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舞蹈剧场(Netherlands Dance
Theatre)终于要在北京演出了。时间在10月14日和15日的晚上,地点在国家大剧院。荷兰舞蹈剧场的二团前阵子曾在北京演出过,看过的观众无不赞不绝口,而这次演出的,是比二团更要高出一头的荷兰舞蹈剧场一团,演出将轰动首都观众,是精彩可期的。
除了北京外,荷兰舞蹈剧场还将于10月23到25日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在我心目中,荷兰舞蹈剧场是当代国际舞坛里最成功的现代舞蹈团体,不但是因为舞团演出的节目精彩,而且其行政运作和艺术理念都达到圆熟自如的境界,值得现代舞的同行们借镜。荷兰舞蹈剧场的成功,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原因,是荷兰政府非常重视现代艺术,提供给当代艺术家们极为优厚的工作条件。环顾西方所有先进国家,投资在现代艺术最多的,就是荷兰。这些投资包括:在荷兰的三大城市(海牙、鹿特丹、阿姆斯特丹)里,都设立了国家级表演艺术培训中心,均以前卫实验性和引领时尚思潮见称;由国家拨出一大笔款项,帮助荷兰的当代艺术家们对外交流,五年前更设立专门让荷兰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们合作的基金会;国家为荷兰本土的艺术家们建设专门功能的艺术活动场所,其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艺术馆,以展览现代派画家梵高的生平和作品为主,规模宏大,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为一位画家而建造的艺术馆;而在海牙的由国家出资建造的荷兰舞蹈剧场大本营,美仑美奂,是世界上第一所为现代舞蹈而设计的,包含排练、演出、会议交流等多功能的场馆。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舞团的灵魂人物依利.基利安(Jiri
Kylian),一位当代国际舞蹈界的天王级编舞家。我不会称他为现代舞大师,因为他的舞蹈创作还是以传统的审美观念为依归,并没有在舞蹈的观念和表现的形式上有什么里程碑式的突破。可是他在传统的舞蹈创作范畴里,一个又一个叫人目为之眩的作品登上舞台,舞蹈动作的设计流丽得出人意表,舞者舒展酣畅,痛快淋漓。每次我观看基利安的舞蹈,就有自己想冲上舞台去跳舞的冲动,可以说,他的舞蹈是纯粹舞者的舞蹈。
依利.基利安其实是捷克人,于1947年出生于捷克的首都布拉格,9岁进入布拉格国家芭蕾舞团舞蹈学校,1962年被布拉格音乐学院录取,后获奖学金赴伦敦的皇家芭蕾舞学校深造,毕业后加盟德国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并在那里开始尝试编舞。他早期的创作引起当年荷兰舞蹈剧场的注意,被邀请为舞团创作了三部作品。因为作品受到热烈欢迎,当时年仅28岁的基利安便出任了荷兰舞蹈剧场的联席艺术总监。1975年,基利安正式出任荷兰舞蹈剧场的艺术总监,到目前为止,他一共创作了92部作品,其中72部是为荷兰舞蹈剧场而创作。全世界大约有80个舞蹈团和舞蹈学院表演过他的作品,包括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巴黎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及东京芭蕾舞团等。
基利安在1999年辞去荷兰舞蹈剧场艺术总监职务,转为舞团的驻团编舞家,可是他的艺术理念和舞蹈风格还是深深影响着整个舞团的发展。他的办团理念对我有着深刻影响:他自己虽然是国际首屈一指而且极受观众欢迎的编舞家,却从不把荷兰舞蹈剧场看成是自己私人的,只演自己作品的舞蹈团体。他积极鼓励不同年龄的舞蹈演员进行演出和创作:在1978年,成立了荷兰舞蹈剧场二团,旨在为23岁以下的青年演员提供演出和创作的机会;在1991年,又成立了荷兰舞蹈剧场三团,为年过40岁的舞者们打造一片创作和演出空间。到今天,受他影响而卓然成家的编舞家们已经有荷兰舞蹈剧场的常任编舞保罗.莱弗德(Paul
Lightfoot)、索尔.里昂(Sol Leon)、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纳稠.杜阿图(Nacho
Duato)等。
基利安的这种无私的艺术理念推动着荷兰舞蹈剧场往前发展。可以想见的,基利安的舞蹈可能有一天不再受欢迎和重视,可是在他理念下推动的荷兰舞蹈剧场的舞蹈,将会一直充满生命力地发展下去。
依利.基利安
《射月》剧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