定情绪,保持内在的宁静(虽然通常的情况恰好相反)。每个妇女在经期身心受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那些有规律地练习瑜伽的女士应该培养出一种内在的“听觉”,倾听身心所发出的信号,并用你的直觉来判断今天应不应该练习体位,练什么和如何练习等等,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做决定。你可以选择彻底的休息,停止任何体位练习,也可以选择非常柔和的练习以便更好地放松,如坐在地面上的或用靠垫支撑的仰卧姿势和前曲姿势。这里的关键词是:休息、放松、平和和内省。
基于这一原则,在经期应避免的练习是:
1)避免所有倒置姿势(子宫位置高于心脏的姿势),这会干扰经期身体能量(apana)向下排毒的自然过程
2)过于剧烈的容易造成紧张和疲劳的姿势
3)保持过久的站立或平衡姿势
4)剧烈的后弯动作如弓式,骆驼式,轮式等
5)所有腹部剧烈收缩和运动的姿势如,腹部旋转(jathara parivartanasana)仰卧抬腿(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和船式(navasana)
6)跳跃
7)用手臂支撑全身平衡的动作
8)避免有难度的姿势或学习新的姿势
推荐在月经期做的体位都是缓慢、平静、温和和舒适的,可自己在家中练习的有:
1.坐角式(upavistha konasana):尾骨靠墙坐直,3~5分钟,闭上眼睛,关注呼吸
2.束角式(baddha konasana):尾骨靠墙坐直,3~5分钟
3.仰卧英雄式(supta virasana):背部和头用三四个大枕头垫高,前额高于下巴,5分钟
4.仰卧束角式(supta baddha konasana):用带子绑住骶骨和双脚,5分钟
5.头至膝盖式(janusirsasana):用椅子的边缘支撑头部,每边2~3分钟
6.单腿跪伸展式(triang mukhaikapada paschimottanasana):用椅子的边缘支撑头部,左右各2~3分钟
7.半莲花坐单腿背部伸展式(ardha baddha padma paschimottanasana):左右各2~3分钟
8.坐角式前曲(upavistha forward):身体前屈,用三四个枕头支撑胸部和头部
9.坐角式侧弯(upavistha to the sade):用三四个枕头支撑胸部和头部,左右各2~3分钟
10.双腿背部伸展式(paschimottanasana):用三四个枕头支撑胸部和头部,5分钟
11.仰卧尸体式放松(savasana):10分钟
调息:
平静缓慢的Ujjayi pranayama乌佳伊调息5~10分钟
nadi shodhana,纳地净化调息(鼻孔交换呼吸法)5~10分钟
Bramari pranayama,蜜蜂调息,2~3分钟
然后做仰卧尸体式放松(savasana)5分钟
前一篇:瑜友风采录(123)左小莹
后一篇:瑜伽视频欣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