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建平评论《一桌N椅》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我和李捍忠及马波于2000年合作编创舞剧《一桌N椅》,首演的团队是北京现代舞团,其后于2002年再由北现重演于北京并巡演于法国,获得不少掌声,本来我想在2003年把节目带去香港演出,让香港观众也能欣赏这一部奇峰凸起的中国内地现代舞剧,却因为当年北京现代舞团行政方面的混乱,结果如期未能成行,香港的演出安排被迫取消。我一直念念不忘要把这个好作品带给香港的观众,于是在2004年,征得李捍忠和马波的同意,把节目排给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来演出。虽然城市当代的舞者跟当年的北现舞者风格很不一样,整体的技术质量却无分轩轾,而呈现出来的效果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节目精彩自然可期。果然在香港演出后,这个节目被报章评为当年香港的最佳舞蹈作品之一,更获取了“2004年香港舞蹈年奖”。
中国著名舞评家欧建平在2000年已经关注这部舞剧,在2004年城市当代演出《一桌N椅》的时候,他刚好被邀请参加当地举行的舞蹈研讨会,有机会在异地重温这部舞剧,并写下一篇评论文章,发表于04年出版的【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建团25周年纪念册】中。此次北京雷动天下重排这部经典作品,把过去的资料翻出来看,发现欧建平的这篇文章很有一读价值,也能帮助观众更深入领略舞剧神淬,故在此重新刊登:
欧建平文章:从戏曲唱腔中捕捉现代舞——评《壹桌N椅》
由曹诚渊创意、导演,并与李捍忠、马波等2位内地现代舞新锐合作编舞的整台作品中,《壹桌N椅》可谓一枝独秀——不仅在两个版本的北京首演中别开生面,为中国现代舞与传统文化对接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路径,而且在我频繁讲学于国内外,剖析与推介中国现代舞佳作时令国内外观众耳目一新,显示出中国现代舞者们旺盛的创造力。
现代舞剧《壹桌N椅》一开场,撞击耳鼓的不是希奇古怪的先锋派音乐,而是国粹京剧的曲牌《大开门》!观众们禁不住在一愣神的那个瞬间扪心自问:“有没有搞错?”但舞者们的周武正王和舞台上的井然有序却在无声地告诉大家,舞者们玩的就是这种令人惊喜交加、捉摸不定的心跳……
整台晚会上,这种听觉上的刺激不断变换着花样——从在京城司空见惯的京剧,到不时可闻的地方戏粤剧、二人转和黄梅戏,以及难得一见的地方戏越剧、沪剧、秦腔和潮剧,其天差地别的曲牌、异峰突起的唱腔、阳春白雪的韵白、下里巴人的京白、闻所未闻的口音、佶屈聱牙的声腔,为舞者们随机应变且突如其来的动觉反应、虚实相生与各异其趣的视觉创造,提供了无边无际的灵感和扎扎实实的依据……
不过,舞台上最让人觉得妙不可言的瞬间还在于,这一切的新鲜别致既起彼跌宕于“壹桌N椅”及其各自变形所构筑起来的有限空间,又随时从“不确定性”这个“后现代舞”的概念中流露出无限的可能,而舞者们或剑拔弩张或玩耍嬉戏,或“紧张”痉挛或“放松”自然这些国际化的动作质感,更是频频与各种戏曲段子的唱腔或板眼不期而遇,爆发出令人欣喜若狂的原创火花……
比如在根据京剧《四郎探母》改编的现代舞剧《思亲》中,两把椅子被加高了数倍,质量变成了金属的,并作为宋辽两国交战时的各自领地而随处移动;那张桌子则演变成了金属构筑的小平台,并被巧妙地升格为被辽主肖太后招为驸马的杨四郎一面向妻子铁镜公主诉说思念老母佘太君之心切,一面在其同情与帮助下,奔往宋营拜见老母的双重地带……当我们亲眼目睹着这一个故事中的两个延续性时空被大胆地交织重叠在这一张桌子上面,并感同身受到这一个男子不得不周旋于母亲和妻子这两个女子之间的疲惫不堪时,脑海中蓦地升腾起的则是编导家们能动把握多重时空的果敢与机智!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曹诚渊在构想这部作品时,有意地回避了前人从传统程式化语言中照搬动作素材的“外在形态”这样一种惯用的作法,而聪明地选择了从戏曲音乐的动律和韵味这种“内在用力”中去捕捉动作的作法,结果使得这部现代舞剧与传统戏曲之间产生了大量虽然转瞬即逝,却属“神似”大于“形似”的神来之笔,令人足以久久地回味。
在我看来,《壹桌N椅》是曹诚渊回内地推广现代舞20年来,大量接受传统中国文化的熏染并竭诚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之同时,精心调教大批中国现代舞者,并与他们亲密互动的颠峰之作,因而,特别值得我们的珍惜与鉴赏……
2004年城市当代演出的《一桌N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