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当代9月《逆转》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2013年的9月份,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迎接南北两地青年现代舞者们的最新创作,北方的自然是北京雷动天下在9月13、14日的《秋分之一》和9月20、21日的《秋分之二》,而南方的,是香港城市当代四位舞者各自编排的四支舞蹈,合起来成为一台名为《逆转》的节目。
《逆转》中的四位舞者皆是‘根正苗红’的香港人,不但成长于香港,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更和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合作经年,代表了30岁到40岁之间风华正茂一代的香港现代舞者。有趣的是,这四位创作力如泉喷涌的舞蹈家虽然有着相类似的背景,手底下呈现出来的成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本来我想分别介绍四位舞蹈家:黎德威、黄美玉、林波和黄振邦,看了他们排练的情况后,却有个冲动要先谈谈他们的作品。
黎德威的作品名字叫做《一霎》,探讨的是时间对人类感情的影响。许多时候,人们感到焦虑、紧张、慵懒、压抑、欢愉、甜蜜,其实都跟时间有密切关系,而这些不同的情绪更在时间的流逝下,不知不觉地产生变化。黎德威喜欢购物,有时候买的,是一些怀旧复古的东西,有时候又会买些先进潮流科技产物,对他来说,其实是想要寻找昔日的自己、或是探索未见未知的自己。舞台上的《一霎》,细腻而多角度地呈现编舞者昔日、今日和来日的感情变化。
黄美玉的作品叫做《没锁上的忆记》,是有关人类的身份认同,像是用舞蹈去询问一个亘古问题:‘我是谁’。编舞的灵感来自当今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作为传讯、拍照、记录生活的工具,而人的存在意义便似乎就是从这些点滴记忆而来。黄美玉却构思了一个患上严重失忆的人物,每天睡觉醒来,便要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毫无过去的记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人还余下什么?《没锁上的忆记》呈现一个失落的世界,虽然天马行空,却随时化为现实。
林波的作品名为《潜台词》,主角除了舞者之外,便是椅子。现代舞很喜欢用椅子作道具,从皮娜·鲍什的《穆勒咖啡室》到黎海宁的《女书》,我以前有个作品就叫《一桌N椅》。可是在林波的眼中,舞台上的椅子是活的。虽然许多时候寂寂无闻地伫立一旁,椅子的功能却无可代替,它甚至可以是人的投射。舞者与椅子,更多像是伴侣,累的时候可以依靠、乐的时候可以扑上跳下、愤怒的时候可以扔它踢它出气,编舞家有许多话要跟他的椅子伴侣细说。
黄振邦的作品是关于食物的,名叫《舌尖上的灵魂》。我认识的黄振邦很喜欢吃咖喱牛腩饭,可是他又常常觉得,提供牛腩的那头牛很可怜,每次他吃咖喱牛腩饭,心里就很纠结。所以舞蹈《舌尖上的灵魂》探讨的是:“可曾想过,你在平行时空里被牛屠宰?”据编舞家透露,舞蹈中将添加许多剧场元素,舞者不但要跳舞,还要大把大把地演戏,更要在舞台上开火煮食,为观众呈上热辣香喷的咖喱牛腩饭。至于观众爱不爱吃,便要看喜不喜欢这支舞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