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辨析《舞中人》

(2021-09-08 14:08:50)
标签: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雷动天下现代舞团

辨析《舞中人》
    雷动天下于上周末(934日)献演一台新节目《舞中人》,内容包含由舞团13位舞者自编自演的13支独舞,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演后也有许多热议,有喜欢这个的,有爱死那个的,有嫌弃这个的,有讨厌那个的。听到和看见各式各样的评论,心理其实有点好笑,怎么好像观众成了摊档购物团,挑挑拣拣的?不过只要能找到一两件心水货,感到满足便好!其实在这样一台五花八门而每个作品都有一定水平的节目中,任何一位观者都必然发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通过观者的评头品足,反映的更多是观者自己的欣赏水平和个人口味。《舞中人》说的,不但是舞蹈中的舞者,也指涉着舞蹈旁边围观的人!

    作为舞团的艺术总监和整台节目的策划者,我从开始便游走于舞者的创作过程中,感受着每一位舞者苦心孤诣地把作品逐点拉排起来,心里是感动的。当然现在没有人会蠢得来问我:“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因为他们知道,我的答案永远是:“每一个都喜欢!”现在尘埃落定,就让我来说说我喜欢这些作品的理由。

    先从整台节目说起,初衷是给舞者们自由发挥的时间,每人可以占领舞台5分钟,担任5分钟的主角,而我一再强调,舞者们不用担心作品成绩是否‘伟大’,动作语汇是否‘新颖’,主题观念是否‘独特’,甚至别管观众喜不喜欢,只要真实做自己想做的就好。本来我心理已经作好准备,因为这些年青舞者们,有着相类似的生活经验和训练背景,以致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或许会有雷同之处;结果让我最大的惊喜,便是13支舞蹈,竟然呈现出13种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形式,而每一个作品,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主题内容。

    再一细想,其实今天中国的年青舞者们,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样,在艺术学习交流上处于封闭状态,以致互相渗透影响而显得重复单一。随着互联网资讯的快速传递,并本土生活的发达方便,让中国年青舞者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具自信的自我表达。他们有机会看过世界各式各样一流的创作,本身又有着优秀的训练基础,因此可以随手拈来,把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和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从前可能还会有所顾虑,害怕中国的现代舞能否符合西方的‘现代’样子,或有没有中国本土的‘中国’特色,甚至某些舞蹈学‘专家’抛出一堆书本上的理论来指指点点;但今天连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站出来说:“西方从实力上没有资格来评说中国”,那中国的现代舞者们在舞台上肆意张扬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至于13位舞者的13支作品,便必须一个一个细细道来:

辨析《舞中人》
    第一个作品是蒋瑀珲的《困》,表现这位小女生打瞌睡的状态,首先趴在桌子边,然后溜到桌子下,再站到桌子上,最后爬到叠高的椅子上去打盹。从选取的音乐以英文朗诵开始,到身穿丝质的睡衣,再到整体灯光铺垫的慵懒氛围,在在揭示舞者生活的小资优渥环境,以致不知不觉间展现了一种不安于室而要与天比高的心态,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这种心气却显得如此地理所当然。有趣的是,舞蹈以欧洲威廉·佛赛William Forsythe所倡导的解构主义形式进行,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之间的空间切割又重新组合,身体自由划破这些空间,冷然而安静!

辨析《舞中人》
    舞者丁箴言是一位基督徒,更是一位腼腆纯良的小伙子。编排的《要有光》,取材于基督教圣经里的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舞蹈展示他对周围黑暗的敏感,要以流动的肢体,摩擦着地板去取暖发热,而从动作的情绪中更能感受到他希望自己的身体发光,去照亮世界的心愿。动作设计轻柔,裸露的上半身凸显结实的肌肉,使高挑的身材同时呈现着阴柔和阳刚之美。这是属于荷兰尤里·吉利安Jiri Kylian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舞蹈,完美地让情绪带动动作,动作彰显情绪。

辨析《舞中人》
    《从前有个》的编舞是舞者易樊,她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舞系,故此在创作上有一点学院派的影子,特色是动作和音乐配合得丝丝入扣,而且喜欢把玩道具。这次舞者的道具是个尖顶圆边的大蓑帽,可以把头脸全都盖住,所以舞动起来,身体动作飘逸,头部却是一个黑色圆形金字塔般的存在,看起来有点诡异。舞蹈的内容也很诡异,一个带着帽子看不见头脸的女子,行云流水灿然如兔起鹘落,舞到兴起,突然灯灭,灯再亮时,舞台上只剩下还在旋转不休的帽子。感觉舞者就是洒脱,像是在作品中对观众说,跳舞只是给你看,就不用知道我是谁!

辨析《舞中人》
    《路灯》是一支干净的纯舞蹈,同时也是充满忧郁情绪的作品。舞者冯晓明在作品中用了三种纯动作元素:关节挫顿、不断转圈和慢步前行,没有流露任何明显的情绪,可是通过动作的组合,带给观众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深沉的感情触动。关节挫顿,给人如用尽全力后肢体散架的感觉,不断转圈,让人想到生活中的迷茫,而慢步前行却在舞台的逆光设计中,尽显形单影只、孤独落寞。这种不带情绪的情绪表达,曾经展示在概念舞蹈大师默斯·肯宁汉Merce Cunningham的作品中,如今舞者别出心材,用最纯粹的形式表达最深挚的感情,实在难能可贵。

辨析《舞中人》
    在《渴》中,舞者高蓉可以被看作一只可爱的小甲虫,也可以是可怕的新冠病毒。她设计的各种变形地板动作蕴含高强度肢体爆发力,干净爽脆的质感和略带夸张的化妆服饰让人回忆起最辉煌时期的美国现代舞风采。大师保罗·泰勒Paul Taylor的《分裂王国》Cloven Kingdom和《三支墓志铭》Three Epitaphs开启以人类肢体模拟昆虫野兽和奇异生物的潮流,再到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变形虫舞团Pilobolus和魔默士幻剧团Momix把拟物化演出推向高峰。《渴》只有短短五分钟,但紧致的动作密度和张力,推陈出新,轻松把观众拉进奇妙的生物世界。

辨析《舞中人》
    《生》表达的是一个不良于行的人,枯坐于椅子上,又止不住自己内心的煎熬,我知道编舞兼舞者蒋意钫最近曾经脚部受伤,请假多天,呆在家里,夫子自道,自然有不一样的细腻和深刻。虽然作品的情绪饱满,表达手法却极度简约,开始时舞者躺在地板,在雷雨声中爬到椅子上,然后不断重复抚摸腿、膝、肩、肘,身体随之抖动,速度越来越快,最猛烈时,动作嘎然而止,留下让人回味的瞬间。这种简约派表现手法,自比利时安娜·柯斯麦尔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推动以来,盛行于北欧,如今在中国也有所传播发展,真让人拭目以待。

辨析《舞中人》
    舞者施瑶佳平时给我的印象是一种00后的松弛和随性,而她的作品《双重否定》更是散发着街头小浪荡,无法无天无所畏惧的感觉,这是一种比电视表演性质街舞更具街舞精神的街舞风。舞蹈音乐带着强烈的节奏感,催促跟着拍子起舞,但舞者的动作却偏不合逻辑地扭横折曲,倔强地以自己的身体跟周围环境对着干。舞台灯光在地板上营造出许多四方形格子,舞者比着‘我是第一’的手势,追逐在这些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灯光格子之间,动作很欢快,却映照着对追逐刹那光辉的无奈,当然在最后的灯光定型中,舞者还是坚持着我是第一的手势。

辨析《舞中人》
    可能连舞者吴觅都没有意识到,他自编自演的《装》是一支非常成功的舞踏作品。在舞台中央被划定的狭小空间里,舞者以极度夸张的造型、动作、表情、嗓音,展示一幅又一幅人间浮世绘。开始时舞者穿着衬衣西裤,是个普通白领人士,却随着节奏越演越烈,把衣服脱去,剩下一条短裤衩,并把玩一支演讲用的话筒,这只话筒既象征男性的生殖器,也代表着在人群中的发言权。其实日本的舞踏就是用最极致的方式去讨论关于肉体、性和人类生存的议题,演出注重表演者的状态,而并不强调动感,去冲击观众神经,舞者的演出完全达到此一标准。

辨析《舞中人》
    在《立命》中,舞者陈作用尽每一寸肌肉关节和每一分技巧能力,犹如要撕开自己的身体,鞭策自己的灵魂,为的是找寻心愿里追逐前行的方向。整支舞蹈只有两个安静的时刻,第一个是开始时背对观众,右手却伸在背后,朝观众的方向摸索着,第二个是结束之前,仍然背对观众,右手朝背后方向摸索,然后转过身来,面向观众,并坚定地踏出舞台,迈步走向观众席的后方。对身体技术的极端运用,一直是中国式当代舞,尤其是军队题材舞蹈中常见的模式,但这个作品中舞者表达的不再是故事,也不是某个角色,而是真实的自己,可直教人动容。

辨析《舞中人》
    《冥想时刻》中的林依俞,个子纤瘦,却能量巨大。舞蹈的表演从头到尾就一条直线,从舞台中央后方延伸到舞台中央前方,开始时舞者的身体如受万虫噬咬,踯躅而行,配合音响里传出的嘶吼人声,叫观众如坐针毡;跟着音响中传来频密的鼓点声,舞者身体开始了不受控制的摆动,越演越烈,宛如进入了一种迷狂状态。传统舞蹈的观众可能无法感受或理解这种纯粹肉体本能的冲击,可在后现代舞蹈中,是一种强而有力的表现手法,罗拉·迪恩Laura Dean以疯狂的转圈引领观众经验身体共鸣,而这里舞者以身体的摆动能臻至同样效果,很不简单。

辨析《舞中人》
    张雪峰是一位资深的舞者和编舞者,过去编创的作品大部分是关于生活题材,有着浓厚的烟火气,这次自编自演《灰色烟火》,却直指内心,探索一把属于自己隐私有趣的灵魂。一袭大圆灰黑色裙子,烟熏妆,裸露着苍白的上身,撑起一副瘦削的肋骨,组成一副奇异的躯体,在凄美的音乐间以芭蕾优雅的线条大开大合自然流转。舞蹈的风格让人想起欧洲芭蕾大师莫瑞斯·贝雅Maurice Bejart的现代芭蕾,当然如今舞者光着脚跳舞,呈现的动作灵巧而刚柔抑扬顿挫,是当年的芭蕾舞者们所远远不及的,但弥漫在舞台上的浪漫忧郁情怀,仍历久弥新!

辨析《舞中人》
    黄翔编排和演出的《爱与和平》,是彻头彻尾的一支舞蹈剧场作品。虽然德国皮娜·鲍什Pina Bausch的舞蹈剧场作品震惊世界,但她从来没有为之定下什么规矩,只要明白为什么跳舞,便可以在舞台上肆意运用一切剧场手段,包括语言、装置、多媒体等表达舞蹈的核心内容。如今舞台上的舞者,站在讲台后,像一位教师或政客,大谈对自由、平等、人权等等的看法,在讲台下,却只能匍匐,连站都站不起来。当舞者每讲一句大话,便向观众发射一架纸飞机,当观众集体回应舞者,发回纸飞机时,舞者立刻把纸飞机塞进口里,得多讽刺地哑口无言。

辨析《舞中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所以舞者马越的这个作品,充满了自娱自乐,也让观众看得很快乐。舞者把自己平时在房间里的小生活,夸张化地展示观众面前,沙发床、台灯、地毯、洗脚盘和盘里的水、酒杯和小黄鸭,都成为舞蹈里的道具,热闹交缠得不亦乐乎。因为舞者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舞蹈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同时又有着乐观开朗的性格,所以能够利用最平凡的生活小节,玩出让人嘻哈绝倒的新花样。这种能够从自己生活中找寻素材,然后以自嘲式的幽默手法轻松调侃自己,不要说在中国稀罕,在国外也很少见到,中国现代舞,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