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现代舞(20)——第四代欧洲现代舞蹈家(2)

标签:
文化舞蹈现代舞 |
卡罗琳·卡尔森(Carolyn Carlson)在1943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从小学习芭蕾,1965年加入奥文尼可莱舞蹈团,1974年她在英国工作期间,受法国巴黎歌剧院的邀请编排舞蹈。因为演出的成功,让传统的巴黎歌剧院对现代舞深感兴趣,更在歌剧院里成立了特别编舞小组,邀请卡尔森担任主持,同时向法国的年青舞者们传授编舞技法。法国本来是古典芭蕾起源之地,以巴洛克式充满贵族色彩的舞蹈闻名于世,可卡尔森的舞蹈强调个体人性的尊严,把舞台上的舞蹈还原成表述普通人思想感情的艺术,以朴素而纯粹的动作去探索生活中的细节。卡尔森是美国人,但在七十年代初,便一个人到了法国,引领法国的舞蹈踏入革新之路,几乎她所有重要的创作都在欧洲发生,从舞蹈历史的角度来说,卡罗琳·卡尔森无可置疑是欧洲当代舞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卡罗琳·卡尔森作品《蓝色女士》Blue
Lady(1983)
卡罗琳·卡尔森作品《现在》Now(2014)
克里斯托弗·布鲁斯(Christopher Bruce)在1945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在英国兰伯特芭蕾舞团学习,1975年至1987年间,更成为兰伯特芭蕾舞团的驻团编舞家。布鲁斯虽然出身于芭蕾,但品味上更偏向于现代舞;他的作品一方面保持芭蕾舞的说故事方式,但在舞美设计上,却更像是一部充满奇怪意象的现代舞,动作设计更是混揉了各种现代舞的技巧风格。他除了为兰伯特芭蕾舞团编舞外,更应邀为欧洲和美国许多芭蕾舞团编排来自英国,却属于他别树一帜的当代舞。 1994年,兰伯特芭蕾舞团邀请克里斯托弗·布鲁斯出任的艺术总监,他答应了,可条件是把舞团的名字改为‘兰伯特舞蹈团’,并标明舞团的路线是以创作和演出当代舞为主,这在英国当时相对保守的舞蹈环境中,引起相当震动。
年长时的克里斯托弗·布鲁斯
克里斯托弗·布鲁斯 作品《鬼舞》Ghost Dances(1981)
马兹·埃克(Mats Ek)在1945出生于瑞典,父亲是瑞典皇家戏剧院的资深演员,母亲是欧洲第三代现代舞蹈家蓓吉特·库博格,从小耳濡目染,学习戏剧和舞蹈之余,也对创作深感兴趣。1972年马兹·埃克在同样吸引他的戏剧和舞蹈之间,选择了舞蹈,并加入了母亲创立的库伯格芭蕾舞团。1978年当母亲退休后,他接任为艺术总监,发表许多新颖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舞蹈界的注意。马兹·埃克是个开朗的艺术家,也总是以乐观的胸怀去观察世界;他的作品并不强求新奇的动作或形式,却总是有一个人人都看得懂的故事,在其中以幽默的手法把故事改头换面,借以揭露人类心理的隐私、或讽刺社会的黑暗。所以他最让人期待的作品,是那些充满颠覆性的,被改编过的古典芭蕾舞剧。
年长时的马兹·埃克
马兹·埃克作品《天鹅湖》Swan
Lake(1987)
马兹·埃克作品《朱丽叶与罗密欧》Juliet &
Romeo(2013)
尤里·克利安(Jiri Kylian)在1947出生于捷克,9岁便在布拉格国家芭蕾舞团中学习芭蕾,曾经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及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担任演员,并在1970年开始在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发表编舞作品。因为舞蹈作品大受欢迎,尤里·克利安被荷兰舞蹈剧场邀请担任艺术总监之职。在1975年前,荷兰舞蹈剧场徘徊于古典芭蕾和现代舞之间,风格模糊不清,克利安上场后,大刀阔斧改变舞团的架构,并以他个人的许多作品,为荷兰舞蹈剧场刻上鲜明烙印,让国际舞蹈界对荷兰的当代舞,刮目相看。尤里·克利安的舞蹈创作,以扎实的古典芭蕾为基础,加入丰富缠绵的肢体动作,和音乐紧密地配合,尤其是双人舞蹈的设计,精巧绝伦,成为今日许多年轻编舞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尤里·克利安作品《圣诗交响乐》Symphony of Psalms(1978)
尤里·克利安作品《神与狗》Gods and
Dog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