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香港、九十年代初的广州、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北京建设专业现代舞团,是因为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发展,对现代艺术有了一定的兴趣;虽然观众的数目不像流行音乐或娱乐休闲活动般的有广大群众基础,却开始容许艺术家们能进行一些阳春白雪式的创作,展现了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有了多元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并让我们这些主流文化之外的现代舞者,得以有生存空间。
我对建设现代舞团的理念,打从开始,便是以提供空间让「当地」的艺术家们进行创作。城市当代之于香港,雷动天下之于北京,广东现代之于广州,都各自代表当地的现代舞蹈艺术。当然,现代化的生活已经模糊了许多地域界限,北京和广东的舞团艺术家们来自全国各地,香港的舞团里更有来自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外国舞者,谁才算是「当地」的?其实已不在于那个身份证或护照上的出生地点,而在于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机遇和选择。
邢亮是一个有趣例子:他在北京出生长大,在北京舞院学习,却在广州开始现代舞蹈的生涯,在广东的舞团度过了精彩的六年。在他想要再向外闯的时候,城市当代刚好有个舞者位置空缺。他当时有许多选择,包括美国和欧洲的舞团都向他招手,他却因为喜欢香港的自由生活方式而选择到了香港。因为他的才情和投入工作态度,没多久邢亮便融入香港和香港舞团这个家庭里。今天的城市当代舞蹈团代表了香港地区的现代舞蹈艺术,而其中邢亮的演出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的北京,广州,香港三地的社会都有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方向,艺术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自然会受到当地生活的影响,成为那个地方的生活组成部分。无论舞者们来自何方,当他们安顿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的生活和创作,一方面他们本身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会提升和改变当地的艺术面貌,另方面艺术家本人也会因应当地社会的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和演出,在心态、节奏和质感上生出微妙的变化,更能反映当地的精神面貌。
城市当代的黎海宁,雷动天下的李捍忠,广东现代的刘琦,分别是过去三个舞团的主力编舞家,每次到别地交流演出,我都特意要展现他们的作品。虽然我也为三个舞团各自量身订做了一些作品,但也是因为我的特殊身份,在三地漂来漂去的,我的作品对任何一个舞团来说,代表性反而没有长驻一地编舞家的作品来得大。
2008年我展望三个舞团的编舞创作各有更大发展,因为除了舞团的主力编舞外,又各自增添了以编创为主的人才。
城市当代一直以来便是以创作力量雄视香港舞蹈界,黎海宁是无可争辩的香港首席编舞家,也是城市当代的驻团编舞,而当地最出色的编舞人才如梅卓燕、伍宇烈、杨春江、余仁华等也会陆续跟舞团合作,是舞团创作中的重要储备力量;邢亮是舞团的驻团艺术家,2008年开始,他将会减少演出,投入更多精力于创作,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邢亮风格的节目;舞者方面,黄狄文、庞智筠、黄振邦三位已经在编舞上很有经验,也会成为舞团未来的创作中坚。
雷动天下的编舞力量发展迅猛,李捍忠和马波的合作,几乎是优质舞蹈创作的保证,在他们的鼓励和带动下,一批年轻演员不但卓然成为优秀的现代舞者,也展示了强大的编舞才华,演员如崔涛、訾伟、刘斌、许一鸣、宋婷婷、洪林、刘益峰等都在密锣紧鼓地筹备他们的新作;而桑吉加则在去年成为舞团的驻团艺术家,稍一出手,技惊四座,2008年专心在雷动天下大展拳脚,为此他除了在北京有了房子之外,还准备购买一辆车子代步呢!
广东现代的刘琦是舞团的镇团之宝,一直以来身兼编舞,教舞及艺术部门的行政工作,忙得不亦乐乎,2007年底潘少辉的加盟成为艺术总监,可以减轻刘琦的工作量,更带给舞团许多他所擅长的环境舞蹈创作,会让舞团的面目一新;广东现代的演员相对年轻,编创舞蹈方面的经验不及其他两个舞团的舞者,不过我却看好回广磊、陈谢维、陆雅慧等几位二十来岁的演员,他们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气,假以时日,必定成为舞团创作的重要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