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狄文的现代舞世界——专访CCDC副艺术总监

(2017-11-27 20:38:02)
标签: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城市当代舞蹈团

黄狄文的现代舞世界——专访CCDC副艺术总监
黄狄文的现代舞世界——专访CCDC副艺术总监

    黄狄文出任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副艺术总监之职,已有一年时间,最近香港的专业刊物【舞蹈手札】的编辑部邀请资深艺术家谢嘉豪撰写了一篇访问黄狄文的文章,从中了解黄狄文的生活和艺术,转载在博客里和大家分享:

 

    黄大仙沙田坳道的山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香港当代舞蹈的摇篮,现任城市当代舞蹈团(CCDC)副艺术总监黄狄文(Dominic)的舞蹈事业就是源于此,亦成于此。

    与舞蹈结缘,彷佛是偶然,又似是命中注定。年少时Dominic一心想当演员,曾报考过香港演艺学院戏剧系,当过亚洲电视幕前艺人,与舞蹈很疏远,对其认识就只限于Disco:「以前与朋友去Disco玩,我从来不会踏上舞池,总觉得很不自在。」投身舞蹈多年的他笑说命运暗中的牵线。

    缘分令从来不觉得自己会跳舞的Dominic碰上这门表演艺术:「当年进入电视台的艺员训练班时,其中有一个现代舞课程就是由曹诚渊先生及其CCDC舞者们教授的,为我打开了舞蹈的眼界。」及后,Dominic在电视台工作认识了一位好友,那位朋友参加了演艺学院的校外舞蹈课程,还自掏腰包请他陪同参与。课程让他体验原来跳舞也可以这样自由和享受,半年里,他无间断地参加舞蹈班,完全投入了舞蹈世界。

    另一边厢,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Dominic不满足于面对镜头的表演模式,与他理想中与人实时互动的演出模式落差甚大。终于他放弃电视台的工作,再次投考香港演艺学院,但这次考的是舞蹈学院:「到学校注册当日要决定主修哪个学系,我毫无头绪地看着表格上的选项:现代舞、中国舞、音乐剧舞及芭蕾舞。一位我认识并就读于该校的朋友(他/她)刚巧经过,我便问他意见,他干脆地建议现代舞,而我二话不说就选了现代舞。」这些看似不期而遇的经历带领Dominic进入他的理想世界:「开学不到半年,我已经觉得现代舞是我所向往、追求的。」毕业后,他于1996年加入了城市当代舞蹈团,正式成为全职舞者。

    为甚么现代舞令他乐此不疲地追求下去?他如是说:「现代舞令我着迷的是,每个动作都如象征符号,或带有情绪、感觉,透过肢体语言与观众沟通。我很喜欢水墨画的留白,不同人观望都会有稍微的颜色转变。」间接、留白,相对戏剧中的对白和文字的叙述,现代舞是属于他与观众的沟通媒介,更能引领观众进入他的世界。Dominic的言谈之间总是充斥着比喻,他解释说可能与他喜欢看漫画有关,小时候经常失眠,因为脑里常浮现画面和虚空间。而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是每次创作的推动力:「有一次在开车时抬头看到天上的白云,觉得好美。于是我就决定为天上的云做一个作品。」那是他2009年在CCDC创作的《下一秒》。

    然而,推动他不断创作的不只有想象力,还有他对未知的好奇:「创作人就像一个航海家,不停发现新大陆,探索未知……如果有一天我知道创作这条崎岖路的终点,我应该不会再做创作。」回顾他的创作历程,他总是在寻找创作的新岛屿,年少时,戏剧出身的Dominic由早期玩味甚浓的舞蹈剧场《男人炒饭》、《欢乐今宵》,到后来转向纯肢体的动作探索的《忽然四季》、《别有洞天》、《思缠想后》,到获颁香港舞蹈年奖2017「杰出中型场地舞蹈制作」的《拼途》似乎又是另一个创作阶段的开始:「创作时我没有预先编排好动作,而是与舞者一起创作,是我第一个集体创作的作品。」

    Dominic说他以编作手法处理《拼途》,打开空间让舞者诉说自己最私密的一面:「我觉得自己像个导演,创造了一个概念,并与舞者一同经历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他说,作品是从舞者自身的故事出发,这些故事让他深深感动,而且加深彼此了解。舞作以乔杨述说姐妹情的一支独舞开始,这使Dominic印象深刻:「在创作初期,她不知道如何启齿讲述自己的故事,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互相沟通及动作试验后,她渐渐打开了一个世界。那次创作经历非常值得回味,甚有价值。」

    CCDC工作了二十年,从舞蹈员、编舞,到副艺术总监,舞团之于他,是孕育他成长的园地。但Dominic坦言过去二十年多次萌生离团的念头。第一次是初入团的两至三年,当时希望把握年轻时出国见识;但最终为了身边人留下。

    2006年中,当时的Dominic的舞蹈生涯已有十年光景,开始思考虑自己的前路,更想寻觅新鲜感和新冲击,再次生离团的念头。凑巧在这时候舞团邀请他编舞,创作短编作品的机会为他舞蹈路途带来新鲜感和新冲击。直到2012年,他终于编了第一个长篇作品《别有洞天》,他说:「创作令我似火凤凰般重生、再生又再生。」

    去年,他接任CCDC副艺术总监一职,曾经历过舞蹈生涯高低起伏的他,希望每个演出都可以让团员保持对表演的新鲜感。为此他特别为每个作品度身订造工作坊,为团员带来新视野同时也为新作品作准备。例如今年桑吉加和邓树荣在《后感性.实相》制作期间就邀请了吴伟硕(梵谷)、黄俊达联同邓树荣教授戏剧和形体剧场;黄振邦的《恐.集》制作期间则安排了巴西柔术和咏春课堂,而Dominic的《小王子》就有面具和形体的工作坊。Dominic认为当每个作品的题材都不同,这些工作坊就像一本字典供团员学习如何应对新作品的排练。除了针对演出而设的工作坊,他亦着重以舞蹈课巩固团员的身体训练。

    除了艺术方向,作为副艺术总监,还须处理舞团的行政及策划,Dominic说:「这个行政岗位与我之前的舞蹈或创作的工作很大差别。我像回到孩提阶段,由零开始学习所有事情,例如文书或行政程序等事情。幸好舞团各部门同事都很乐意帮忙。」个性随和、平易近人的Dominic,一向亲和力十足,舞团上下人员都很喜爱他,难怪连曹诚渊先生也以「暖男」称赞他。

    加入香港的现代舞界二十年,他忆起当年刚毕业的自己,身处于香港舞蹈界百花齐放的时代。当时多空间、东边舞蹈团、动艺,还有很多师兄师姐已经一直为香港的现代舞蹈默默耕耘。到今天西九文化区、康文署、民政署、香港艺术发展局对舞蹈界的支持亦比二十年前多。前人种树,后人乘凉,Dominic认为现在是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希望见到香港的舞蹈文化成熟起来,并将香港人的『新奇视野』与世界分享。」他上任之后,除了舞团固有的一些计划外,亦已经部署了一些新项目,希望为舞团和团员带来更积极的发展,甚至香港年青一代舞者提供展示实力的平台,让有志创作的编舞带来更多走向国际舞坛的机会。

    对于本地的现代舞发展,他希望尽力为它做些事情,他说:「我身为一位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当我有最后一口气,都不会离弃对舞蹈艺术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