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一场豪赌狂赢千万银
文/越楚

张之洞在芦汉铁路通车典礼上
在晚清封疆大吏中,张之洞无疑是兴办洋务最多的一个。纱布丝麻四局、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芦汉铁路等,都出自他的手笔。但张之洞早年办企业,由于贪大求全、决策失误,加之官僚体制,却交了一笔数额巨大的冤枉学费。故后人戏言:是那八人抬官轿将张之洞抬成了“中国负债经营的祖宗”。更有趣的是坊间盛传:张之洞平生一次赚到的最大一笔银子竟是一场赌博,而且是豪赌狂赢近千万银两。
这应该是发生在1885年的事儿。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却为手头缺银子而犯愁。为筹办中国自己的兵工厂,他托人在德国预订的成套机器设备需支付三百万银两;中法战事中借伦敦银行的五百万两银子已快到期限,按合约逾期不还利息得加倍;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军机处让张之洞等几员封疆大吏各认贡祝寿礼金一百万两。屈指一算,仅此三笔就是整整九百万两之巨。
当时,“大秘”李文石曾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太后大寿,兹事体大,大人深受太后垂青,千万马虎不得,可致函让军机处张之万大人协调户部,提前拨付朝廷应诺的二百万两购枪费,并托张大人就地“转移支付”,扣下一百万两献给慈禧太后为祝寿礼金,力争在封疆大吏中第一个献孝心,以博“老佛爷”一乐;第二,以向太后祝寿为名,密令两广各州府预收三个月税赋,大致可征银二百万两;第三,令各大赌场捐点银,谁敢不捐就查封之,估计又可收得一百万两。
李文石这“三招”倒是一下子生出五百万两银子。张之洞虽然觉得有些欠妥,但还是点头照此办理。正所谓无巧不成趣,张之洞正与李文石盘算着余下的四百万两银子如何筹措,却有人送来了四百万两银票。当时的广州已是开化之地,为增财源允许开设赌场。上海一赌王(据说叫张天龙)邀请英、美、日等十八国赌王会聚广州一较高下,名曰“万国赌王大赛会”。这位中国赌王派代表请求督府衙门允许大赛如期进行,并提供安全保卫,赛会将捐银四百万两作为军费开支。
凭空掉下四百万两银子,这让张之洞喜忧参半。喜在正愁缺银子,便有人送来银子;忧在为广州设赌场事李鸿章等曾参奏朝廷,后经据理力争,朝廷总算未予降罪,并网开一面。但此番若公然支持赌王大赛,并派军队维护安全,万一有人弹劾,这有伤风化的罪名可不轻,弄不好会掉“乌纱帽”。张之洞面临着宦海生涯中一次重大的博弈,这无异于一场豪赌,赌赢了可填平那缺银的“坑”,赌输了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之洞便紧急召集众幕僚,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一曰正其名,将赌王大赛更名为“万国牌类娱乐大赛”;二曰让洋人出面,授意英、美、日等国驻广州领事馆向两广督府发函相商,这洋人一出面,清廷估计会睁一眼闭一眼;三曰打时间差,一边如期筹办,一边上疏朝廷,并让张之万出面争得慈禧太后首肯。
相传,张之万接张之洞密信后,即求见慈禧太后,先呈上张之洞孝敬的一百万两祝寿礼金,并说这是张之洞让洋人捐的。被赔款赔怕了的慈禧,一听自己大寿竟有洋人捐银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细问之,方知是张之洞借“万国牌类娱乐大赛”征洋人的捐,而且又替朝廷还上了中法战事中借英国人的军费。这慈禧便连夸张之洞不愧是理财的好手,还自我安慰说:“我五十大寿有人献洋钱呢!”什么“斯文”、“体统”,自然便忽略不计了。
在广州,赛会组织者捐上四百万两保护费后,赌王大赛即如期进行。中国赌王得天时地利大获全胜,一高兴又主动捐出四百万两给广州办实业,还拿出一百万两孝敬张之洞本人,督府中为大赛出力的一干人也各自得到一笔辛劳费,但均被充了公。张之洞这一场豪赌,相继收得捐银近千万两,可谓少见的狂赢!
历史上“孙尚香”的凄惨命运 貂婵美女是个疑似历史人物
谁是中国古代第一风流才子? 谁是中国古代最风流的皇后
中国人最应该弄明白的一个字 “战国四公子”如何风流倜傥
北魏文明太后的“床帏内阁”
民国初最风流的“北漂”女郎
张之洞为何深得慈禧太后青睐 一盘棋引发的一场“七国之乱”
“蒋干盗书”纯属文学虚构
章太炎:湘女多情,鄂女多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