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诚渊
曹诚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53
  • 关注人气: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演艺术交流会」见闻(3)

(2010-11-22 16:23:46)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许多加拿大的朋友跟我说:“蒙特利尔的当代舞蹈发展,要比纽约来得好”。我虽然先后到过蒙特利尔四次,可是每次都是带着团队演出,逗留短短几天,走马观花地跟当地舞蹈界稍稍接触,印象不深,所以老认为朋友对蒙特利尔的赞誉,只是属于加拿大人的自唱自夸,而我心中觉得,蒙特利尔再发展,却怎么可以比得过已经执国际牛耳多年的现代舞圣地,纽约呢?

这次到了蒙特利尔参加「加拿大表演艺术交流会」之后,整整五天全面地见识了蒙特利尔的本土现代舞发展,才知道从前加拿大朋友的评语真不是虚的。蒙特利尔市中心有许多高大宽敞的旧房子,里边卧虎藏龙,说不定某一层的某个单位,就被开辟为某位舞蹈家或某个现代舞团的排练厅。「交流会」的种种形式表演活动,便在这些如星罗棋布,覆盖着蒙特利尔市中心的排练厅里进行。

我们这些参加「交流会」的嘉宾,每天从这个排练厅赶往那个排练厅,看似来去匆匆,其实只是漫步在蒙特利尔市的街头,感受着城市里的舞者和普通白领市民,一块挤在同一座大厦里工作,彼此如此靠近。当纽约的舞蹈在五颜六色的霓虹光管和广告堆中高调进行的时候,蒙特利尔的舞蹈就已经成为市民简单生活的一部分,境界高低立见,“蒙特利尔的当代舞蹈发展,要比纽约来得好”,真不是虚的。

蒙特利尔是属于加拿大的法语地区,深受欧洲文化熏陶,在当代舞蹈的发展中,也明显地跟美国式路线不一样。其实现代舞讲究个人风格,本来应该没有什么美国式、欧洲式、纽约式或蒙特利尔式之分,可是观看了多个蒙特利尔的本土舞团的演出后,总给我一个强烈感觉,就是在蒙特利尔的舞蹈家们,好像都对身体的原始状态感兴趣?或者说,蒙特利尔的现代舞蹈家们,喜欢在舞台上脱光光!

我在五天里先后看了近二十场舞蹈和戏剧演出,差不多一半以上都出现演员裸体或近乎全裸的场景;没有裸体的演出,不是被宣传为专门为儿童或青少年而作,便是演出的团队来自美国。我当然并不认为舞台上裸体便是先进,可是记得大概十年前,美国纽约首屈一指的比尔·T钟斯舞团(Bill T. Jones Dance Company)演出作品《恩典之地》(The Graceland)的时候,因为舞蹈结尾处,安排了所有舞者并生活中的各式人等,如老头老太、中年人和小孩子,齐集在舞台上一起赤裸示人,原意是预示众生平等,却引起轩然大波:评论家门故作镇定,在文章里大谈舞台上裸体的终极哲理,美国舞蹈界更对这部作品极度关注,认为具有现代舞里程碑式的意义。

谁想在蒙特利尔,舞蹈家和观众早已把裸体视作等闲:舞者嘛,以身体为工具,锻炼得那么漂亮的一副工具,展露人前,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自我感觉良好又让观众看得开心,就好!

刚好这次在「加拿大表演艺术交流会」中,我最喜欢的两部作品,都有裸体场面,也同样是蒙特利尔舞蹈家的创作。一部是玛丽·舒以纳(Marie Chouinard)的《金色生命》(The Golden Mean),另一部是费德瑞克·格雷法(Frederick Gravel)的《格雷法作品》(Gravelworks)。玛丽·舒以纳以超卓的想象力在舞台上建立一个诡异绝艳的世界,费德瑞克·格雷法则玩世不恭,以绝对低调的手段嘲弄生活中各种无聊的情景;两部作品一个在天一个地下,却同样精彩、同样裸体、同样那么的‘蒙特利尔’。

有机会跟大家介绍这两位编舞,更希望有一日能把他们的作品带来中国,现在嘛,只能看一下宣传照片:

「表演艺术交流会」见闻(3)

《金色生命》宣传照片

「表演艺术交流会」见闻(3)
《格雷法作品》宣传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