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情版
闲情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02
  • 关注人气: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兵:桂园四姐妹

(2008-10-23 09:26:48)
标签:

总第344期8版-2

杂谈

桂园四姐妹
张兵


张兵:桂园四姐妹  1998年“五·一”节,我们借访问黑斯廷市新中友协的机会,在友协分会新老会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桂园园林,并在一起合影留念。
  桂园是新西兰的第三座中国式园林,1996年在霍克湾的黑斯廷市建成。黑斯廷市和中国桂林市于1981年结成新中第一对友好城市。由于市长德崴尔对中国异常友好,加上当时的新中友协分会主席朱复昌先生精明能干,霍克湾分会会员很多,双方的交流活动搞得相当出色。本想在两市结好15周年时,正式举行开园庆典,但是由于中方的原因,桂林市代表团四次推迟访问,使得黑斯廷市民对市长颇有微词。
  1997年初,桂林市终于派友好代表团赴新参加庆祝活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摄制组也随团进行了采访。
  桂园建在该市公园的一角,面积虽不大,但结构布局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园林。一进园,一座月亮门欢迎你,圆圆的月亮代表家庭团圆,在这里则象征着两座城市亲如一家。走进月亮门就到了主体公园了。一池碧水,池中央立着一块因“漏、透、瘦”而闻名遐尔的太湖石,水池边有一座飞檐小亭,似亭亭玉立的少女。从小亭到对岸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桥,桥身倒映在水面,似一条游动的小龙。桂花树点缀其间,苍松翠柏依山傍水,精巧别致,让人回味无穷。
  新西兰第一座中国园林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于汉米尔顿市,该市与中国无锡是友好城市。据新中友协分会原主席朱复昌介绍,中国园林与毗邻的英国园林和日本园林都建在同一座垃圾山上。新西兰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按人均计算,它的土地比中国要宽裕多了。但新西兰人在土地的利用上还是那样‘扣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试想,一座垃圾山竟然长出几座风景如画的园林,这难道不是化腐朽为神奇吗!
  以上两座园林皆在新西兰北岛。
  新西兰第二座中国园林是建在南岛的奥马鲁,它位于南岛的东海岸,发起人是吉姆·孔为首的几位农场主。他们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市政府也出了一部分钱,经过两年时间,一座小型的中国园林建成了。举行开园仪式时,请了中国当时驻新西兰大使黄桂芳夫妇出席。原以为园林里的建筑会是红砖绿瓦,到了那里一看,却是白墙和棕色琉璃瓦。原来墙是由“新西兰汉白玉”砌成的,这种汉白玉实际上是石灰石,是由千百万年以前,海底鱼类、贝壳等的遗骨演化而成,只需用电锯即可像切豆腐一样分割。它属上等石料,奥克兰的市政厅、惠灵顿的海关大楼等都使用了这种建筑材料。因它质地洁白,开采和分割容易,故颇受建筑业青睐。而棕色琉璃瓦则是由华人集资,在香港定做的,可能是为了和白墙协调一致。开园仪式后,市长陪黄大使夫妇到池塘边观赏,池水清冽,浮萍点点,鱼儿在水里自由穿行。市长说,还要引种中国荷花,再放养些金鱼,那样就更有中国园林味了。看来旅居在国外的华人可以在“自制”的中国园林中寄托幽思了。
  2007年春,在新西兰南部城市达尼丁移民博物馆旁的一个工地上,挖掘机轰鸣,2008年中国农历春节,这里将有奇迹出现。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中国苏州市郊一座3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一座园林正在建造中。然后,园林将整体拆卸,分装进150多个集装箱,跨越大洋,落户达尼丁,这便是新西兰的第四座中国园林。
  为达到最精致,最纯正的“中国园林”要求,池塘以及基础工程由达尼丁方面承担。其它亭台楼榭等所有地上景观,委托上海方面在中国完成,并完全沿用中国古典建筑制式,木结构不用钉铆,而是通过榫接而成。园林呈现的是苏州园林风格,为此,从中国运去1300多公斤太湖石。
  至此,新西兰南岛、北岛各两座中国园林,摆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