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感情与动作的关系(下)

(2011-07-23 22:15:03)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舞蹈是以肢体为工具,动作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内容包罗万象,可以阐述故事情节、铺陈观点理念,甚至什么内容都没有,只是堆砌一些有趣好看的躯体动静,让人一开眼界。不过绝大部分的观众都会认同,舞蹈艺术的最大优势,便是通过舞者千锤百炼的肢体和动作,去展现人类共通的感情。可是在感受着舞蹈中涓涓而过的感情的时候,舞者和观众要清醒地区分,所欣赏的究竟是由感情出发而编排出来的舞蹈艺术?还是赤裸裸的感情本身?

如果我们能够理智地分析舞蹈的创作和演出,当可知道,一支要展现感情舞蹈的出现,其实是分成两个部分的:

第一部分,编舞家首先躲在排练厅里,细细捉摸想要表达的,或喜或怒或哀的感情,这个时候,一个好的编舞家可能会像个疯子,尽力尝遍极端情绪所带来的身体上的深刻感受,然后通过敏锐的触觉和创造力,把这些感受转化成一组一组的动作,再经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一个作品的原形。

第二部分,编舞家把作品排练于舞者身上,有时候舞者就是编舞家自己,而舞者在演出时,便根据编舞家的要求,尽可能把作品的原形展现出来。在这一阶段里,舞者集中精神展现的,是作品中的动作,并不是动作背后的感情;不过,因为动作的创造是基础于丰富的感情引导,如果舞者能够把作品原形中的动作造型、节奏和力量完整呈现,则观众便能够通过舞者的动作,感受到作品原形里的感情。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舞者在演出时,无论舞蹈内容要表达的感情是如何浓烈或疯癫,心态却总要保持清醒冷静,才能把作品原形里的动作要求彻底无误地展现出来。所以,观众在舞蹈中所欣赏和感受的,应该是舞者的动作所带出来的,被编舞家细心创作和排练出来的感情,而不是舞者自己本身投入的,赤裸裸毫无修饰的情绪。一个优秀和有经验的舞者,一方面要全身心投入于完成舞蹈作品的动作,另一方面却要避免把自己个人的情绪和舞蹈中表达的感情混而为一。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舞蹈的主题是对死亡的恐惧,舞者是否每次演出都必须让自己面对死亡?如果主题是饥饿,舞者便为了经验饥饿而先去绝食?那如果舞者要跳的是一个纵欲,谋杀、吸毒等的负面角色,则可能演完节目后,便要坐牢去也。京剧大师梅兰芳以男子之身创作又演活了许多女性角色,在演出中,他的感情和心态真的变成女人吗?他是在创作排练期间,深刻入微地观察和研究女性的一举一动,然后不惮其烦地在艺术上磨合加工,再在舞台上精准地把设计好的动作和声音演绎出来而已。

梅先生一生人演出了许多不同性格风韵的角色,每个角色的感情如天壤之别。有时候他要在一天之内,挑大梁演出数部折子戏:比如《女起解》中忍辱负重的苏三、《贵妃醉酒》里风华绝代的杨玉环和《穆柯寨》里义勇无双的穆桂英等,如果把自己个人的情绪跟舞台上作品要表现的感情搞混了,则梅先生,还有许多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和舞者,很容易变得神经失常呢!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没有个人情绪投入的演出,会不会很冷漠?舞蹈艺术中,有没有真实的感情?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报导文章,内容是记者访问许多不同国籍的已婚妇女,想知道她们为什么要结婚。其中一个问题,讯问女士们觉得男人什么时候最有魅力,是在沙滩上展示肌肉线条、或在派对中周旋于异性友人之间、或在早上起床一刻,或平时的开怀大笑、或嚎啕大哭、或斯文潇洒、或在忧郁中?而答案是:大部分女士觉得男人最吸引人的时候,是当他们集中精神专注于工作,那时男人脸上的神情,还有身体的状态,竟然对于女士最具杀伤力。我想,舞者之所以能吸引观众,也大概如是。

当舞者全心全意地专注于完成动作,身体所流露出来的,才是最真实的感情。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