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当代三十年系列(38)

(2009-12-07 18:08:32)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1998年至2005年的「中港磨合期」间,虽然城市当代舞蹈团全力推动香港和中国内地现代舞的融合,却从不松懈对香港本土现代舞的发展,而且因为有了面向内地广大市场的机会和经验,在领导香港本土的创作和演出里,显得更高瞻远瞩和充满自信。

在艺术方面,除了邢亮和桑吉加的加盟,带来一股内地旋风外,驻团编舞黎海宁、一班舞团长期合作的创作伙伴如潘少辉、梅卓燕、伍宇烈,和更年轻的一群编舞家如王荣禄、杨春江、陈敏儿、杨惠美和黄大徽等,也交出了特别亮丽的成绩单。而舞团的整个运作也在此一时期发展出一副崭新面貌。

1998年前,城市当代舞蹈团的运作以专业表演为焦点,附属于舞团之下,有艺术部、行政部、技术部(舞美)和培训部。艺术部以演员和编导为主,多年来一直维持着十二至十四位舞者,驻团编导人数也只有一到两位;行政部门面对日益繁重的宣传和跟赞助商打交道的工作,人数略有增加,如今人数在八至十人之间;技术部包括灯光、音响、道具、服装和舞台监督等,舞台制作就算如何庞大,只会外聘临时好手帮忙,舞团的全职技术人员只有十个位置;而面貌和人数变化最大的,却是舞团的培训部。

记得1980年我在香港艺术中心顶楼的排练厅里,以城市当代舞蹈团名义招收学生,公开授课。第一次上课只有四个学生,几年下来,学生人数陆续增加;后来舞团在黄大仙的总部从天台搬到地下,排练厅多了,我一个人教课教不过来,便请来舞团的演员客串当老师,后来有些演员不愿意再在舞台上演出了,便专心教舞。这个培训部的团队因此日益壮大,可是它的发展到今天,完全出乎我初期的意料之外。

2009年城市当代舞蹈团的舞蹈课程发展至每周共有一百三十多个班,参加课程的学生人数二千多人,有学生、有文员、有律师、医生、会计师等,全都是业余的爱舞人士。负责教课的一共六十多位老师,其中有舞团的现役演员、有外聘的专业舞者、有演艺学院的毕业生;课程形式也包罗万有,除了招牌的现代舞课外,还有爵士舞、街舞、踢踏舞、民族舞、芭蕾舞、瑜伽课和少儿基础舞蹈课等,每天下班后和周末时分,舞团的八个排练厅全都挤满了人,真是热闹非凡。当然,全年的学费收入达到五百多万港币,帮助舞团其他方面的制作支出不少。

能够运作这样一个庞大运作系统,主要归功于培训部的总监潘少辉。潘少辉虽然是骨子里的一位艺术家,却拥有高等学历,深明运筹帷幄之道,他于1987年参加城市当代舞蹈团,90年代初离开舞团到美国深造,于94年重返舞团担当编导和培训部主任职位。1998年正式成为舞团的培训部总监,集中发展培训部,先后发展出「学校舞蹈培训计划」、「舞蹈演出平台计划」、「年青的天空」、「舞蹈青年」等社区教育项目,吸引许多年青人热情参与。到了2003年,我有见培训部从人手条件和支出收入上,都甚为庞大,便把它从舞蹈团体制中分割出去,成为相对独立运作和拥有独立财务系统的「CCDC舞蹈中心」。自此,城市当代舞蹈团的演出团队专注于艺术创作,而「CCDC舞蹈中心」则全力推行普及教育项目,为香港的现代舞艺术发展,立下更坚实的基础。

因为舞团过去对香港艺术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香港政府于1998年开始,把城市当代列为重要支持对象。在1998年前,舞团每年向香港艺术发展局申请资助,虽然过去资助的金额,每年都有所增加,证明政府对舞团的重视,可这并不保证以后舞团都能有足够来自政府的资助。1998年香港艺术发展局推出了一项「三年资助计划」项目,向成功的申请者保证有足够的三年资助,而城市当代舞蹈团便是其中一个被列入资助计划的团体。

除了城市当代舞蹈团之外,还有香港芭蕾舞团、小交响乐团、中英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剧场组合成为香港艺术发展局的「三年资助」团体,这六个团体加上四个接受政府独立资助的香港管弦乐团、香港中乐团、香港话剧团和香港舞蹈团,成为代表香港艺术的十个旗舰级艺术团队。

香港十个旗舰级艺术团队各有特色,不过城市当代舞蹈团以鲜明风格的原创作品和不受语言和地域文化限制的现代舞,成为最能代表香港出访外国的艺术团体。1998 至2005年间,舞团先后四次由香港政府派往海外演出,包括2000年英国的伦敦;2002年印度的孟买、德里、马德拉斯;2003年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莫斯科和捷克的布拉格;2005年美国的华盛顿。此外,各地艺术节和演出商也纷纷邀请舞团代表香港演出,包括1999年的北京长城艺术节、以色列卡米尔舞蹈节、德国十个城市巡演;2000年的新加坡艺术节、法国里昂舞蹈双年展;2002年的德国、卢森堡、奥地利和瑞士十三个城市巡演;2003年澳洲比里斯本演出、丹麦哥本哈根亚洲万象节;2004年美国休斯顿舞蹈沙拉艺术节、美国洛杉矶大演出季等。所以香港最重要的一份国际英文报刊南华早报干脆称呼城市当代舞蹈团为:「香港文化大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