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另类平台”巡礼

标签:
文化舞蹈现代舞北京舞蹈双周杂谈 |
每年“北京舞蹈双周”让我特别纠结的,便是下午的“另类平台”这个环节了。“另类平台”展出的是由组委会特别在全世界精挑细选出来的,充满奇思妙想的节目,可以让中国的观众在饱览各类‘主流’和‘正宗’的现代舞之外,再一开眼界;只是过去因为剧场座位偏少,五台“另类平台”又只各演一场,门票便总是供不应求,以致无法把“另类平台”开放给北京的老百姓。今年我们把“另类平台”搬到朝阳区9剧场举行,座位大幅增加,也提供了一些多出来的门票,给那些没有时间注册参加整个“北京舞蹈双周”活动的朋友,可以单独购票前来观赏“另类平台”的节目。
刚好今年的五台“另类平台”也特别精彩,便在这里先向朋友们报告一下:
7月24日(星期五)下午4点钟第一台“另类平台”——《一生二·灰色调》,呈献两部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双人舞作品。第一部作品名为《一生二》Uno senzaDue,由来自西班牙的伊拉切·安萨Iratxe ANSA和来自意大利的伊戈尔·巴科维奇Igor BACOVICH创作和演出,充满南欧舞者的怪异与激情;另一部作品名为《灰色调》Gray Tone,则由来自香港的罗凡编舞,罗凡和张蓝匀合作演出,罗凡生于湖南、张蓝匀生于台湾,在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担任舞者,后来又到了瑞典工作,舞蹈中反映了中国舞者在海外生活的点点滴滴。
《灰色调》
《一生二》
7月25日(星期六)下午4点第二台“另类平台”——《刺青》MOKO,由来自新西兰的阿塔米尔拉舞蹈团Atamira Dance Company的6位舞者联合演出,创作灵感来源于新西兰毛利族人的传统纹身,以现代新西兰人的视觉观点面对古老神灵传说,充满大洋洲的神秘仪式感觉。
《刺青》
7月26日(星期日)下午4点第三台“另类平台”——《整理好的非理性》Organized Chaos,由来自新加坡的舞人舞团T.H.E.Dance Company的7位舞者联合演出,融合文本、音效、动作和语言,从新加坡这个小国家的视觉角度,观察如今国际间大国博弈和其中的混乱矛盾。
7月27日(星期一)下午4点第四台“另类平台”——《假装》Camouflage,由来自台湾的何晓玫舞团4位舞者联合演出,作品以探索人性为出发点,轻巧的舞台设置,却充满细腻的动作变化,以捕捉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起伏,正是当代台湾精英们最为关注的人际关系写照。
7月28日(星期二)下午4点第五台“另类平台”——《拼贴·叠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拼贴》是由广东现代舞团和雷动天下的五支小品舞蹈拼贴而成,这五支舞蹈分别呈现了冷酷、轻松、搞怪、深情、诡异等,充分展示了当代大陆现代舞的不拘一格和多元风格;《叠加》Accumulating,是西班牙舞者艾马尔·佩雷斯加利Aimar Pérez Galí自编自演的独舞作品,没有故事情节,却纯粹运用灯光和音响效果、配合简约派舞蹈动作的逐步发展,影像和声音层层叠加,编织成一种当今欧洲最潮的风格化表演形式。
五台“另类平台”,展示的是当今万花筒般的世界不同观点和视野;我建议朋友们尽可能看齐五台节目,真的不行,也必须挑一两台节目看看。不要问我那台节目最值得看,正是‘各花入各眼’,那么多选择,这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