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当代于4月18,19日演出的节目《季节性效应》中,有一个由刘兆铭和我一起编排的舞蹈《生之白》,舞蹈只有短短十分钟,是个独舞,可是我编舞编得很紧张,比我编排整个舞剧《兰陵王》时还要紧张。原因是这个舞蹈不是我一个人的创作,这是一个我和刘兆铭合作编排的舞蹈。
许多人非常熟悉电影和电视剧里的刘兆铭,我们喜欢亲切地管他叫铭Sir,哪个‘铭’字念上平声。他的形象百变,曾经是刘德华的慈父、是赵文卓的功夫老师、是冷酷杀人不眨眼的黑帮老大、也可以是痴呆穷在路旁的孤寡老人。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电影角色是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中,那忽男忽女,有一跟长长舌头的黑山姥姥。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铭Sir其实在拍电影和电视剧之前,更是风采翩翩的舞者,他当之无愧地是香港现代舞第一人,是最老资格的现代舞先锋前辈。
翻阅香港舞蹈历史,虽然1960年代坊间已有不同类型的业余舞蹈演出,不过谈到现代舞,铭Sir是得风气之先,于1964年已经只身漂洋过海到法国学习舞蹈。尝尽艰苦辛酸,成为首位在欧洲编舞和跳舞的的华人。他曾于著名舞蹈家莫瑞斯.贝雅(Maurice
Bejart)的二十世纪芭蕾舞团(Twentieth Century
Ballet)中担任舞者及编导,并为国际芭蕾舞大师艾嘉华(Rosaline
Hightower)编排独舞《火凤凰》,好评如潮,也使他一举成名,成为第一位在国际间引起注意的香港舞蹈家。
返回香港后,他开设舞蹈学校,并为电视台编舞。1979年参演徐克导演的电影《蝶变》,自始成为影视界的长青演员。可他并没有放弃舞蹈,更积极参与不同的舞台演出。他和我第一次的认识和合作是在1980年,为香港话剧团的音乐剧《梦断城西》编舞。当时城市当代舞蹈团刚成立不久,我和黎海宁除了编舞外,还跟铭Sir同在舞台上演出,结下缘分,当时共演了19场,是个纪录呢!
铭Sir在香港舞台上的演出不多,可是每次出现,都让人印象深刻,包括为香港芭蕾舞团演出的《白蛇》、香港舞蹈团演出的《梁祝》及2007年香港艺术节的《我的舞蹈生涯》中的自编自演的一段舞蹈《踏莎行》。
今年铭Sir已经77岁,刚在云南演完一套电视剧《太极》,回到香港便投入《生之白》的创作,不过这次他只管概念创作,请了舞团的女舞者岗部牧绘演绎他的这支独舞。《生之白》的概念源于他早前看过的一套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访谈节目。其中黑泽明提到一个梦中意象:一个步入花甲之年的妇人彷佛预知天有不测之风云,在原子弹爆发前夕拼命赶回家的路途上,不断为自己添上白色,为求避过这场世纪之劫。这个一直让铭Sir念念不忘的意象,让他开始了《生之白》的创作旅程。
我跟铭Sir反复讨论了舞蹈中的许多细节,并为他执行动作方面的设计工作。当然在设计的过程里,也加上了许多我个人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我编这支舞蹈,特别紧张,因为它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铭Sir这一位香港现代舞前辈的许多人生体味,舞蹈能否把那种深刻细腻的情感融会展现,老实说,我可心里没有底,只能尽力去做,待观众去自己体验吧!
铭sir电影造型

1980年的香港制造百老汇音乐剧《梦断城西》的谢幕
前面的是刘兆铭
我和黎海宁等都站在后排,认不出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