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半赛季四个客场,三负一平,球队的整体表现非常不正常!乱,急,面对对手越来越有针对性的提高没有有效的应变手段。
老实说,跟随这支队伍9年的时间,遇到过困难无数,最近这个阶段并不算是最艰难的,但是却又是最茫然的,因为这一次居然想不通队伍的问题出在哪儿?
这个想不通是有些客观原因的,对比上下半个赛季,球队内部发生什么变化,我不知道,也没法知道,我自己体验的最大变化就是:上半赛季去客场是可以和球队住在同一宾馆,全队不管排名第几,住宿地氛围轻松,其乐融融,而现在被告知“最好别和球队住在一起”,所以客场住宿地内发生了什么?我没法知道;上半赛季不论主客场,中场时是可以在球员休息室“旁听”的,所以对徐指导中场的“调度”,以其产生的效果有直接的感受,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体会,而现在这一点也是被禁止了,所以到底是徐指导指挥无方,还是他的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我真的不得而知。
“里面”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但从我知道、感触到的一些变化似乎可以让人有一种“错觉”:现在这支队伍和上半赛季不同了,有了“身价”,把自己当作一支冠军队,甚至超前把自己当中超球队了(但这也不是定式,因为即使申花和媒体最僵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在客场比赛刻意和媒体记者“分居”的情况,他们住的宾馆太高级,记者住不起是另一回事)。幸运的是有一点例外,那就是徐指导本人还是很配合的,不论比赛输赢,赛后都会很真诚地接受采访,不管对哪家媒体都一视同仁,现场或者电话采访都来者不拒,有问必答,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尤其在客场输球之时,所以我本人的客场采访任务还是能顺利完成,也是很感谢的。
这些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就怕这些“表象”背后蕴藏着什么管理或训练上的问题,或者心态上的变化,至少,在成绩颠簸的这几轮,情况没有彻底改观,客场的成绩就没有好转过,相比之下,对手却在对我们的熟悉中提高、在拼命,最近几轮整个中甲的攻防速度、比赛作风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上海东亚的“鲶鱼”作用也是有的……问题肯定有?出在哪儿,怎么解决?记者不知道,希望教练组让记者知道!
技战术问题,记者更没有发言权,但是以多年随队的情感,和希望球队登峰造极的心情,还是搜集、整合一些来自球迷的疑问和建议:
现在后腰曹赟定、蔡慧康一攻一守,对手强的时候曹赟定攻守难以兼顾,所以常常成为率先换下场的对象,而蔡慧康防守压力太大,失误相应就多。那么能否起用另一个攻守兼顾的球员比如张琳芃或者王佳玉,与蔡慧康形成双后“硬腰”。曹赟定相应前置,专心组织进攻?曹赟定并非技术绝对好的球员,但是他和武磊的搭档确实能让进攻有“序”一点;
边路助攻软,王燊超和李运秋一旦助攻上前,身后就有空挡,右路问题相对明显许多,李运秋到了球风变“硬”的迫切关头了,还有全运会后他一直给人没有好好休息调理的感觉,虽然他本人很努力,助攻质量还不错,但近几轮的失球几乎全部在右路造就,已经形成“命门”。不妨让李运秋休息一两轮,这个位置可以考虑同样攻防出色的柏佳骏,中卫可以恢复用张智,最近替补上场的他还是保持了不错的竞技状态和心态,或者用王燊超,因为姜至鹏回归后左路突破将主要由后者完成,王燊超的助攻将主要表现在角球定位球时的争顶上。当然李运秋得到短暂休整之后还是可以回到首发;
最近除了柏佳骏偶有亮色,其他后防队员经常出现“迎球而躲”的现象,对此也想过很多,也许是因为最近失球多,防守球员过于害怕冒顶、漏球,并因此挨骂,所以对迎面而来的球不敢抢断、争顶,宁愿“保险”一点转身让球、跟着球跑,但结果就是被对手下边的球员一次次突破……为“准确率”而造成技术问题也不止在后场,现在球一到前场,球速慢,横传多,有很大程度就是担心出脚太快失误多,然后挨骂。现在的问题是对手实力强,防守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反而会增加失误,而且把难得的射门机会一次次消磨掉。将来到了中超对手实力更强,你越求保险,越没有射门机会。大胆建议,是不是在目前的现状,教练组也要允许、鼓励球员来一点“毛估估”,敢传球、快传球、传一些有想象力的球,比如武磊其实经常就有这样的表现,教练组对他的一些失误也很包容,那么对曹赟定、王佳玉是不是也可以包容,甚至鼓励呢,即使失误增加一点也可以接受……
现在各队对东亚队研究很多,在对付以往效果显著的快速横穿、直传穿透上,对手往往做好预判断、敢出脚断球,所以造成一次次“断链”,在王云龙回归,有时朱峥嵘也在场上的时候,是否增加一些肋插——即对准禁区内斜向的直传
在搞不懂队内出了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只好“隔山打牛”,这些来自民间的建议是不是有用?取决于教练组。从我本人的感受,还是希望队里针对我们记者的“规矩”少一点,还是把自己当做一支青年球队、低调球队,敞开大门,队内也可以心情放松一点,一支年轻、艰苦的力量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防火防盗”的呢?
当然还是重申,我对“冲超”前景信心依旧,正如开头所说,这些年跟随球队遇到的困难太多太多,其实对于一支球队的成长,成绩固然重要,但那些艰苦的过程或许比成绩更可贵,因为在每次苦尽甘来的时候回味那些艰难的历程,回味更是特别,即使有些昔日的同行者忘记了过去,但那些记忆在我的脑海中还是会一直存在的,哪怕不久的将来不再做记者这个职业。



(张晓露)
特别链接:
直面问题 淡化困难
评论:凯旋门
决战山东记之一·剑在匣中鸣
至 决战山东记之尾声·人心齐
泰山移
揭秘“中国曼联”《开篇》:耳光和报道
至
揭秘“中国曼联”《尾声》·风雨兼程 共同度过
赛前动员一针见血 年轻球员输给了自己
申花不是“花” 根宝仍是“宝”
故地重游 根宝感慨“胖了”
青春“淬火” 百炼成钢
上海东亚队冬训简报之(一)~(六)
孤岛一隅蕴藏着什么
崔大林南勇“空降”崇明
关于“中青队”的未来畅想
问责国青输球的三大“谜”
根宝婉拒“延长期”“曼联”挥手别梅西
《改变2008》—— 徐根宝的这个夏天(组图)
《徐根宝和他的“中国曼联”梦》之一:“愚公”还是“堂吉诃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