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生》和美国舞蹈教育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中国第一代专业现代舞者马守则将于下周末(11月28日)于北京海淀剧场呈献他的最新作品《芸生》。马守则于1987年开始接触现代舞,也是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建团团员,90年代初负笈美国,修读舞蹈硕士课程。马守则现任教于美国阿里桑那州立大学舞蹈系,这次回来中国给北京雷动天下编舞,其实也是他在美国教学所必须做的功课。
在我的感觉里,曾经一度领导世界舞蹈走向的美国专业舞蹈已经没落,而今天美国的现代舞发展,却集中于大学教育里。自上世纪末开始,改变世界面貌的舞蹈作品和舞蹈大师,几乎全是来自欧洲及亚洲。在七十和八十年代,纽约是世界现代舞的首都,每次我在纽约观舞,总能深受启发;可是九十年代之后,我每次去纽约,看的舞蹈让我失望居多,而当今纽约舞评人最推崇的当地编舞家,竟然是来自中国的沈伟。究其原因,是美国政府不把资源投放在艺术发展,美国舞蹈家们只能靠企业机构或基金会的赞助,当社会经济状况不好,企业和基金会的资源短缺,首先被减掉的支出便是艺术赞助。舞蹈家们没有稳定的支持,整天苦于找寻生活门路,自然难以集中心力于创作和排练了。
今日美国的舞蹈发展,其实更集中于大学教育。美国政府虽然不把钱投放在专业艺术领域,却对国民的教育毫不吝惜。近年美国的现代舞便扎根于各个大学的舞蹈学系里,几乎最优秀的舞蹈家都跑到大学里教课,一方面工资高、环境好,更有着许多年青学生对现代舞的热爱。走进任何一所美国大学的舞蹈系里,嗅到年青活泼的气息,绝对要比大城市里的死气沉沉来得让人振奋。
美国的舞蹈教育跟中国的舞蹈教育有很大分别:
中国的舞蹈学院教育基本是把学生看成一件工具,老师在学校里把学生磨成一模一样的机器,只要在舞台上看起来‘美’就可以了。而学校对老师的评估,也就是年终结业时,检查学生的汇报课是否整齐,能否跳出一些眩人耳目的作品。老师平时能够埋头在教室里教课或编舞,把学生拉在身边不断吆喝排练,总之像是母鸡照顾小鸡般地辛苦劳累,便是个好老师。至于那些被认为不太好的老师,便整天想在学校外面捞些活干。据说“桃李杯”的出现,让许多中国的舞蹈老师赚了许多外快,替想参加比赛的学生编一个舞蹈,叫价可以高至几万甚至几十万。难怪许多有名气的老师,宁肯不在学校里教课,整天在外面赚真钱,学校如何评估教师资格,也不当一回事了。
美国大学的舞蹈教育却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许多美国大学的舞蹈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基地,而是更多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看待舞蹈艺术。在舞蹈学科里,包含的不止是技术课和编舞课,还有美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等形而上的学问,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个跳舞的人,更是一个完整的,有着健全思维和人格的人。美国的大学十分重视老师们的工作,不只考核老师平时在课堂上的教学,更需要老师成为学生们的表率,有着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所以美国的舞蹈教授们不能躲在课堂里整天面对学生,而必须跑出校园,在真正的专业舞蹈圈子里进行创作。越高级的舞蹈教授,便越需要更多对社会的贡献。
马守则这次回到中国跟雷动天下合作,正是评估他晋身为阿里桑那州立大学教授的一个重要指标。先不说舞蹈编得怎么样,单是他把美国的舞蹈教育经验带回中国,并跟中国的舞蹈家们合作,便对中美文化交流有着极大贡献。而由中国最优秀的演员来演绎《芸生》,其水平和效果,也将成为美国大学里的舞蹈教育示范性作品,影响将来美国舞蹈教育的发展路向。当然,我更希望作品《芸生》,对中国的舞蹈教育也能有所启发吧!
《芸生》排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