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六度》看邢亮建立的风格

(2010-11-28 00:56:38)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邢亮的最新作品《六度》将于12月10,11日在香港葵青剧院上演,前天在城市当代舞蹈团的排练厅中,我观看了《六度》的第一次连排。作品中,舞者们使尽浑身解数,纵横捭阖,在排练厅里刮起久久不绝的一股旋风。城市当代的舞者们身手了得,自不多说,而整个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更多‘邢亮’的影子和气息,充斥于每一个角落,具体呈现出来的,便是繁复如风起云涌般的舞蹈动作。

看着《六度》里环环相扣,充满丰富纹理的动作设计,脑海里不禁泛起当今中国现代编舞家们的各自风格和特色。现代舞的编舞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戏剧性为主,希望赋予舞蹈艺术在肢体之外的种种可能性,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蹈带出来的感情讯息和哲理思考;另一方则坚持舞蹈艺术的纯粹性,认为舞蹈的传播媒介便是动作,而动作本身便蕴含着足以让观众思考和感动的特质。

我所熟悉的中国著名编舞家,也可以分为这两大阵营,有趣的是,内地具有现代意识的编舞家们,除了有数几位如舒巧、文慧,特别重视舞蹈的戏剧效果外,大部分都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安排设计上;而香港重要的现代编舞家们如黎海宁、梅卓燕、潘少辉、伍宇烈等,却均以作品思想内涵和剧场表现手法而闻名。

可能因为今天扬名立万的内地编舞家,几乎都是在正规舞蹈学校毕业,他们从小接受身体和动作的训练,特别敏感于身体和动作的关系,所以在有机会编舞的时候,对动作设计的要求也就特别严谨;相对来说,香港的编舞家自幼生活在资讯发达的环境里,耳濡目染,掌握了多元艺术的表述方式,当进行创作的时候,自然不愿固守在单一的舞蹈语言当中。

邢亮的舞蹈生涯,横跨内地和香港。在北京舞蹈学院的训练,让他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身手和对动作的敏锐触觉,后来到香港定居和发展,接触并参与过众多不同风格的表演艺术,自然引起他对舞蹈本质的深层思考。他创作过不少戏剧性的舞剧如《镜·花·圆》、《尼金斯基》、和跟我一块合作的《霸王》等,也编排过不少纯舞蹈如《没有主义》、跟导演邓树荣合作的《帝女花》和跟我合作的《非常道》等,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于编舞两大阵营之间。

这次观看《六度》,感觉邢亮在纯舞蹈编排的境界里踏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独有的个人动作风格烙印。这种烙印其实是一把双面刃,编导有了自己的动作印记,让人过目难忘,隐然可以成为编舞大家,可是也会因此限制了自己将来创作舞蹈的路线和方向。不过每一位编舞者经过人生种种阅历,到了一定年纪,总有心态和生活稳定下来的时候,不会再有年青时代的躁动,并盲目地做各种大胆地尝试。此时的编舞家,经过深思熟虑,选好一个目标前进,风格因此成型,这是舞蹈大师们如肯宁汉、鲍什、林怀民等之成为大师的必由之路。

我常劝喻刚开始创作的年青舞者,不要急着建立所谓的‘个人风格’,而应该多做各式尝试;到登高望远的时候,才可能认识自己和铺展在自己面前的各式选择,从而可以挑选真正合适自己的充满‘个性风格’的道路。我欣喜地看见,邢亮从1994年开始编创他的第一支独舞《躲》之后,经过十六年进出两大阵营,终于挑定自己的路线,并交出一张属于邢亮风格的《六度》亮丽成绩单。

无可置疑地,从《六度》的创作来看,邢亮凭着得天独厚的身手和对动作敏锐伶俐的触觉,选择了站在纯舞蹈阵营之巅。在《六度》里,我所认识并熟悉的‘邢亮’,通过舞者的动作扑面而来,而这种很‘邢亮’的特点,跟其他中国内地编舞家的特色有何分别?明天再谈。

从《六度》看邢亮建立的风格
邢亮的抉择
从《六度》看邢亮建立的风格
《六度》排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