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纹枰·别有用心的文摘一篇《傲慢与非偏见》

(2009-01-17 02:36:43)
标签:

钱钟书

吴宓

围棋

马晓春

俞斌

天才

竞聘

狂狷

体育

分类: 对弈

 

    一代大师、学者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 鉴于此,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自负自许,恃才傲物。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更是“青眼相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颔首唯唯(摘者注:这行径我也在大学干过,结果是——补考)
    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诉他,将破格录取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要知道,被他点名批评的三位教授,是三十年代清华外文系的“梁柱之才”啊。
    不久,“长舌”的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吴宓一笑,平静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1937年,钱钟书分别在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学习、研究西洋文学。期间,“浪漫”的吴宓几经反复,打算和32岁的情人毛彦文举行婚礼。消息传出,钱钟书特撰文一篇,发表在国内某知名大报上,刻薄地调侃恩师的新娘为“Superannuated coquette”(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卖弄风情的大龄女人)。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成为一时笑柄。
    1940年春,钱钟书学成回国。许多知名学府想聘请他,这其中包括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可是,却遭到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杜公超的竭力反对。吴宓得知此事后,愤愤不平,斥之为“皆妄妇之道也”。他奔走呼吁,不得其果,更为慨然“终憾人之度量不广,各存学校之町畦,不重人才”。后来,陈福田请吴宓吃饭,吴宓特意叫上好友陈寅恪做说客,力主聘请钱钟书,为清华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经过几番努力,“忌之者明示反对,但卒通过。”吴宓很是欣慰。只是,任教2年后,钱钟书和诸公不睦,辞职他就。吴宓又是极力挽留,但钱钟书去意坚决。
    在钱钟书离去之后,吴宓借学生李赋宁的笔记来读。这是钱钟书讲课的笔记。内容有两门课:一是《当代小说》,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吴宓在《吴宓日记》里写道:“9月28日读了一天,29日又读一午。先完《当代小说》,甚佩!9月30日读另一种,亦佳!10月14日读完,甚佩服……深惋钟书改就师范学院之教职。”
    多年后,钱钟书的学术、人格日趋成熟。晚年的他更是闭门谢客,淡泊名利。一次,他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恩师吴宓。吴宓喜上眉梢,毫无芥蒂,拉着得意门生谈解学问、下棋聊天、游山玩水。钱钟书深感自己的年少轻狂,红着脸,就那篇文章向老师赔罪。吴先生茫然,随即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
    1993年春,钱钟书忽然接到吴宓先生女儿的来信,希望他为其父新书《吴宓日记》写《序》,并寄来书稿。当钱钟书读完恩师日记后,心内慨然,立即回信自我检讨,谴责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谐戏,逞才行小慧……内疚于心,补过无从,惟有愧悔。”且郑重地要求把这封自我检讨的信,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
    叶兆言说:“吴宓不是一个豪爽的人,且毫无幽默感。但他却是大度、真诚的君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吴宓先生真诚、大度,钱钟书也同样磊落、坦荡。对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吴宓老师坦然表示佩服、一再宽容谦让。足以表现出他心胸坦荡,爱材容物。这在当时和现在的社会,都是极难得的宰相肚量、君子修为。虽然,钱钟书在学问、成就上,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吴宓,但他在《吴宓日记》《序》中,谦恭地写道:“我愿永远列名吴先生弟子之列中。”师生各自的人格风范,跃然纸上,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篇文章,先是在《报刊文摘》上读到,出版时间很巧,正是1月14日。然后我找来原文,读了两遍。
    俗话说“文人相轻”,前不久在围棋另一著名事件中和一个当事人聊天也用到过这个词,现在又由这个词,从这篇文摘想到了“教练门”,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说围棋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吧。
    摘这篇文章,正是马晓春离京出游,俞斌载誉返京的日子,我是反对就天赋问题将两人作简单的对比,他们是不同类型的天才,注定发挥不同的作用,只是在这样去来的时刻,为去者道一声感慨,天才难用,狂狷者尤甚!吴宓这样的教授,从古到今能有几人?
    感慨是短暂的,先透露一下,马老离开时道了个别,说了几句心里话,当然,免不了气话过头话。所以这几天先“沉淀”一下,整理整理,有兴趣的棋迷不妨关注一下本博近态,或者《东方体育日报》的相关报道。谢谢!

 

(张晓露)


 

专题链接:

 

   新九方皋相马

   上海围棋年会

   胡耀宇的幸福时光  (婚礼组图)

     拒绝“平凡”  马晓春否认英雄迟暮

     图解丰田杯台前幕后

   丰田杯整装待发

    古力 你当超脱胜负而前行

      此“常昊”恐非彼常昊

   易房门 常昊怎么消这个“劫”? 

     围甲繁华中的感谢  陈祖德强调危机意识

     与刘星、邱峻又一次简短对话

   与邱峻的简短对话

   棋坛“化妆舞会” 轰动世智会

   视觉盛宴 棋坛美女们

   “磨王” 从此称“魔王” 

   “健在”——棋手的精神诠释

   特别专题:世界冠军常昊的生活写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