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电影《风声》有感

(2009-10-01 17:56:55)
标签:

电影

风声

间谍

文化

国庆假期,最大的娱乐当然就是在电视上观看天安门的阅兵典礼,可是我这个人天生对大场面大场景有点蒙,荧屏上一片颜色海洋,满目花团锦簇,只感到在天安门前一个又一个队列而过的方阵,配上宏伟主旋律音乐歌声,总有一种错觉:那些正在路上巡行的、帔着华美衣服的、动作整齐得如斧凿出来的,难道是机器,而不真的是人?

我心里满怀感激,是因为中国有了进步,可以让人民有所选择。我选择躲进电影院里,观看一套明星阵容强大的间谍题材电影《风声》,虽然也是主旋律先行——教导我们在国家民族大义之前,个人生死荣辱又算得什么!不过电影拍得跌宕有致,无论在场景的处理、节奏的掌握、镜头的推动、人物细节的描绘,都跟一部有水准的好莱坞电影不遑多让。这部电影证明中国也可以拍出具有水平,能够吸引一般老百姓眼球的绝对商业电影。

我看《风声》看得津津有味,电影导演陈富国当居首功。他能够把一个简单的,发生在一个堡垒里,围绕着七个角色的悬疑间谍故事,弄得有声有色。以前我没有看过陈富国的电影,回家上网检查资料,才知道他是台湾人,被称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继承人,曾导演过电影《国中女生》、《征婚启事》、《双瞳》等,其中我只听说过《双瞳》曾获得过一些奖项,却没有机会欣赏。不过他后来到了北京,成为中国内地最有名的民营电影企业“华谊兄弟传媒”的电影总监制,负责监制了《可可西里》、《功夫》、《集结号》、《非诚勿扰》等近几年来如雷贯耳的大型作品,这次亲自出手执导,果然不同凡响。

不过,老实说,我当初在电影院里选看《风声》,却不是因为陈富国的导演技能,却是因为电影中的明星效应。周迅、张涵予、黄晓明、李冰冰、苏有朋、英达等都是我喜欢的演员,而电影的宣传做的好,海报上个个形象鲜明,首先便对我有很好的吸引力;而电影里周迅的风情机心、张涵予的沉实忍稳、黄晓明的邪异冷酷、李冰冰的压抑无奈、苏有朋的妖娆势利,英达的胆小怕事,都塑造得各有特色,使电影维持着足够的耐看性。

《风声》有着好莱坞电影的格局,可惜的是剧本薄弱。首先是整个剧本框架不可信:在1942年日本占领中国期间,一个日本军官把五个涉嫌间谍行为的中国司令部人员集中在山区堡垒里接受调查,堡垒里备齐了一切监控器材,结果查来查去,间谍却找不出来;黄晓明饰演的本来是个英明干练而满身邪气的日本军官,在电影里变成了个大笨蛋,他把五个人中的四个人整得死去活来,就偏偏对那位间谍走漏眼,如果不是间谍自动献身,找间谍的戏还没法唱下去。我边看边想,1942年的日本人在中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调查一个间谍,而且目标明显地范围在五个人身上,有必要像福尔摩斯般地做各项调查考证吗?

更重要的是,真正优秀的好莱坞电影,除了商业计算准确之外,剧本也往往充满人文主义的反思精神。电影《风声》里其实提供了一个可供细味的两难情景,让我们思考人的生命价值,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法才值得牺牲?可惜《风声》里描绘了五个被生存压迫的人物中,不是大义凛然的英雄如顾晓梦(周迅)和吴志国(张涵予),便是贪生怕死的小人物如白小年(苏有朋)和今生火(英达)。李宁玉(李冰冰)本来是最有机会成为夹缝间的,代表反思人性精神的一个角色,也因为电影在商业和主旋律的双重计算下,只剩下电影结尾里李宁玉眼中的一片茫然。

看电影《风声》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