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议设立“香港舞蹈馆”

(2011-08-19 17:00:45)
标签:

舞蹈

文化

香港政府近年积极筹划在西九龙地区建立一个“西九龙文化中心”,其规模从世界范围来说,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当今国际上比较大型的文化设施,比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星加坡的海滨文化中心、纽约的林肯文化中心、华盛顿的肯尼迪文化中心、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等,也就包括四到五个大小剧场而已;西九龙文化中心单是第一期计划,便要建十个以上的剧场,全部规划完成后,可以达到二十个场馆,其中更包括容纳五万观众的巨型户外表演中心、大型博物馆、艺术家之村等。整个西九龙文化中心的用地面积,大概跟北京故宫的大小范围差不多,在文化史上,这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宏伟构思。

在筹备建设“西九龙文化中心”的一段日子里,政府广开思路,邀请民间人士对如何发展这个“文化中心”各抒己见。我忝为香港舞蹈界一员,也被邀请为“西九龙文化中心”的“表演艺术委员会”中的成员,自然有责任对“中心”的建设和运作提出意见。经过跟香港舞蹈界各个重要单位的负责人联系后,我草拟了一份〖“香港舞蹈馆”倡议书〗,提议在“西九龙文化中心”的众多场馆里,特别设立一个“香港舞蹈馆”。

倡议书只是一份草稿,目的是让全香港舞蹈界有一个共同议题,可以切实探讨建立“香港舞蹈馆”的可能性。因此于8月29日(星期一)晚,香港舞蹈界将假座尖沙咀的西九龙文化中心管理局总部,举行一场舞蹈界大聚会,就倡议书中内容进行讨论,取得共识,并以之作为基础,向政府争取成立一个真正属于香港舞蹈界的“香港舞蹈馆”。

〖“香港舞蹈馆”倡议书〗的内容比较复杂,我撷取其中部分内容,登在博客里,让大家了解对“香港舞蹈馆”的想法,也希望身在香港的舞蹈界朋友能在下周一晚上7点钟,能前来开会,给予支持。

以下是〖“香港舞蹈馆”倡议书〗的其中部分内容:

 

                ***************************************

 

                    为什么要有“香港舞蹈馆”

 

宣传推广

香港本土的舞蹈发展,日新月异,每年由香港舞蹈团体和本土舞蹈家演出的众多节目,遍及全港各大少场馆(具体资料请参考每年出版的【香港舞蹈年鉴】)。可是香港缺乏一个以舞蹈为主题的场地,现存由康文署运作经营的表演场馆,除了舞蹈节目外,也举行音乐、话剧、戏曲、诗歌朗诵、选美比赛、武术训练、毕业典礼、产品营销等活动,以致场馆内的宣传资料芜杂、观众或路人走入场馆,感觉环境纷乱,没有艺术活动场所应有的纯粹和明净。而且因为每个场馆要兼顾各类活动,大堂的装饰和配套设施如展览厅、商品部、小食店等,都只聊备一格,没有设计特色,对场馆所举行的艺术,宣传推广帮助不大,形成浪费。

一个专为舞蹈而设的“香港舞蹈馆”,整个场地的设计,有了一个以舞蹈艺术为中心的主题,一切配套设施可以有效帮助推广舞蹈艺术,并协助宣传将在场馆中上演的节目。比如展览厅可以分为‘永久’和‘即时’两部分,‘永久’部分展示香港舞蹈发展的历史图片和录像,‘即时’部分则和将要演出的节目相配合,展示新鲜的舞蹈题材和内容;精品店里可以售卖别的商店里找不着的舞蹈书刊、录像带和纪念用品;餐厅则专门提供健康食品予舞蹈家或希望拥有舞蹈家体型的顾客;至于整个“香港舞蹈馆”的建筑外形设计,更需要凸出舞蹈艺术的特点,甚至成为香港建筑物的地标之一。这些都是有效吸引群众的目光,对宣传和推广香港的舞蹈艺术发展,极有帮助。

 

提升水平

西九龙文化中心的设施,应该以提供高水平节目给香港观众为目标。“香港舞蹈馆”的设立,能够帮助香港舞蹈界的各大小团体更好地提升演出水平。

目前香港的舞蹈演出水平参差,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舞台上彩排时间不足。除了几个大型专业舞团,和被选为康文署场地伙伴计划的小型舞团,可以在演出前有多于一天使用舞台之外,其他香港本土的独立团队,均没有资源或资格在表演场地中进行充足时间的彩排。

大部分康文署支持的本地舞蹈表演活动,演出前只有一天的装台彩排时间。许多独立舞团更是连前一天的装台时间也没有;晚上演出,在当天的早上才获准进入场地,在舞台上进行走位、对光、调试音响等。演出时能够达到演出效果,就算不错了,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要求节目的质量。

究其原因,是现今康文署辖下的场馆要应付不同类型的租用者,又要顾及使用率,使本土的舞蹈演出被迫跟演唱会、毕业礼、招待仪式等一起争夺有限的空间。“香港舞蹈馆”以舞蹈节目优先,每个周末(星期五、六、日)保证有舞蹈节目上演,而其他时间(星期一、二、三)便可以提供给周末演出的团体进行细致的舞台组装和排练工作。

过往评估香港表演场馆的使用率,没有考虑表演者的准备和彩排时间,一场音乐会或诗歌朗诵的走台时间,肯定少于一场需要灯光、音响、道具、布景等各方面配合的舞蹈彩排时间。“香港舞蹈馆”的出现,能够切实根据舞蹈艺术的规律和需要,提供舞台的演出和彩排时间,以此提升香港舞蹈团体的演出水平。

 

平衡发展

西九龙文化中心的第一期计划中,准备建设音乐厅、戏曲中心和当代演艺中心。其中音乐厅是特为音乐艺术而设、戏曲中心是为戏曲而设、而当代演艺中心里,有大小不一的黑盒子式的小剧场,也是明显的为香港本土戏剧发展而设。虽然实验性的现代舞演出可以在这些黑盒子剧场里上演,可是一些稍为大型的舞蹈如芭蕾舞、民族舞剧、现代舞剧、大型土风舞汇演等,便没有专属的表演场地了。

香港艺术发展局中,表演艺术部分是由音乐、戏曲、戏剧、舞蹈组成,香港演艺学院里也分有音乐学院、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和舞蹈学院,政府资助的主要艺术团体,音乐方面有香港管弦乐团、香港中乐团、小交响乐团,戏剧方面有香港话剧团、中英剧团、进念二十面体,而舞蹈方面也有香港舞蹈团、香港芭蕾舞团和城市当代舞蹈团。如今西九龙文化中心的硬件设施里,有专为音乐而设的音乐厅,有专为戏曲而设的戏曲中心、有专为戏剧而设的当代表演艺术中心,却没有一个专为舞蹈而设的舞蹈中心,未免给群众一个印象:西九龙文化中心厚此薄彼,或许香港的舞蹈不值得发展?

 

国际形象:                                                 

香港历年来在国际上宣传的形象:“亚洲国际城市”和“动感之都”,都和舞蹈这种充满动感和激情的艺术有关。当今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注重舞蹈艺术,因为舞蹈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又没有语言文字的障碍,是用最直接的肢体和动作,以最直观的方式去进行沟通。许多国际艺术节中,舞蹈项目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互访,舞蹈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

当今西方的大都会,都有闻名于世的,以舞蹈为主的表演场馆,如:纽约的五十五街城市中心(55th St City Center)和乔尔斯剧院(Joyce Theatre)、伦敦的沙德勒井剧院(Sadler’s Wells Theatre)、巴黎的城市剧院(Theatre de la Ville)等,国际上许多舞蹈团体都以能够在这些场地中演出而感到骄傲。香港艺术节和康文署等,每年也请来许多国际知名舞蹈团,可是这些舞团在大杂烩式的表演场馆中演出,跟世界其他地方的场馆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新加坡海滨中心等没有什么分别,因此舞蹈家们对在香港演出的印象,也不会太深。

一个专为舞蹈艺术而设的“香港舞蹈馆”,跟其他地区的大杂烩式文化中心区别开来,将会把香港的艺术形象大幅提升。通过良好的宣传运作和深具实力的节目安排,“香港舞蹈馆”完全可以相类比于音乐界里的卡耐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知名舞蹈团队尽皆希望能在“香港舞蹈馆”中演出,也使香港成为在亚洲地区的舞蹈殿堂。虽然在可见的将来,世界各地新建的文化设施中,陆续会有“舞蹈馆”的模仿品出现,但香港能开风气之先,西九龙文化中心有其重要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