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总第329期8版-1杂谈 |
唐家河——青川的名片
刘建锋
唐家河是青川的名片。
这里是中国最早开展自然保护的地区,1970年为了保护生态,特别迁移出去一个乡和一个伐木场,经过几十年的自然发展,这里的野生动物可见率在震前高达90%。
震后已经有为人熟知的故事:一支十余人的国际自然科学考察队被营救出去。“那天中午我陪他们吃完饭,刚送他们走,走在半路上呢,地震了。他们这队里都是国际著名的鸟类学家。”
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处彭处长说:“要算损失的话,可就太大了,光是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6亿元,还好我们没有人员伤亡。”
“10万亩林已毁于滑坡,我们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紫荆花谷,被完全掩埋了,无法恢复。这些生态损失,简直是无法估量。”
“请放心,虽说我们是个穷县,缺少经济效益,这次地震损失这么大,但我们恢复后也会规划好,把游客人数控制在50万以内。”
笔者不禁想到:我们在为救灾而奔忙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想想,为何不能在平日为那些帮我们保留了绿水青山的穷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致公党内的中科院专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等就曾提出,应该建立地域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可以考虑开征环境资源税,以补偿和贴补这些上风上水而又抑制住了GDP强烈冲动、为完好保护自然生态而作出牺牲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