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黎海宁:〖时光荏苒,我们……〗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黎海宁于十年前编创的经典作品《X广场与异变街道》将于明后两天(5月27及28日)在香港的葵青剧院重演,为此香港资深记者SIGI专门走访了黎海宁,请她就这个作品十年来的变化发表感想。和黎海宁一块接受采访的,还有客席演出嘉宾刘中达。我把这篇文章登录在博客里,让大家来看舞蹈前,有点准备。
本来我还想把这台节目带去大陆的北京或广州演出的,可是演出需要把整个真雪溜冰场搬上舞台,虽然内地如今也有很宽阔的舞台,但真的要搬运一个千多平米的溜冰场进广州大剧院或国家大剧院,无论技术和经费上,还是有许多难度。香港的制作幸亏获得溜冰场公司全力赞助,才能把编舞家的惊人想象力呈现出来。
对于那些未能前来香港观看这个作品的观众,也只能通过阅读关于这部作品的文章,聊作望梅止渴吧!
SIGI文章:〖时光荏苒,我们……〗
《Plaza X 》在千禧首演,是Helen的代表作之一。對CCDC來說,這個集現代舞及冰上舞的作品,不啻在當年是個大膽的新嘗試,即使在今天看來,它依然代表著一種「無限的可能」。「即使這作品不是全新的,但我信它依然會讓觀眾有新鮮感,十年來,我們的變化很大,劉中達可能更成熟,又或者更純真;或者我會要求舞者發掘新的質量;或者演奏家章雨亭會以另一種的手法來詮釋及演奏巴赫。總之,我非常興奮。」還真多得那杯紅酒, 向來言簡意賅的Helen,竟真的帶點興奮。
「這次的重演,離上次的演出已經有七年時間,但這些日子好像過得很快。對我來說,時間有很大彈性,一天可能很漫長,但十年可能過得很快。時間對我來說,是神秘的。」Helen說,《Plaza X》關於我們對時間的理解,及我們與時間的關係。她沒有特別提到,這次演出,會是她小休前的最後一個編舞作品。
在廣場上,有不同人的關係,也有各種元素的強列對比,最匠心獨運的必定是音樂的處理, 在第一部分由格林美奬提名的大琴家章雨亭現場演奏,用上代表了精神層面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而第二部分則選了代表肉體層面的探戈音樂。
Helen被林懷民讚譽為華人世界「編舞家心目中的編舞家」,過往的代表作更是多不勝數,這次選擇了《Plaza X》為暫別觀眾之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Helen一直都對巴赫的音樂情有獨鍾,《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內,六組組曲雖然分別有明亮、悲傷、燦爛、莊嚴、深沉與輝煌的調性,然而這些組曲卻沒有標示速度記號,因此在樂譜考據與演出詮釋上有頗大的想像空間——這種想像又與《Einstein’s Dreams》相輔相成。
後來,廣場上探戈的熱,把冰融化……空氣也由極冷與極乾,暫時變得和暖濕潤。這種溫暖,由愛帶來:男男女女在相互調情、追逐、迴旋、探求,一下子,舞台上的空曠都被舞者的熱能填滿,甚至,響起了烈火的警號。
火光交錯的一刻,「幻象」與「真實」兩個空間終於接軌,劉中達最後以堅韌的身體帶着誤墮冰上的柔弱女子起舞——急速的旋轉,叫境象更扭曲,我們立即聯想到,世界本來就是個不斷重覆自轉的夢。
談到這種重重覆覆的夢,劉中達說,這就如每個演出,總有個一閃即逝的瞬間,那不是任何筆墨可以形容的時空,「那時空走了便走了,怎也留不往。所以慢慢地我欣賞自己的存在、自己在那瞬間的認知。而重演《Plaza X》這個作品就像拜訪老朋友,希望從作品中得知他們的近況,我特別享受這種經驗,它聯繫了我們——我們在那段關係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