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一度的“北京舞蹈双周”之所以越来越获得观众的重视,不只是因为期间带来丰富作品和高水平的表演,更是因为整个活动给人非常专业的感觉。这种专业运作的背后,必须有一个勤奋的工作团队,并充满灵巧心思的策划组织者。“北京舞蹈双周”的三大表演活动板块中,最能凸显策划心思的,便是“另类平台”了。“焦点舞台”主要是六个国际级高水平的舞蹈团队演出,每个团队演出的节目内容各有特色,由团队的艺术总监自行把关,只要把邀请做好就可以了;“青年舞展”由全国各地年青舞者参与演出,今年来自31个城市的43个作品,反映的是全国年青人的创意,邀请这些作品需要繁琐的统筹工作,却不用多花心思;“另类平台”则有五台组合节目,都是来自天南地北,属于当今最具前卫意识的舞蹈作品,要把这些独立作品拉在一起,有意思地组合成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的节目,可真少一点智慧都不行。
今年的五台“另类平台”便经由策划团队一番心思而设计的,要注意者,因为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年纪念,所以特别预备了两台专门来自香港的节目:
节目I《香港经典再现》(7月26日)包括三支舞蹈:
1·《不是双人房》编舞:马才和/严明然(香港)
2·《游园惊梦》编舞:梅卓燕(香港)
3·《男生》编舞:伍宇烈(香港)
节目II《香港创作新势力》(7月27日)包括两支舞蹈:1·《遍地谎蜚》编舞:麦卓鸿(香港)
2·《回声折叠》编舞:李伟能(香港)
节目III《亚洲的声音》(7月28日)包括两支舞蹈:1·《三角》编舞:赫玛·帕拉尼(印度)
2·《易象》编舞:吴易珊(台湾)
节目IV《欧洲和美国的碰撞》(7月29日)
包括两支舞蹈:1·《兄弟》编舞:费伦茨·费赫尔(匈牙利)
2·《炫富》编舞:凯文·威廉姆森(美国)
节目V
《东亚和北欧的对话》(7月30日)包括两支舞蹈:1·《叠》编舞:梅田宏明(日本)
2·《生》编舞:约翰娜·纽汀恩(芬兰)
请看剧照:
《不是双人房》
《游园惊梦》
《男生》
《遍地谎蜚》
《回声折叠》
《三角》
《易象》
《兄弟》
《炫富》
《叠》
《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