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考舞评(4)——舞蹈评论的条件能力(下)

(2016-02-08 21:26:16)
标签:

文化

舞蹈

舞蹈评论

现代舞

   3·了解舞蹈语言

如果舞蹈评论要成为评论人和舞蹈家之间的‘对话’,具有沟通效果,那评论人必须首先掌握把舞蹈语言转化为文字的能力。一位单纯喜欢舞蹈的观众,怀着善意,看完演出之后真诚地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一种‘观后感’,对舞者和编舞家来说,可以非常暖心值得珍惜,但实质上对舞者和作品的延续发展,帮助不大。真正有价值的舞蹈评论,要求评论人在做好舞者背景和作品背景的功课后,还要对作品有深刻的观察、记忆、分析和描述。这种对舞蹈语言的了解,还需要经过耐心的锻炼,并不是一蹴而至的。

评论人从观看舞蹈,到发表评论,经过四个层次,每一层次要求不同的应对能力,能兼通四个层次,才算真正了解舞蹈语言,而评论人在评论舞蹈时,能够细致地以四种能力分别应对四个层次,才会写出好的评论文章。

 

第一层次:看见什么?要求的能力:观察力

舞蹈的演出,瞬息万变,而且一个作品包含的,不止是动作,还有服装、道具、场景、音乐、灯光等各种变化,甚至剧场的氛围、观众的反应、社会对节目的反响等,都可以是舞蹈作品的一部分,也是可被评论的对象。虽然如今音像科技发达,可以忠实记录演出场面,但被压缩成二维平面的视频录像,永远无法复制观众观看舞蹈时的全方位感觉,更不要说舞者和观众互动的即时感受了。所以评论人在观看舞蹈的时候,需要张大眼睛,调动全身感应细胞,去观察演出各项细节,从舞台上演员的轻微抖动,到舞台下以至剧场外的风吹草动,都可以是作品的效应和效果。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不同的评论人会各有侧重,有些喜欢研究动作的细腻质感,有些喜欢讨论作品的抽象概念,有些甚至大谈演出对社会国家的意义,但真正优秀的舞蹈评论家,在观看舞蹈的时候,都会调动全身心的敏锐观察力,希望巨细无遗地看到所有值得看的纲领和细节,才在其后进行评论的时候,可以有所根据和有所选择。

 

第二层次:记得什么?要求的能力:记忆力

就算世上最强的大脑,都不可能把作品中所有看过的细节都记忆下来,有人因此在看节目时,忙于拍摄录像,或埋头匆匆笔记,更有人回到剧场多遍,以为只要不拉掉任何场景,记得每个细节,就会得到最细腻正确的评论。可是‘记忆’其实是进行评论时,非常重要的一步功夫,可以帮助筛选值得评论的资料——看完了整个演出后,什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才是最值得评论的。因此,当评论人观看舞蹈时,不用担心记不住某些场景,因为那些不能让人记住的细节,对整个作品无关重要;如果评论人太着意于记录各种场景细节,便无法全身心地去观察和感受即时的舞蹈作品,虽然可能获得一大堆资料,这些资料却没有经过自己‘记忆’的筛选,只能是干巴巴的废物而已。当然这并不是说,评论人便顺其自然,不用理会自己的记忆力,反而舞蹈评论家应该加强对舞蹈记忆的训练,记忆力越强,作品中可被‘记忆’而筛选出来的场景细节越多,内涵便越丰富,最后直接提升舞蹈评论的质量。

 

第三层次:想到什么?要求的能力:分析力

舞蹈,尤其现代舞,是抽象性的艺术,而越抽象的艺术,其中可供想象的空间层次便越丰富。一支男女双人舞,对某些人来说,只是表现了男欢女爱,可对另一些观众来说,可能看到了或两性之间的角力,或善与恶的对抗,或攻击和包容的调和等,这都因为属于观众个人主观的想象而没有对错之分。不过,认真的舞蹈评论人可不能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力,就随意剖析曲解一支舞蹈。如果舞蹈评论要成为和编舞家的‘对话’而不是自说自话,那评论人便要站在和编舞家同等的高度,提出对舞蹈作品的见解。表演性的舞蹈虽然以动作为主,却总伴随有各式各样的元素如音乐、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前卫性的作品甚至利用剧场的装置氛围、观众的座位环境等,展现或明显或隐晦的寓意。更有趣的是,很多时候,创作者只是本能地使用了各种可以动用的元素,只是觉得必须的或好玩的,却连自己都未必了解作品更深一层的含义,可能直指关系自己某一部分隐而未现的潜意识。可以说,越现代化、抽象化的作品,潜藏的意识层次便越丰富,便越适合评论人运用旁观者的清晰思维,综合各种在舞蹈中出现的元素,为编舞家梳理出一个创作的理由和头绪出来。这种对编舞家和舞蹈作品近乎理性客观的分析,可能是舞蹈评论中至为艰难的思考能力,需要评论人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培养训练。

 

第四层次:写些什么?要求的能力:描述力

经过观察、记忆、分析之后,最后要把所思所感用文字写下来,这需要一种看似简单,却很难准确到位的描述舞蹈的能力。因为现代舞本身便充满抽象意趣,思考分析的又多为潜意识范畴里的内容,而作为‘对话’的文字,更必须让舞者感到可以沟通,也让普通读者不觉枯燥而愿意阅读,确实是写作上的大挑战。每个人的文笔风格不同,有人温润平和、有人委婉飘逸、有人谐趣幽默、有人硬绷倔强,都没有关系;只要真正以舞蹈作品为核心,以平等的态度看舞者们如朋友般的存在,诚实地一字一句把自己所观察的、记忆的和分析的心得描述出来,并多加练习,将会为中国的现代舞者铺开一片前路,对中国现代舞的发展来说,是功德无量!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