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评论态度的三点想法(3)

(2010-05-18 22:45:49)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3·不习惯用逻辑理性去进行批评和回应

舞蹈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我们习惯地以感性包容它,喜爱它。可是如果希望推动舞蹈艺术,便不能只凭感性的呼唤,如梦呓般地喊叫:‘舞蹈有多点观众,像好莱坞电影,像百老汇歌舞剧,像超女,像快男般受欢迎,不是好吗?’在发展舞蹈的过程里,我们需要用理性的角度去研究舞蹈的本质、提出各种艺术在当今市场化社会生存的问题症结、反复讨论解决方法的种种可能性。

在讨论过程中,演员、编导、观众能够集思广益,给予意见和批评,是促进舞蹈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可是中国舞蹈界的评论显得不成熟,最大原因便是参与评论的人缺乏逻辑理性思维。这种只有感性,没有理性的评论具体呈现为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最不可取:

有些人就是喜欢随时随地对各种舞蹈作品和现象进行批评,可是他们的批评只从感情出发,把批评当成发泄,发泄完毕就拍拍屁股走人,心里可能还在想,我意见发表了,你听不听随便,甚至期待那些接收发泄物的人心存感激。

我在香港和内地都遇上过不少这样的人:有时他们高高在上,大声告诉身旁的人:‘我从来不看中国的现代舞,因为中国没有好的现代舞’。我就想,‘如果他真是从来没有看过中国的现代舞,又如何知道中国的现代舞不好?’

有时他们不屑一顾,指着编舞来说:‘为什么香港就出不了一个皮娜·鲍什?’我就想,‘可香港有个黎海宁,德国也出不了一个黎海宁啊!’

有时他们自己不喜欢某些舞蹈节目,在剧院里揪着舞者大骂:‘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观众?’然后劈头走人,留下坐在剧院里正享受着演出的观众莫名其妙。

有时他们阴声细气地拉着舞团的领导悄悄地说:‘看完你们这台节目啊!让我还是挺怀念过去舞团的作品的!’说完便微笑转身,不带走一点云彩,飘然而去。

说这些话的人,有个相同特征,就是不给时间和空间让对方作任何反应,细想起来,这些批评,噢!不,是发泄,并不具有什么建设性,只是产生捣乱效果,真心希望帮助舞蹈发展的人,可要远远避开这些感性的人。

第二种状态最可怜:

在许多人心目中:‘我是一个喜爱舞蹈的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给舞蹈家提了意见,舞蹈家怎么一点都不领情,还要反驳和攻击我?’

有这种想法的人,通常都感性十足,一时充满激情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却没有理性地考虑过,这些意见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当对方有不同的意见时,是不是可以互相用逻辑思维,去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辩驳,最后才能出现真正意义的沟通交流?

比如当甲先生提出‘太阳从东边升起’,乙先生从感性上有不同的认识,觉得应该是‘太阳从西边升起’,给甲先生提了意见,那到底太阳是从东边还是西边升起?这个时候便要动用双方的理性来进行讨论了。

甲先生听了乙先生的意见后,自然会列举种种论据来支持甲的观点,反驳乙的意见。这个时候,有逻辑观念的乙先生就应该用更多的研究事实来说明,太阳果真从西边升起。可是如果乙不能进行理性的讨论,却说:‘甲先生怎么这样固执,不听别人的意见,还要反驳我’,这样的说话,在认真严肃的辩论大会上,会让正反双方莫名其妙,让旁观者讪笑,而就算在平日言谈之间,也只能凸显出乙是一个只有感性而缺乏理性思考的人,无益于正常的学术研究交流。

第三种状态最可笑:

在双方辩论交流中,太过感性的人会把一些辩论中锋锐的言辞往自己身上扯,以致弄得神经紧张,容易失控,歇斯底里下把不同意见交流中的唇枪舌剑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谩骂和人身攻击。最常见的情形是,本来谈的是‘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可能因为甲先生在讨论中用了一些犀利的词汇,比如‘只有傻瓜才分不清东边和西边’,乙先生便一下子跳起来,愤怒地说:‘你怎么可以说我是傻瓜,就只有你聪明,我以后再不跟你谈话了’。

在这个时候,内容从‘太阳从那个方向升起’变成了‘甲是否说了乙是傻瓜’,这不但离题万丈,也只能让甲以后跟乙讨论时,必须小心翼翼,不知道什么时候用错了什么词汇,刺激了乙,再没得继续谈话了。谈话谈成这个样子,像是感性的谈情说爱差不多,理性的交流嘛,便太让人不知所措了。

其实在辩论的过程里,理性的人自然明白不同个性的人会使用不同的辩论技巧:有些像是蜿蜒曲折,以退为进,却冷不防咬人一口的软皮蛇;有些像是左右开弓,蓄势待发,一蛰即中的硬壳蝎子;有些像是严密筹谋,预先布下天罗地网,待君入罋的暗黑蜘蛛;有些像是身段灵活,飘忽多变,见缝插针的百足蜈蚣;也有些像是怒目圆睁,纵横捭阖,声势汹汹的大嘴蟾蜍。方式各自不同,可是只要认清辩论的主题不变,攻防之间,自然可以培养出知己相得,能更深入彼此了解的乐趣。

在这种情况下,最无辜的是太过感性的人,像个可爱的大熊猫,憨憨地捧着个竹笋送来给大家,结果被蛰一口,不知是为大熊猫感到生气呢还是可笑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