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分析主义?东方归纳主义?
(2010-03-17 21:15:22)
标签:
舞蹈现代舞艺术文化 |
在文化研究领域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传统,希望找寻人类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发展中,有否可供彼此参照之处,以作沟通现状和预示将来的凭藉。
可是在这种比较文化的研究中,最要小心避免的,便是把任何一种文化用单一的概念,简单化起来。一种文化既然能够承传下来,必然有许多深层复杂的内涵。过往中国舞蹈界,尤其是学院派,喜欢做的,便是把民族舞蹈用简单的概念分类: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骑马,所以蒙族舞蹈就是开朗奔放;傣族人在山区水边过活,所以傣族舞蹈就是柔和妩媚。这种过于简单的区分,无视于文化发展中许多内部错综复杂的结构纹理,用来跳舞娱乐,作为旅游项目,可以无伤大雅,若以之作为文化评论的依据,便只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东方、西方是今天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碰撞下的两大阵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各自千丝万缕。所谓东方文化包含的,除了中国的儒、道、释外,还有印度婆罗门、中东伊斯兰等不同哲理教派;西方文化则从古希腊的多元世界观和古希伯来的二元宇宙观发展而来,本身便是个充满重重矛盾的融合体。可是今天中国保守成性的舞蹈界,为了抗拒现代思潮,动不动便打出东方、西方对着干的牌子,似乎说,咱们中国的传统舞蹈就代表东方文化,而现代舞就是西方文化。
最不靠谱的,是在3月4日的北京国家剧院《女书》的演后艺人谈中,一位女士竟然声称,西方文化是‘典型的分析主义’,而东方文化是‘典型的归纳主义’,所以西方的现代舞是虚无、破败、没有灵魂,而东方的传统舞蹈就是和谐圆融。这种说法,除了新鲜之外,只能让人莫名其妙。
首先,所谓分析主义(Analyticism)和归纳主义(Inductivism),都是西方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归纳主义源自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帕拉图,他通过长期观察世界各项事物,获得经验,把经验归纳起来成为有系统的知识,是西方最重要的为学之道。所有西方科学家们,包括伽利略、牛顿、瓦特等均奉之为金科玉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的舞蹈界中,竟被说成东方文化的代表,而且把它跟西方文化对立起来。
至于分析主义,一般是奉另一位希腊哲学家,也是帕拉图的学生阿里士多德为源头,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如果能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能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分析主义在今天多被用在哲学逻辑辩证,和法律研究之中,自然也是西方文化的重点代表。细想起来,分析和归纳,正是研究学问的一体两面,今日西方文化得以发展,实在归功于这两大‘主义’不可。
可是东方文化便只有归纳而没有分析吗?其实是有的。如果我们把儒家学说里提到的「格物致知」看为归纳主义,则在春秋战国时期跟儒家同时出现的名家学派,还有古印度佛教中的因名学,便是分析主义的主要代表。名家学说中关注‘名’‘实’之分,也就是‘概念’和‘实体’之间的区别,如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论,是最基础的逻辑辩证和分析法;而现在仍然保存在藏传佛教中的「因名学」,讲究严密逻辑推理以证明佛教教义,则是更上层楼,极为深奥的分析主义法门。
如此看来,无论是东方文化或是西方文化中的学问,达到最高层次的,都有相通之处。现在中国舞蹈界一些闭门造车又不学无术的人士,不愿意去细心研究新思潮和老学问,只知乱派帽子、乱贴标签,看起来好像是保护了中国的传统,其实在有识之士眼中,只是自暴其丑,更容易让人瞧不起中国的传统舞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