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曼联”的所谓“揭秘”系列,经过一段时间筹划,和最近72小时无睡眠的忙碌落实,今天将在《东体》面世,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昨天意想不到的“两个耳光”的猛料炒作,让这个系列的面世处在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又很难弥补的尴尬境地,乃至于要以一个“缓冲”的内容作为系列的开篇,其余所有计划顺延,甚至可能遭到阉割……
正常报道中很简单的一句描述,被单独拉大到头版头条,还配以报社最高领导评论,这事发生在系列报道“隆重推出”的前夜……这一祸根,其实最近两年早早埋下,而且好象是回避不了的。
比如,东体是需要申花的,首先是报社需要,而不是读者需要,因为否则的话一大批足球组的同事会无所事事——虽然无所事事挣稿费是本报固有品质,或许还是得到某种来自上层的纵容的,所以总有一些势力想方设法压缩东亚队的报道空间;此外,便是东体的掌舵者常常有石破天惊的想法,比如和申花朱老板诡异的分分合合,以此来推断报社对根宝和上海东亚队的态度,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而对东亚队这两年报道的不温不火,作为记者我本人首负其责,但又实在无法负全责,因为我太多的劳而无功,打开抽屉随时可以翻出几千元的往返崇明的路费发票,记者做到这一步已经颇有吃饱了撑的之感,由此读者们也不难体谅吧?
作为和根宝相熟10多年,第一次到基地至今8年,从到东体第一天开始报道那片神秘基地的“内幕”至今7年的记者,只秉持一条:我投入,我愿意!或许,这是注定和报社的一些做法格格不入的,后者更需要炒作,需要揭黑。
由此只能证明一点,对徐根宝和“中国曼联”见诸本报的每一篇报道,读者切忌辨明内含“报社需要”和本人客观报道两面,在最近一年这非常可能是绝对对立的两面!但因为本人没出息,尚未得到报社辞职允许,也没有新的平台可以发挥一技之长,暂时还委身酱坛,所以只能束手看着这一奇怪现象的延续,惟有寄托于广大读者自己耳聪目明了。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把宣传“中国曼联”当作自己的责任和缘份,人在阵地在!
我是不是对根宝有所迷信?有点。前提就是,至今中国足坛难以让我找到更值得信赖的人。而且,这种“迷信”不会凌驾与我和其他教练、球员甚至工作人员的亲密关系之上,只是肯定一个人的实干精神,尤其讴歌长期默默实干者。在这个背景下,大方向是主要的,其他都是旁枝末叶,就好比武王伐纣,天道必然,可偏偏有几个伯夷叔齐要跟他拽拽缰绳,讲讲君臣不可逆之道,他们的道理是对的,但这些身影也注定是拦不住历史潮流,活该在首阳山上晒干的……
至于体罚问题,绝对相信是触动了一些人真诚的仁慈之心的,但是在发表他们的博爱高见之前,请这些人扪心自问,你们怎么教育孩子的?你们的教育成功吗?韩国、日本的足球是不是效仿对象?那么我告诉大家,他们的体罚我都是亲眼见过的,这是他们球队的纪律甚至精神的一部分。包括在修养举止方面要讲究得多的围棋,鼎鼎大名的权甲龙道场输棋后的集体罚跪和当众抽打也是不避嫌的,他们中走出了李世石、崔哲瀚……
不扯远了,推出《揭秘“中国曼联”》,阉割也罢,得不到支持叫好也罢,反正是尽自己一份力,捧上一片热心,也算为自己多年的并肩奋斗留一个纪念。正常的话,今后半个月时间每天都会在我博客中转载,或许能连上全运会决赛阶段的报道。运气好,我对根宝他们的支持还能坚持到全运会和本赛季中甲任务完成之后,再往后,也许也不在乎多少我一个人,几篇琐碎的文字了。
但是今天的第一期,实在非我本意所做,所以这里只留一篇记者手记的底稿,请注意:是“底稿”!有兴趣而且有时间和耐心的朋友,不妨细细对比一下今天报纸上刊登的,或许就不难体会我到底在怎样一个环境中写作的:
记者手记:严父慈心
前不久,我打了我的女儿——女儿是亲生的,长相毫无疑问地可以证明这一点,不像根宝是不是把“中国曼联”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还会引发疑问。女儿不满8周岁,共计揍她两次。第一次4、5岁时,她刚开始学下围棋,拈子分心,不时掉落棋盘,屡教不改,伸手掌拍打一下,重度和拍蚊子差不多,但足以让她很快改正恶习,讲究举止规范;最近一次是外出旅游时,擅自脱离大部队,周折一番在水池边找回,猛打一掌屁股,换来女儿两眼含泪,此后一路乖乖跟随……
我出生在大家庭,又是同辈中的老大,幼弟幼妹的教育心得也积累了一点,人有秉性环境差异,教人当然也要因人而异的,打骂不是万能的,但是打骂的恶名不能一概论之。我兄弟中唯一不成材的,便是父母从小“放养式”的。何时打怎样骂,出手和语气怎样轻重,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哪部规范典籍可以轻易下结论、说是非,只是凭人生阅历和经验。另外我本人还有个原则,自己家的孩子,或者确实可造之才,家长认真托付教育的,必要时可以动手;没有密切关系的他人孩子,客气到底,决不动手。当然,也概不承担教育责任。由此推断根宝是把这20多个相处了近10年的少年当作自己的儿子的——单纯是我个人的推断。至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的“体罚”是恶意寻求快感的,倒是每次可以充分体验他“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如果新西兰的法律可以挽救中国足球,那我们大可以不需要徐根宝那样的实干者,然而事实是不可能的,新西兰的法律至少没把他们的足球变强,是不是在他们的教育上产生奇效?留待全人类检验。开个玩笑,将来万一我的女儿凭自己的能力移居新西兰,也大可以依法起诉我的体罚,前提是,如果届时她还不能从这两次挨打中体验父爱的话,那么上述文字足以为证据,而我则俯首公廨,甘心认罪。
(张晓露)
特别链接:
中国曼联·做客沈阳 根宝低调
全运会男足·一个细节预言了成败
全运会男足·期待沪粤战 技术流的大阅兵
全运会男足·我们不只是上海队
全运会男足·要上场先跑3000米
全运会男足·东莞四队盘点
全运会男足·初战高温 徐帅点兵
领头羊之争 谁也输不起的比赛?
赛前动员一针见血 年轻球员输给了自己
申花不是“花” 根宝仍是“宝”
故地重游 根宝感慨“胖了”
勇气、坚韧、追求 根宝征服大学生
2009年中甲联赛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队名单
青春“淬火” 百炼成钢
上海东亚队冬训简报之(一)~(六)
孤岛一隅蕴藏着什么
崔大林南勇“空降”崇明
关于“中青队”的未来畅想
问责国青输球的三大“谜”
根宝婉拒“延长期”“曼联”挥手别梅西
《改变2008》—— 徐根宝的这个夏天(组图)
《徐根宝和他的“中国曼联”梦》之一:“愚公”还是“堂吉诃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