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现代舞(16)——五位后现代舞蹈家

标签:
舞蹈文化现代舞 |
从正规历史资料来看,曾经参加过贾德森舞蹈剧场运动的二十多位舞蹈家,都被称为‘后现代舞蹈家’。他们到今天都仍然健在,大部分还继续发表作品。限于篇幅,我只挑选其中比较重要的五位,略作介绍:
泰瑞莎·布朗(Trisha Brown)生于1936年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从小学习芭蕾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舞。她在1962年到纽约参与了贾德森舞蹈剧场,于1970年建立‘泰瑞莎布朗舞蹈团’,以发表自己的舞蹈创作。她早期的舞蹈充满实验性,比如吊起舞者,让他们横着身体、支在墙上跳舞,或躺在湖里的小艇上跳舞,或分布在十座大厦的楼顶同时跳舞,这种舞蹈不只是环境舞蹈,更应该称为‘特殊场景舞蹈’;八十年代布朗回到相对传统的舞台上,进行身体动作的研究。她把日常生活的动作,通过重复和变形,转化为舞台表演艺术,又强调舞者动作的松弛感和随意性,使舞蹈看起来不像超人在展示各种技巧,而更像普通老百姓随手偶得的一些生活片段。
年长时的泰瑞莎·布朗
泰瑞莎·布朗的作品《屋顶之作》Roof Piece (1971)
泰瑞莎·布朗作品《置与重置》Set and Reset (1983)
戴维·戈登(David Gordon)在1936年出生于纽约,大学时加入学校的现代舞小组,开始了对创作和演出的兴趣。他参与了贾德森舞蹈剧场并尝试和其他艺术家合作,却一直没有获得评论家们的青睐,直到1971年,他在纽约成立名为‘捡起来表演团’的舞蹈团,专门演出自己的作品,才开始赢取观众和评论家们的注意。戴维·戈登从来不要求他的舞蹈中有任何难度技巧,却把日常生活的动作,作为创作元素,并分解之后再重新组合。他是现代舞蹈家中,第一个要求舞者在舞台上说话的艺术家,可他又刻意把语言内容剪得支离破碎,让习惯于剧情的观众,一头雾水。他称自己的作品为‘结构主义舞蹈’,目的是强迫观众用自己的想象力,以各自的角度去解释组合作品的意义。
年长时的戴维·戈登
戴维·戈登作品《乘4》Times
Four(1976)
戴维·戈登作品《物质/2012》Matter/2012
(2012)
史提夫·帕克斯顿(Steve Paxton)在1939年生于美国阿里桑那州,从小练习体操,其后跟随坎宁汉和李蒙学习现代舞。他是贾德森舞蹈剧场的发起者之一,发表过不少舞蹈作品;不过,要到1972年和朋友合作成立名为‘大联盟’的实验性表演团队,才开始实践和推出‘接触即兴’的舞蹈方式。这种‘接触即兴’,是舞者彼此身体接触,通过敏锐地对重量、摩擦、惯性和惰性等种种条件反射为基础,产生各种反应性的动作,这些反应动作是如此地出奇不意,是舞蹈家在正常状态下无法构思和设计的,所以能够帮助探索舞蹈创作上的种种可能性。‘接触即兴’更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的表演方式,到今天还有许多现代舞蹈家在周末举行‘接触即兴’工作坊。
年长时的史提夫·帕克斯顿
史提夫·帕克斯顿的接触即兴(1978)
露辛达·查尔兹(Lucinda Childs)在194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6岁时跳舞,本来梦想当戏剧演员,却在1963年参加了贾德森舞蹈剧场,开始了对编舞的兴趣。 1973年她建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名的舞团‘露辛达查尔兹舞蹈团’,深入舞蹈领域方面的研究。露辛达·查尔兹的舞蹈被称为‘简约派舞蹈’,或叫‘微量舞蹈’;在舞蹈中,她常常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走路或小步跳,为基本元素,把这个单一的元素不断重复,配合空间队形的变化,让观众在凝视这些简单却重复的动作中,自由地释放思想,超越舞者和舞台的框架。这种舞蹈要求观众不只是站在旁边欣赏,更必须用思考和想象力参与进舞蹈的表演。查尔兹的舞蹈启发了其后许多‘概念舞蹈’的出现。
年长时的露辛达·查尔兹
露辛达·查尔兹作品《沙滩上的爱恩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1976)
米尔迪芙·蒙克(Meredith Monk)在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音乐世家。她小时候没有受过太多的舞蹈训练,却有兴趣把不同的音乐和舞蹈融混起来,进行表演艺术的创作。蒙克参加了1962年开始的贾德森舞蹈剧场,受到很大启发,因此她在1968年主导建立了一个由不同媒介艺术家们合作的表演团队,名叫‘房子艺术基地’。不过,蒙克对现代舞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在1978年创立的‘蒙克人声乐集’,在其中她创造了一套‘人声延展技巧’,把人的声音和动作结合,在舞台上产生特异的效果。在蒙克的创作中,舞者不但利用肢体跳舞,也要在舞台上引腔高歌,当然那种歌声总是怪怪的,属于蒙克的声音。以前认为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不出声的观念,在米尔迪芙·蒙克的创作里,被彻底地改变。
年长时的米尔迪芙·蒙克
米尔迪芙·蒙克作品《女孩教育》Education of a Girl Child (1973)
米尔迪芙·蒙克作品《以自然之名》On Behalf of Natur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