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现代舞团出访澳洲阿德雷特,演出《鸟之歌》,当时担起大樑跳其中独舞的,是从广东现代舞团转投北京的崔凯。崔凯是东北人,于1997年考进广东团时才十九岁,还嫌青涩;不过在2000年到了北京之后,几经历练,慢慢成熟起来,配合他修长的身材和灵活的体质,真是挺合适演绎《鸟之歌》的。只不过北京现代舞团在我当政的几年间,主力提供机会给舞团的年青编导进行创作,而李捍忠和马波的编舞组合,又在这段时期内佳作叠出,所以《鸟之歌》在北京的演出机会不多。
虽然在北京没有太多演出,《鸟之歌》却还是遍地开花。不过负责重排《鸟之歌》的人再不是我了。有两位《鸟之歌》的排练者比我对这个作品还要熟悉:一位是跟随我转战广州和北京十一年的崔凯,也是由我亲自督导排演《鸟之歌》独舞的最后一位舞者;另一位便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副艺术总监陈德昌,他跟我合作了三十年,跟着我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往往我编好一支舞蹈,就请他负责打磨,有许多我的作品显得干净醒目,陈德昌实在功不可抹。
在2002年至2006年间,陈德昌先后在上海青春歌舞团、加拿大吴诸捷芭蕾舞团和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重排《鸟之歌》,而崔凯也为天津歌舞剧院排演了这个作品。我因为时间关系,往往在排练的最后关头才找机会到排练厅观看彩排,甚至如香港演艺学院的情况,要待学生们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才抱着惊喜心情去观看那些比较陌生,却充满朝气的新鸟儿。
2008年11月,《鸟之歌》终于回到广州。广东现代舞团这次重排《鸟之歌》,原因是要为今年11月底到12月中的欧洲巡回演出做准备。广东现代舞团主要在荷兰和德国演出,舞码以刘琦的《临池》和桑吉加的《火柴人》为主,可是在法兰克福的两场演出里,需要一些有份量的短篇节目,《鸟之歌》便被提上议程。看见广东新一批演员日益成长,是时候展翅高飞,我也欣然同意在广东现代舞团再一次显现《鸟之歌》的风貌。
老实说,我一直在香港和北京工作,还没有机会回广州观看最新排练的《鸟之歌》。广东现代舞团的这版《鸟之歌》是由刘琦和陈德昌负责排练,对刘、陈两位的严格水平,我是绝对有信心,而让我更有信心的,是这次跳《鸟之歌》独舞的陈谢维。
陈谢维个子小小,周身充满灵气,肌肉柔韧而爆发力强,身体的素质直追年青时代的邢亮。据说以前的陈谢维生性毛燥,受不了舞团生活的刻苦,曾经离开舞团一段日子。我在2004年回到广东现代舞团后,没多久陈谢维就归队了。可能因为经过生活磨练,改变了生活态度,陈谢维给我的感觉是沉实聪敏,勤奋好学,绝对是现代舞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这次《鸟之歌》的演出,在和刘琦、潘少辉等商量节目人选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指定,跳独舞的,就是他。
当然今天广东现代舞团的其他男演员,都各有不同气质,可以演绎出不同风味的《鸟之歌》。我甚至认为女演员中的余丽君和陆雅慧,也可以胜任其中的独舞部分,只是后来想到在独舞中有些褪去衣服的动作,是挺男性化的,由女演员来演,未必合适;而且这个独舞尤如我自己个人的心理延伸,由女舞者演绎出来,可能自己都觉得怪吧!不过,有那么好的女舞者,说不定,将来我要再为广东现代舞团编一个女版独舞的《鸟之歌》。
现在呢,我将在下周回到广州‘检查’最新出炉的《鸟之歌》,又可以看见一群漂亮的鸟儿起飞,兴奋!

这是香港演艺学院演出的《鸟之歌》
一般的《鸟之歌》的演员只有十二到十四人
演艺学院一下出动了二十人
是最大群的鸟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