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现代舞在国外演出(5)

(2011-03-25 20:33:55)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现代舞有机会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好处多多。首先是能够享受国家级的待遇,吃、住、行各方面的条件,都要比普通的国外演出活动来得优越。尤其是食物方面,一般现代舞者在外国演出,拿着有限的生活费,只能挑选一些相对便宜的快餐汉堡包,填饱肚子就算;可是跟着国家代表队出发,除了生活费外,还专门提供一日三餐招待,而且因为要照顾随团出发国家领导的肠胃,就餐的餐馆一般都是水准相当不错的中菜馆。演出的行程也不会过于紧密,通常在一个城市演出后,还要安排游览当地名胜,达到让团员们真正‘交流’的目的。至于演出也简单,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行,其他如安排场地、招待观众、宣传访问等都有国家部门负责,甚至一些记者想做一些深入的交流谈话,都由正规的文化部门领导出面应付,舞者们乐得轻松。

这种由政府主办的交流演出,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前来观看的观众品流复杂。除了个别的活动容许公开卖票外,大部分这类交流演出,都是由当地政府或中国大使馆负责送票,观众席一定是坐得满满的,但大部分不是平时爱看舞蹈的人,而主要成分是当地的政客、商人和平时甚少出门的华侨阖家老少。这些观众的反应不会像其他买票观众的热烈,演出期间,还会有不知道是那个刚移民家庭的孩子,在走道上跑来跑去,甚至有人会拿着闪光照相机拍照,让人以为回到十年前的中国大陆呢!

3·中国现代舞者们在国外演出的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国际文化机构的邀请,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参与某一项目的创作和演出。这种由国际文化机构主办的舞蹈合作项目,一般会得到西方的小型剧场,或舞蹈中心的支持,把项目设定在这些剧场或中心里进行。这些小型剧场或舞蹈中心除了有排练厅和演出场馆外,还设有专门给交流艺术家们生活的宿舍餐厅等,虽然没有高级酒店的舒适条件,却既便宜又方便,是艺术家们旅居外地工作的天堂。

当今欧洲各国政府辖下的文化机构最喜欢组织这类活动,比如两年前欧盟的文化处,便邀请了一批中国年轻舞者,到西藏旅游一周,然后要求这些舞者以西藏为题材,编排舞蹈,这些作品必须先在中国发表,跟着再把这些舞者和作品带到欧洲上演。中国年青的现代舞者有机会参与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创作、演出、更有机会在外国的舞台上亮相,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我可能是小人之心,老对这些国际文化机构在中国办的活动有着戒心,认为背后总有文化交流之外的目的。比如上面的那个例子,为什么要那些年青艺术家以西藏为题材去创作呢?年青人跑到西藏短短几天,对他们的创作可以有什么重大影响呢?为什么不可以尊重每一个中国年青艺术家的独立心灵,让他们各自进行不同题材的创作,而非要‘西藏’不可呢?

当然不是每一个国际文化项目都怀有政治目的,而我也认识一些外国朋友,是真心希望通过这种国际舞蹈交流,跟中国的年青艺术家们进行合作沟通。可是在今天西方文化还是在国际上占据着主要发言权的时候,中国年青的艺术家,怀着单纯希望登陆国际舞台的心愿,很容易不知不觉间,成为西方文化、政治和社会观点的工具。

另一个例子:我认识并特别喜欢的一位德国编舞家,于上海世博期间,获德国政府的资助,到上海开展一个文化创作项目,招聚了几位年青中国现代舞者,一起合作编创节目,并准备把节目带到德国上演。他既然带着钱来中国,又是著名的编导,中国的年青舞者当然是以这位德国编导为核心,积极参与。我知道这位德国编舞家,确实是真心希望用舞蹈来跟中国年青人沟通,而且很尊重他们的想法,便在他的引领下,编排了一台节目,名字叫做《我是中国人》。我在上海看了这台节目,只见年青的中国舞者在舞台上边说边跳,像要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的样子;这台节目各方面都不错,我却越看越尴尬,尤其是想到这班年轻人要跑到德国演出这台《我是中国人》,便更别扭。后来我半开玩笑地跟我那位德国编舞家朋友说,将来如果中国富了,我也可以在中国找到钱,跑去德国招些德国年青人,为他们编一台节目,带来中国演出,名字就叫《我是德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