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舞评(3)——舞蹈评论的条件能力(上)
(2016-02-06 16:35:51)
标签:
文化舞蹈舞蹈评论现代舞 |
在1月举行的第一次“舞蹈评论工作坊”里,我和成员们讨论了不少话题,却总觉得意犹未尽,回家后细加思考,把一些想法陆续增补,写成博文和大家一起参详。我们讨论的题目有三,我在前两篇博文中提到了对第一个题目“舞蹈评论的形式内容”的想法,和第二个题目“舞蹈评论的目的功能”的思考,第三个题目便是如今要探讨的“撰写舞蹈评论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
(三)舞蹈评论的条件能力
只要是看过舞蹈节目的观众,就有评论该舞蹈节目的权利;不过,舞蹈评论也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发泄’式的舞蹈评论,只要心有所感,便可畅所欲言,虽然也有一些毫无逻辑如痴人呓语的评论文章,但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表达自由,便也无须查根问底,穷究评论背后的动机和发表的意义;‘指南’式的舞蹈评论,需要逻辑性的表达能力和对节目的清晰观点,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大众认同的媒体地盘,能够接触到广大的消费群体便好;‘解惑’式的舞蹈评论需要评论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一种好为人师的自我优越心态,在评论舞蹈和指点作品的时候,往往突出的,是评论者自己的人格道德修养阅历,多于对舞蹈作品和舞蹈家的真正了解。
“舞蹈评论工作坊”成员们的共识却是,舞蹈评论理应成为舞蹈家和评论人之间的平等‘对话’;而‘对话’式的评论,可以一方面帮助舞蹈家梳理舞蹈作品中复杂又难以言喻的想象纹理和情怀头绪,另方面则让观众跟随评论人深入舞蹈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作品更深一层的形象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些舞蹈评论将成为舞蹈作品的延伸,把舞蹈的内涵意蕴从身体的动静之间,带到文字或其他媒体之中,不单是记录保存作品的重要资料,也能启发更多将来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和后续创作。
不过,就算是普通两个人之间的‘对话’,都需要有谈话的条件,比如相同的主题、能够沟通的语言、和彼此间的吸引力。因此,当一位舞蹈家花了长时间筹备和创作一部舞蹈作品之后,评论人在对这部作品开展‘对话’式舞蹈评论之前,也应该做好功课,并尽可能提升自己发表评论的资格和能力。要对舞蹈进行‘对话’式评论,需要三个条件:1·要了解舞蹈家,2·要了解舞蹈作品,3·要了解舞蹈语言。
1·了解舞蹈家
要‘对话’,人是最重要的对象。当评论舞蹈的时候,对象是第一次的初生之犊?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是学院派的毕业生?是玩概念的行为艺术家?对象不同,‘对话’的方式以至内容都会不同。评论人如果只是用单一自己个人的标准来批判或解读作品,这‘对话’便没有意义。一个出自年青初学者的青涩怪异作品,可能预示了一位天才的出现;一部动作丰满的作品,如果来自舞蹈学院的毕业生,可能只算是一份无足轻重的日常功课。一位创作过许多作品的编舞家,最新的创作肯定有着以前作品的影子,从中看见某种美学观念的延续;喜欢玩概念的行为艺术家,如果在新作品里重复见到从前玩过的元素,可能就是江郎才尽的先兆。
如今每台节目的节目单里,都有编舞家的介绍;也有许多‘演后艺人谈’,可以通过问答了解编舞家的背景;更何况居住在相同地区,操用相同语言的评论人和编舞家,平时更可以多所沟通。评论界有过一些误会,曾经认为评论人不能跟创作者做朋友,做了朋友评论便不能保持客观;可是想深一层,世界上有什么评论是完全客观,而没有任何主观意识的?当评论者完全不了解被评论者,而遽尔发表评论,凭的只是个人印象和理解,许多自以为是客观的批评,只会成为自说自话,或片面主观的言论而已。评论人如果熟悉编舞家,甚至成为朋友,在进行评论的时候,能够掌握更多编舞家的背景、经验和创作时的心态等,评论才会更到位、更实在。当然,成为朋友之后,评论人是给予编舞家尽量客观的意见,还是沦为编舞家的小粉丝,便是评论人功课的一部分了。
2·了解舞蹈作品
‘对话’式舞蹈评论的主体是舞蹈作品,在观看演出之前和之后,能够细心整理舞蹈节目的资料,可以更好帮助了解创作的前因后果,也更容易深入作品的核心,诱导出作品的外沿艺术价值。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如今一些大型作品的节目册子中,总会有一段‘编舞家的话’,而小型舞蹈也会有一两句‘作品感想’之类的,而这许多介绍舞蹈的文字,看起来丰盛,但内容缠来绕去,空泛得说了等于没说,用作参考可以,拿来较真,便是云里雾外,容易让人找不着边。
说到底,舞蹈难以用文字来加以表述,尤其是舞蹈家既然用了身体为创作表演工具,更没有必要在节目单中,再用文字媒体重复要说的话。真正懂舞蹈的评论人,只会把节目册子中的‘编舞家的话’或‘作品感想’等资料,看成是编舞家编创作品时的出发点,可以帮助观众切入作品的欣赏角度,而不会以之为评论作品的基础。因此,评论人要了解一部舞蹈作品,还得从自身的修养开始:扩宽自己的艺术视野,熟悉舞蹈历史的发展,明了不同的流派风格,最后以敏锐的观察心灵,把面前的作品放置在同类作品的浩瀚海洋之中,并为这部作品订立一个相对客观的价值坐标。
对于现代舞的评论来说,这是一件很需要学问和耐心的事。评论传统的舞蹈犹如坐在长江黄河的大船上,顺着河道走,方向明确,不出岔子,也可以指点岸边那些已经记录好的奇峰险滩或建筑高楼;但在评论现代的舞蹈时,便犹如船驶出茫茫大海,没有了顺流逆流的参照,也没有了岸边码头的指引,剩下浩淼的海天一色。或许不习惯走进大洋的船员会感到恐慌,就如评论人面对纷扰杂乱的现代舞而无所适从,但这也迫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天文学、星座学、海洋流动和气候风向变化等有关海洋的知识。当船员们掌握了真正海洋的知识,就如评论人真正了解现代舞的历史、观念和各种流派风格,便可以彻底航行于大海之中,欣赏和品评面前的现代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