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北京舞蹈双周”的“展演周”期间,每天下午5点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里,有“另类平台”带来的欧洲最新现代舞作品,7月26日(星期二)的第五台,也是最后一台节目,是来自芬兰的卡尔克尼夫舞团Carl Knif
Company,演出节目《红》Red。
北欧有五个国家,包括丹麦、瑞典、挪威、冰岛和芬兰,都是夏天白昼极长而冬天黑夜漫漫、而无论春夏秋冬,靠近北极圈生活,都得熟悉一个‘冷’字。‘冷’而能‘静’,‘静’而能‘慧’,无怪几乎所有来自北欧的艺术家都比较冷酷,在他们作品中展示出其他地区的艺术家少有的‘静默’和‘睿智’。比如挪威戏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喜欢在戏剧里探讨社会和心理问题,瑞典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 BERMAN喜欢在电影中审视人类的忧郁和绝望,丹麦的作家安徒生Christian
ANDERSEN虽然以撰写童话故事闻名于世,但童话的内容却充满对丑陋世情的拷问,冰岛的女歌手比约克BIJORK更是冷眼旁观,在歌曲中进行对现实的批判。
芬兰的艺术家也不例外,可能他们终年生活在比较寒冷的气候里,所以不但在作品中,甚至在生活习惯上,总有一种冷淡、冷漠,甚至拒人于千里的冰凉而悲情气息。我在二十多年前曾探访过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参观芬兰国家芭蕾舞团的排练和演出,演员们在私底下的生活交往,也是清冷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不过,当和芬兰的艺术家交往越深,便越感觉他们在冰冷外表之下,还有着红红热情的心,尤其是当他们邀请人客到他们家中相聚,就表示愿意敞开门户,毫无保留地接纳对方。我记得第一次被邀请到芬兰朋友家里,发现原来每个家庭都装置有‘芬兰浴室’,还邀请我脱光衣服,和他全家人一起享受芬兰浴时,有点不知所措,最后因为实在太害羞,便只有却之不恭了。
这次在“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的卡尔克尼夫舞团由舞团总监卡尔·克尼夫Carl KNIF成立于2012年,是近期在北欧舞蹈圈子中快速崛起的重要小型舞团。卡尔·克尼夫在2000年毕业于赫尔辛基演艺学院,是年轻一代芬兰当代舞蹈的领军人物,作品充满冷酷、梦幻的超现实气质,他对舞者的要求甚高,动作设计精确如刀锋般犀利,内涵却深植于对人文社会的关怀。克尼夫带来北京的《红》,是他最新的独舞作品,由他自己亲自演绎,表现了人们每天的生活如在高空钢丝上起舞,稍为越界踩在钢丝之外,便要粉身碎骨。这是一个充满红色示警的时代,而《红》便是要勾勒出个体对外部压力的抗争,更是细腻地描绘了潜藏在内,濒临界限边缘的内心挣扎。
我看克尼夫的《红》,一脉相承于北欧艺术家们,如易卜生、伯格曼等的冷静和疏离,却又增添许多对人类在当今社会中生存状态的叩问,内心的火热,隐隐在将发未发之间,实在是需要我们按下情绪冲动,冷静地去欣赏的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