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当代三十年系列(六)

(2009-03-02 15:19:25)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作为香港舞蹈历史上最重要的其中一个舞团,城市当代的第一次公演,理论上应该让人充满憧憬;可是,如果让我尽量客观地描述,这次演出只能说是平淡度过。

    我们这班青涩的年青人,谁也没有太多运作专业舞团的经验,却是说做就做,轰轰烈烈地排练,创作,宣传,演出。在我们的宣传册子里,骄傲地宣告:我们要建立香港的当代舞蹈文化。当时我们的心里也以为,这样年青优秀的一群艺术家,在这个‘文化沙漠’里,努力奉上的第一次精彩演出,香港观众应该兴奋地排着队,热烈购票。

    结果是,我们第一次的演出总共卖了五十张门票,大部分都是亲友们为了捧场而来。演出后,当然是潮水般的掌声响起,因为观众都是朋友嘛,而五十人一块努力鼓掌,也勉强做到掌声如雷了。

    第一场演出的观众里有两位特别来宾,是戏剧界的钟景辉和刘兆铭。演出后,他们到后台来鼓励我们这拨初生之犊,钟景辉更特别为演出写了一篇观后感言,登在〖大公报〗上,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子,算是城市当代舞蹈团获得的第一篇舞蹈评论文章。可惜虽然当时把文章保存下来,却因为年代太远,储存不周,后来在舞团搬迁的时候,遗失了这些舞团的早期文献,真是一大憾事。

    大家兴奋过后,不得不面对现实:香港人实在不懂舞蹈,也不知道什么是现代舞,更不要说,请他们买票来剧场看现代舞了。那怎么办?大家商量后,共同决定:既然没有观众,我们便创造观众。

    创造观众的方法,便是直接到学校去,面向年青学生,一方面表演给他们看,一方面解释为什么我们爱跳现代舞。当然要到学校里讲解和演出,除了节目必须免费之外,还要得到学校方面的允许和合作。

    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同志们坐言起行,当即从电话本中找来当时全香港四百多所中、小学的办公电话,一通一通地拨过去,主要是联系各学校的校长,争取他们的批准,在每周全校的集会中拨出时间给舞蹈团进行示范讲演。

    主动把舞蹈带到学校里演出,在三十年前的香港,可以说是一项创举。当时不要说学生们从来没有看过现代舞,连老师和校长们也不了解是什么一回事。可能因为香港社会过度地商业化,艺术也免不了变成商业的一部分,而舞蹈既然是以身体为艺术,那身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买卖的一部分。在许多人心目中,跳舞的人,男的是‘舞男’、女的是‘舞女’,总之是奇形怪状,不像正经人家。

    记得早年曾经跟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是舞蹈演员时,对方瞪着眼看着我,问的一些问题,让我啼笑皆非。比如:「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你正常时是做什么工作的?」、「你平时在那一所夜总会里跳舞?」

    我们自然明白学校校长们的担心,为了要到学校里做示范演出,我们不但要在电话中绘形绘色,有时更要跑到校长的办公室里亲自示范,好让老师校长们能够放心,知道我们只是热爱舞蹈的‘疯子’,而不是乱搞色情项目的‘坏分子’。

    城市当代舞蹈团的第一次学校示范讲座,发生于1980年的秋天,第一所探访的学校,是位于香港大角咀区的鲜鱼行小学。那天的情形,我历历在目。

    我们一班舞者扛着跳舞用的地胶,带着音响器材,来到学校的礼堂。所谓礼堂,是跟停车场连在一块的一片空地,平时可以用作体育游戏运动;有聚会时,学生集合在空地一边的小礼台前,席地而坐。我们就在小礼台上跟学生见面,进行讲座和演出。香港的早秋,天气还是酷热,当年的鲜鱼行小学是一所为渔民子弟而设的民营私立学校,条件不算太好,更不要说在这个露天礼堂有什么空调设施了。

    我们在舞台上,汗下如雨,老师们瞧着过意不去,拿了两把电动大风扇,放在小礼台的角落,冲着我们直吹。因此直到今天,我还能听见那天风扇轰轰的转动,伴着音乐,夹杂着偶尔传来的学生们的欢笑呼声。

    1997年,城市当代舞蹈团代表香港出访加拿大温哥华演出,演出结束后,一位成熟已经身为人母的华裔加拿大移民,兴奋地来到后台,找到我,跟我说:想不到竟然在加拿大可以看见来自香港的现代舞,而她第一次看现代舞,便是在念小学的时候。她的学校,就是鲜鱼行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