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舞团演出《早上的太阳》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今明两天(5月29,30日)晚上,广东现代舞团与广州交响乐团将于广州星海音乐厅演出由潘少辉创作的《早上的太阳》。这是广现和广交合作的品牌项目「当交响乐遇上现代舞」的第四度演出:第一次于2005年合作《火浴凤凰》,第二次于2006年合作《风、林、火、山》,第三次于2007年合作《大地之歌》。去年因为舞团和乐团的外访演出计划太多,实在无法找到合适的时间走在一块,便暂停一年,而今年便无论如何都要向观众献上第四次的「当交响乐遇上现代舞」。
每年的「当交响乐遇上现代舞」都引起文化界的关注,不但是因为广现和广交两个重量级艺术团体的合作,而且节目编排往往出人意表,更且引起争论,成为城中话题。记得两年前的《大地之歌》便引来一些文化人士的批评,而我也借着回应批评而展开一系列的文化论述,对厘清现代艺术的许多观点原则问题,还是有着重要价值。
今年节目《早上的太阳》演出时间,适逢端午节和儿童节假期,广东现代舞团在艺术总监潘少辉的带领下,制作出一台跟前三次风格都完全不一样的节目。《早上的太阳》主要是以儿童为观众对象,整个制作回归童心,分为四大部分:《摇篮曲》、《鬼马童玩》、《光荣岁月》、《万世开太平》。
第一段《摇篮曲》展现父母亲子之乐,选用了巴赫和维瓦尔第的音乐;第二段《鬼马童玩》在舞台上铺满了不同年代的玩具,展示儿童想象世界中的奇妙天地,音乐正是莫扎特的《玩具进行曲》;第三段《光荣岁月》表现了儿童长大的过程,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期盼,并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音乐选用维瓦尔第的《A大调协奏曲》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第四段《万世开太平》则放眼世界,展现对人类的关怀并祈祷和平,音乐来自莱奥和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自新大陆》。
在《早上的太阳》中,编导潘少辉展示了跟国内编导们完全不一样的创作风格,这对于许多国内的导演和舞者来说,可能有点不习惯。一般国内‘专业舞团’的编导,喜欢关起门来细致地调弄自己的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可是反映的也就是编导个人的品味高下而已,无论作品的题材再怎样展示老百姓的生活,跟真正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有着天壤之别。潘少辉关注的焦点,却是希望凭借舞蹈拉近艺术和老百姓的距离,所以他上场后,带领舞团演出于各中学和小学,大力推动环境舞蹈创作,把舞蹈融进日常老百姓的环境中。
因为这样的关注焦点,使潘少辉特别懂得利用各式社会资源,并努力跟老百姓分享创作和演出舞蹈的乐趣。比如这次《早上的太阳》中,除了广现和广交的艺术家们,还请来了裕隆达国际学校和广州市少年宫的共三十多位学生们参与演出,舞者们在舞台上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舞蹈艺术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让儿童节的快乐,真正在舞蹈家和儿童的身上展现出来。这正是我看中潘少辉,愿意邀请他带领广东现代舞团,走向未来的原因。
彩排前广州市少年宫的小朋友:
昨天晚上的走台照片,先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