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初》的抽象境界

(2015-09-29 00:39:46)
标签: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广东现代舞团

《本初》的抽象境界

第12届“广东现代舞周”将于11月7日(星期六)拉开帷幕,开幕式演出在广东粤剧院艺术中心举行,由主办方的广东现代舞团登场,演出舞团资深演员谭远波和李翩翩的最新作品《本初》。谭和李夫妇俩在两年前构思和编排的《本无》,不但在广州引起极大回响,在2014年“北京舞蹈双周”期间,也被许多外国专家推许为去年“舞周”中的最佳作品。时隔两年,李翩翩从一个青涩的小妇人成为半岁大孩子的妈妈,如今不但重新踏足舞台,有时更抱着孩子前来排练厅,似乎要言传身教,好好培养孩子当一个未来的舞蹈家?

《本初》承接两年前《本无》的艺术路线,是一部没有故事情节的抽象舞蹈作品,它以舞者的身体为出发点,通过运动探寻能量的痕迹,最后回归身体最初存在的形状和目的。《本初》的目的既然要回归身体初衷,身体因此成为这部舞蹈作品的关注对象。在过去有许多现代舞大师也关注身体的纯粹运动,追求极致的抽象境界。到目前为止,国际舞蹈大师们对抽象境界的追求,可分成四条路线,简述如下:

第一条路线是从动作的空间结构上入手,目的是分解身体的空间,改变动作的结构,似传统舞蹈又非传统舞蹈,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默斯·肯宁汉Merce Cunningham和德国的威廉·佛赛William Forsythe,而邢亮以干净利索的身手,尝试分拆崩解传统古典舞的作品,正是中国舞蹈家们对抽象舞蹈发展的最佳回应。

第二条路线是从动作的质感变化上入手,通过改变动作的发力方式,让身体状态模糊化,使舞蹈有更多层次的被解读性,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瑞莎·布朗Trisha Brown及日本山海塾Sankaijuku的天儿牛大Amagatsu Ushio。台湾林怀民推行的‘太极导引’和林丽珍崇奉的‘空缓美学’,也获得国际舞蹈界的相当重视。

第三条路线是从动作的重复性入手,也叫简约派或微量舞蹈,通过不断重复、叠加、细微调整动作的变化,带动观众进入动作之外的想象空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露辛达·查尔兹Lucinda Childs和比利时的安娜·柯尔司麦克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而中国的陶冶也是此中高手,其作品在国际艺术节中大受欢迎。

第四条路线是通过接触即兴,让动作通过舞者间的互动而浮现,编舞放弃对动作的控制,使动作的出现显得更开放和有更多可能性。美国的史提夫·帕克斯顿Steve Paxton是这一路线的创始人,而中国已经有许多戏剧和舞蹈编导进行过接触即兴的创作和演出,侯莹算是其中一位表表者。

有趣的是,从《本无》开始,到如今的《本初》,谭远波和李翩翩所走的‘抽象’,却和前面四条路线都有所不同。或许唯一能够彼此印证的,是同属于广东现代舞团的编舞家刘琦的近期作品如《微视界》和《须弥芥子》。在这些作品不同的段落里,编舞家首先选择好一个动作,然后让这个动作本身,而不是编舞家的意志或任何书本上的‘编舞法’,去引领身体变化发展,最后成为一段又一段精彩的舞蹈。

动作如何引领身体的变化发展,这就是编舞家们可以各显手段的地方。刘琦强调动作本身的逻辑性,以缜密的思维,细腻地让动作延伸、逆反、加速和停顿;而李翩翩和谭远波则关注动作的运行轨迹,如何让舞者的身体在运动中回归到原来的始发点上去。我喜欢谭远波和李翩翩新作中的一句宣传语:“不忘初形、不忘初心”,因为很有一点禅意,而‘禅’正是一种极致的抽象境界。

真正达到抽象境界,也就是很‘禅’的艺术作品,能够让人‘看不懂’之余,从中却能体悟生命的轨迹,而获得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本无》曾经碰触到那真正抽象的‘禅’,而我期待跟随《本无》出现的《本初》,能呈现出另一番让人有所感悟的抽象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