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观园中的性别错位

(2013-12-12 22:32:49)
标签: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大观园中的性别错位

    《寻找大观园》在上周演出,有人大呼惊艳,有人略觉沉闷,整体来说人人显得迷茫,这大概是曹诚渊的现代舞在观众群里常常引起的正常反应吧!

    有两位我不认识的人士,分别在演后酒会和演后艺人谈中发表意见,都是环绕节目中的角色身分问题,而两人的观点南辕北辙,让我倍感有趣。其中一位是从英国回来的华人戏剧家,第一次看香港的现代舞,特别喜欢舞蹈中的动作质感,尤其是其中男性舞者演绎大观园中的角色,充满阴柔委婉的风格味道,是在其他西方的现代舞作品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另一位说普通话的朋友,特别精研【红楼梦】小说,却是第一次看现代舞,则表示接受不了男舞者在舞台上扮演娇娆女性的角色,因此让他投入不了《寻找大观园》的世界。

    不同观赏者对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在艺术欣赏的领域中是正常的事;而对同样的一种舞蹈演绎方式,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对我却是新鲜。

    其实在设计《寻找大观园》的十四个角色时,我并没有太多考虑角色的性别,因为对我来说,【红楼梦】描绘十二金钗,并不单纯是述说十二位漂亮女子的生活,而是深刻地在她们身上,折射出十二种典型的人类悲剧生命,因此她们代表的,是全人类,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原型。至于小说中的许多‘男女关系’,比如贾宝玉跟薛宝钗或跟林黛玉的情感纠缠,其实都是象征意味多于真正的性欲爱恋,其中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象征了门当户对的世俗礼仪,而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却代表了离经叛道的两种不同人格的精神交往。

    因此在设计角色时,我更看重的是舞者气质和原著内容象征意味的吻合,比如舞者黄狄文活泼又机灵,跟十二金钗中王熙凤那擅于调侃而充满机心的感觉很像;又比如舞者林波,平时是闷骚男一个,就跟十二金钗中秦可卿的表面庄重、底里淫巧有得一拼。至于舞者是男是女,可不在考虑之列。我唯一要求贾宝玉这个角色的演出者必须是个男的,原因大概是在贾宝玉身上,或多或少有点编舞者的自喻痕迹,在编排舞蹈的时候,更能让我投入宝玉的身上吧!

    至于舞台上舞者们的舞姿,确实是由我设计的,在某些段落里显得阴柔委婉;但在我看来,男舞者们展示演绎阴柔委婉的动作,却并不等同于扮演女子或冒充娇娆。他们只是把设计好的动作,认认真真地传递出来,达到编导要求的舞台效果而已。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梅兰芳先生出访美国,演出中国传统的男旦剧目,让外国观众大开眼界之余,也引起不少讨论。有一位记者问到:梅先生的演出以男扮女装颠倒众生,可是在演出时的梅先生是完全投入地以为自己是女人呢?还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人之身在扮演女人?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很有阴谋,因为如果一个男人完全地投入认为自己是个女人,那他明显有变性人的倾向;但如果明知自己是个男人,却享受扮演女人,那他便具有易服癖,在早期西方的观念里,这些都跟被瞧不起的‘人妖’脱不了关系。

    可是梅兰芳不愧是中国传统京剧的泰山北斗,对表演艺术有深湛的思考和认识,他的回答是:在京剧演出当中,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混淆个人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或催眠自己勉强变成演出的角色,却会把全副身体和精神投入在设计好的表演程式当中;观众喜爱梅兰芳演出的虞姬或杨贵妃,不是因为梅兰芳真的变成了虞姬或杨贵妃,而是因为他能够专注于演出程式,以造型、声音和动作,完美而细腻地演绎作品中的诗歌、音乐和舞蹈。而最终表演艺术打动观众的,不是演员的或男或女或真正的变成了作品中的角色,而是作品中被艺术化了的诗歌、音乐和舞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