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兔子’关于舞蹈本质的答问(1)

(2011-09-23 10:28:29)
标签:

舞蹈

舞蹈节

文化

本来想写一些关于我对现代舞本质思考的文章,在动笔之前,先写了一篇热身的《机械人是否能够表达感情》,谁知一位署名兔子的朋友,横空出世,提出一些有趣的概念,并洋洋洒洒地发表在博客的评论栏中。我和这位兔子朋友之间的对话,已经累积了几千字,估计还会继续下去,可是评论栏里的空间太小,有必要把这些可供一读的文字挪在比较宽敞的环境里,给有兴趣的朋友阅读,也欢迎随时加入讨论。

以下是从9月20日开始,兔子寄来的评论,和我的一些相关回应讨论,以后陆续有这类精彩的评论,我也会把评论从评论栏中挪到博客的正文里,让大家可以一起舒服地阅读和加入讨论。

 

         *********************************************

 

                       9月20日——兔子

 

舞蹈动作只是一个舞者或一个人以舞蹈的方式而存在的外在形式,而借助动作形式所呈现的是舞者的生命状态。舞者有怎样的生命,就有怎样的存在——这是兔子的理解,兔子喜欢海德格尔。。。

审美情感的产生用美学术语来讲就是‘物我交融’的结果:一方面要求审美客体(例如舞者的表演或一幅画、一段音乐)需要具备某种使人产生审美感兴的特质,例如舞蹈动作的细腻、绘画意境的悠远、音乐曲调的华丽等等;另一方面审美主体即观众也要在审美欣赏的时候对审美客体产生思想和感性上的共鸣,使自我与欣赏对象达到合二为一的审美境界。当然要达到这种审美境界的状态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胸(比如康德说的审美中的无利害静观)’作基础,否则再精彩的艺术也看不出滋味来。简单讲就是:舞蹈中的情感来自于舞者的表现和观众对舞者情感表现的理解和共鸣,二者缺一不可。
    同时具有丰富的审美想象也是很重要的,就像我们在欣赏自然的时候常常会感叹道“大自然真美!”一样,大自然本是无目的、无功力的,大自然并没有刻意想表现什么,而我们却从大自然所呈现的状态中产生了美的感受。同样一个舞蹈动作也许并无刻意传达什么意义或情感,但观众却有可能从这个‘无目的’的动作中看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这就和观众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理解相关了。
    关于‘现代舞本质’的问题我想我们还是以讨论代替探究吧,就像现代的西方哲学家已放弃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样,事物的‘本质’对于人来说是一个永恒变动的‘迷’。。。

 

      *********************************************

 

                      9月21日——曹诚渊

 

谢谢兔子!
    你所说的‘物我相融’的境界,可否举些实际的例子?
    康德哲学之所以难啃,就是因为理论太多太大,却没有足够的实例以说明之。
    此外,你在第一段文字里说:“舞者的表现和观众对舞者情感表现的理解和共鸣,二者缺一不可。”可是在第二段文字里,又提出大自然的‘无目的性和无功利性’,“但观众却有可能从这个‘无目的’的动作中看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和意义。”那两者之间的意念,是否产生矛盾?
    至于‘讨论’、‘探究’、‘探索’、‘思考’的这些词汇,都意味着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研究精神,当中并没有任何‘已经知道真相’的论点在内。我不知道你所说的 “就像现代的西方哲学家已放弃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样”的这个观点从何而来,不过‘哲学’这个词和这门学科,本身就有‘探究’事物‘本质’的意思,当然真正的哲学家们也知道,种种‘探究’,并不是要、也无法掌握事物的‘真相’,而只是希望更靠近事物的‘本质’而已。
    就像我在文中所说的:“在讨论中能够以逻辑和理性思维梳理这些内容,虽然得出的结论可能跟自己过去习以为是的想法有所不同,却能最终让自己更接近那舞蹈艺术的真正本质和本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